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意立专利>正文

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36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52
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汇集到带有进管外螺纹的进油总管中;右出口管路和第二出油管路汇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的出油总管中;泵体内腔的体中心两段弧与主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泵体内腔的体右大半圆弧与右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泵体内腔的体左大半圆弧与左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右从齿轮中心的右从动轴相平行,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左从齿轮中心的左从动轴相平行;后外端盖的后盖内平面密闭固定在泵体后端面;前外端盖的前盖内平面密闭固定在泵体前端面;端面补偿盘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端面补偿盘背面与前外端盖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环条弹簧和右环条弹簧以及左环条弹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国际专利分类为R)4D非变容式泵,涉及一种将机 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的能量转换旋转式容积泵,特别是指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栗。
技术介绍
公知的齿轮泵都是成对齿轮泵在工作,由于进出口压差较大,势必造成齿轮单侧 受力,特别是主动齿轮单侧受力,直接造成主动齿轮轴处先行单边磨损泄露,导致齿轮泵寿 命短,压力提升受限制。一直困扰齿轮泵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还有长期高速运行后,其 端面的必然磨损得不到有效补偿。我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9019C摆转叶片泵;我国专 利授权公告号CN100374725C旋转叶片泵;我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316162C非对称双圆 弧齿形中高压齿轮泵;我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1750C带塑料壳的内齿轮泵;我国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01120175B以及我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403382B —种微小型涡轮喷气 发动机用齿轮泵等,均未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齿轮泵的受力不对称以及端面磨损间 隙控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采用主动齿轮对称受力 的结构以及端面磨损补偿隔离技术,同时实现对称受力和端面磨损自动补偿的技术空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以及右 出口管路和第二出油管路,作为改进所述的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汇集到带有进管外 螺纹的进油总管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和第二出油管路汇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的出油总管 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右从动轴、左从动轴、主齿轮、右从齿轮、左从齿轮、前外端 盖、后外端盖、中环条弹簧、右环条弹簧、左环条弹簧以及泵体;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中心两 段弧与主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右大半圆弧与右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 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左大半圆弧与左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 所述的右从齿轮中心的右从动轴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所述的左从齿轮中 心的左从动轴相平行;4至12颗后端盖螺钉从后盖沉孔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的后盖内平面 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后端面;4至12颗前端盖螺钉从前盖沉孔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的前 盖内平面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 齿轮以及左从齿轮;所述的端面补偿盘背面与所述的前外端盖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环条 弹簧和右环条弹簧以及左环条弹簧;且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有补偿盘中孔与主动轴前中端段 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有补偿盘右孔与右从动轴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 偿盘有补偿盘左孔与左从动轴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外围上的盘中心两段 弧、盘右出口弧、盘右进口弧、盘左出口弧、盘左进口弧以及盘右大半圆弧、盘左大半圆弧分别与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中心两段弧、体右出口弧、体右进口弧、体左出口弧、体左进口弧 以及体右大半圆弧、体左大半圆弧滑动配合。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齿轮与右从齿轮和左从齿轮宽度相等,所述的主齿轮 与右从齿轮及左从齿轮同步相啮合相距180度。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 后端面;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中后通孔与主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 右盲孔与右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后端段滑动 配合。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 齿轮的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背面上分别有盘中凹环隔离固定着中环条弹簧环状底 盘,盘右凹环隔离固定着右环条弹簧环状底盘,盘左凹环隔离固定着左环条弹簧环状底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盖内平面同时贴着中环条弹簧和右环条弹簧以及左环 条弹簧辐条顶端;所述的前盖内平面上带有前密封圈的中前通孔与主动轴前端段滑动配 合,主动轴前端段穿越在前外端盖之外处有主轴键;所述的前盖内平面有前右盲孔与右从 动轴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右孔底面;所述的前盖内平面有前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前端 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左孔底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上带有后密封圈的中后通孔与主动轴后端段 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右盲孔与右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右孔底面; 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左孔底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油总管的盲端为出管碟形盲盖;所述的进油总管的盲 端为进管碟形盲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以及右出口 管路和第二出油管路,将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汇集到带有进管外螺纹的进油总管中; 将右出口管路和第二出油管路汇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的出油总管中;使得看似复杂的空间 管路得到合理布置。