冷媒中间流道及包括该冷媒中间流道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38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该冷媒中间流道整体为一渐变截面管道,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二级回转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内壁平滑的冷媒中间流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媒中间流道内壁平滑相对减小了冷媒的中间流程,使得压力损失减小,进而使得高压缸能耗降低,同时避免了在阶梯处出现压力脉动,使得高压缸吸气稳定,提高了高压缸吸气压力,降低高压缸能耗,提高压缩机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中间流道及包括该冷媒中间流道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变截面的冷媒中间流道的二级回 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是因为人们不断的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随着时代的进步,许 多优良的产品也随之产生,压缩机就是一个跟随时代不断进步的产品之一。随着人类的不 断创新,压缩机产业具有更多元的发展空间。通常,压缩机是从动力产生设备如电动机、涡轮机等接受动力的机械装置然后对 空气、制冷剂或各种气体进行压缩。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 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 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一冷凝一膨胀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二级回转式压缩机在上部和下部设置两个滚轮和两个缸,且两个缸彼此连通,使 得一个滚轮和缸可以压缩压力较低的制冷剂,而另一对滚轮和缸可以压缩进过低压压缩步 骤的压力较高的制冷剂。但是目前的二级回转式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采用阶梯状的,增大了冷媒的中间 流程,使得压力损失增大,高压缸能耗变大,并且在阶梯处容易出现压力脉动,影响高压缸 的吸气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非阶梯状的冷媒中间流道及包括该 冷媒中间流道的压缩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所述冷媒中间流道整体为一渐变截面管道,所述冷 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斜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曲线。[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冷媒中间流 道的冷媒出口的面积,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 积比为O. 4至I。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 入口的面积比为O. 4至O.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至9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级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分液器组件、下气缸、下法兰、下盖板、增焓泵体吸气 管、增焓壳体吸气管、曲轴、下滚子、泵体隔板、上气缸、上滚子、上法兰组件、电机定子、电机 转子、壳体、上盖组件和排气口,所述下气缸固定在所述下法兰的上方,所述泵体隔板设置 在所述下气缸的上方,还包括权利要求如上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所述两级压缩机的冷媒 中间流道包括下法兰的下法兰流道、下气缸的下气缸流道和泵体隔板的泵体隔板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法兰流道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 流道入口相互接触,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流道出口与所述泵体隔板流道的第三流道入口 相互接触;所述下法兰流道的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法兰流道的第一流道出口 的面积,所述下法兰流道的第一流道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流道入口的面 积,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流道出口的面积, 所述下气缸流道的第二流道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泵体隔板流道的第三流道入口的面积,所 述泵体隔板流道的第三流道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泵体隔板流道的第三流道出口的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冷媒中间流道内壁平滑,即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非阶梯状;相对减 小了冷媒的中间流程,使得压力损失减小,进而使得高压缸能耗降低,同时避免了在阶梯处 出现压力脉动,使得高压缸吸气稳定,提高了高压缸吸气压力,降低高压缸能耗,提高压缩 机性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压缸吸气压力随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的 面积比的变化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压缸功率随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的面积 比的变化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压缸吸气压力与冷媒中间流道的中心线的角度的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的二级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二级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的示意图;图6为压缩机的部分零件配合图。附图标记说明1_分液器组件、2-下气缸、3-下法兰、4-下盖板、5-增焓泵体吸气 管、6-增焓壳体吸气管、7-曲轴、8-下滚子、9-泵体隔板、10-上气缸、11-上滚子、12-上法 兰组件、13-电机定子、14-电机转子、15-壳体、16-上盖组件、17-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的冷媒中间流道及压缩机。更特别的,本实 用新型主要对冷媒中间流道进行了改进,使得压缩机能耗降低。以下将详述本技术的 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种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所述冷媒中间流道整体为一渐变截面管道,所述冷 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冷媒中间流道与现有技术中的阶梯状的冷 媒中间流道不同,本技术的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不存在阶梯状的截面突变,本技术的冷媒中间流道整体是一个截面渐变的管道,其管道内径或者面积是逐渐改变的。 一般而言,随着冷媒流程长度的增加,被压缩的冷媒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压力损失随着冷媒 流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两级压缩机而言,第二级滚轮和缸就需要更多的机械能来对冷媒 进行压缩以达到冷媒压力的要求,由此会增加不必要的能耗。采用这种内壁平滑的冷媒中 间流道,相对减小了冷媒的中间流程,使得压力损失减小,进而使得高压缸能耗降低,同时 避免了在阶梯处出现压力脉动,使得高压缸吸气稳定,提高了高压缸吸气压力,降低高压缸 能耗,提闻压缩机性能。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斜 线。本实施例中,整个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是一个斜线,该斜线的斜率是一 个定值,斜率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的相对位置、流道长度等具体确 定,只要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的截面变化率为定值即可。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曲 线。本实施例中,整个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为曲线,也就说截面变化率非定 值。所述的截面形状为曲线也就说说从冷媒中间流道的剖面图看,整个冷媒中间流道的形 状为曲线,优选为抛物线,这样可以更方便的设计整个冷媒中间流道的位置。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冷 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的面积,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 入口的面积比为O. 4至I。参见图1和图2,图1为高压缸吸气压力随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 入口与冷媒出口的面积比的变化示意图;图2为高压缸功率随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与 冷媒出口的面积比的变化示意图。通过图1可以看出,当采用阶梯状的冷媒中间流道时,高 压缸吸气压力为一直线,而采用减缩形中间流道时,随着冷媒出口与冷媒入口的面积比的 增加,高压缸吸气压力为一抛物线,当冷媒出口与冷媒入口的面积比为O. 4至I时,高压缸 的吸气压力大于阶梯状的冷媒中间流道时的吸气压力,这样可以高压缸的能耗降低。通过 图2可以看出,当采用阶梯状的冷媒中间流道时,高压缸功率为一直线,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整体为一渐变截面管道,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整体为一渐变截面管道,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内壁平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斜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两侧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的面积,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积比为O. 4至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冷媒入口的面积比为O. 4至O. 8。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至90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媒中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中间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8.一种两级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分液器组件、下气缸、下法兰、下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