进油总管的进管外螺纹结构和出油总管的出管外螺纹结构可以方便本 技术与前后系统管路连接。采用三个齿轮达到两倍流量的紧凑结构,使得位于中间主齿轮对称受力得到完全 平衡,确保唯一处于动密封密封状态的主齿轮轴长期运行无磨损。无论进出管路压差多大, 主齿轮相距180度与右从齿轮和左从齿轮同步相啮合,主齿轮总体受力得到完全平衡,磨 损也完全对称均匀,能保持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之间长时间保压运行不内漏, 并保证主动轴与前盖内平面上的带前密封圈中前通孔长时间有效密封不外漏。借助于中环条弹簧和右环条弹簧以及左环条弹簧所产生的轴向反弹力,使得端面 补偿盘的正平面同时紧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前端面,迫使主齿轮和右从 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后端面紧贴着后盖内平面,确保本技术始终处于高效率运行。本 技术实现并同时具备径向受力平衡技术和轴向端面磨损补偿间隙控制技术,构思新 颖,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市场应用潜力巨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其中三轴油泵部分系图3中Q-Q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R-R剖视图单独反映三轴油泵,省略了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以 及右出口管路和左出口管路;图3是图2中三轴油泵通过三根轴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P-P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端面补偿盘30的背面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 以及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作为改进所述的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 汇集到带有进管外螺纹77的进油总管74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汇 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11、右从动轴12、左 从动轴13、主齿轮21、右从齿轮22、左从齿轮23、前外端盖50、后外端盖70、中环条弹簧81、 右环条弹簧82、左环条弹簧83以及泵体90 ;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与主 齿轮21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右大半圆弧92与右从齿轮22外圆滑动 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左大半圆弧92与左从齿轮23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 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右从齿轮22中心的右从动轴12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21 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左从齿轮23中心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以及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其特征是:所述的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汇集到带有进管外螺纹(77)的进油总管(74)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汇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11)、右从动轴(12)、左从动轴(13)、主齿轮(21)、右从齿轮(22)、左从齿轮(23)、前外端盖(50)、后外端盖(70)、中环条弹簧(81)、右环条弹簧(82)、左环条弹簧(83)以及泵体(90);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与主齿轮(21)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右大半圆弧(92)与右从齿轮(22)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左大半圆弧(93)与左从齿轮(23)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右从齿轮(22)中心的右从动轴(12)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左从齿轮(23)中心的左从动轴(13)相平行;4至12颗后端盖螺钉(40)从后盖沉孔(76)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70)的后盖内平面(7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后端面;4至12颗前端盖螺钉(60)从前盖沉孔(56)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50)的前盖内平面(5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与所述的前外端盖(50)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环条弹簧(81)和右环条弹簧(82)以及左环条弹簧(83);且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中孔(31)与主动轴(11)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右孔(32)与右从动轴(12)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左孔(33)与左从动轴(13)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外围上的盘中心两段弧(34)、盘右出口弧(69)、盘右进口弧(67)、盘左出口弧(65)、盘左进口弧(68)以及盘右大半圆弧(35)、盘左大半圆弧(36)分别与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体右出口弧(89)、体右进口弧(87)、体左出口弧(86)、体左进口弧(88)以及体右大半圆弧(92)、体左大半圆弧(93)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外螺纹辐条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 (48)以及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其特征是所述的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汇集到带有进管外螺纹(77)的进油总管(74)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49)和第二出油管路(46)汇集到带有出管外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11)、右从动轴(12)、左从动轴(13)、主齿轮(21)、右从齿轮(22)、左从齿轮(23)、 前外端盖(50)、后外端盖(70)、中环条弹簧(81)、右环条弹簧(82)、左环条弹簧(83)以及泵体(90);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与主齿轮(21)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右大半圆弧(92)与右从齿轮(22)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 (90)内腔上的体左大半圆弧(93)与左从齿轮(23)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右从齿轮(22)中心的右从动轴(12)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21) 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左从齿轮(23)中心的左从动轴(13)相平行;4至12颗后端盖螺钉(40)从后盖沉孔(76)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70)的后盖内平面(7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后端面;4至12颗前端盖螺钉¢0)从前盖沉孔(56)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 (50)的前盖内平面(5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与所述的前外端盖(50)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环条弹簧(81)和右环条弹簧(82)以及左环条弹簧(83);且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中孔(31)与主动轴(11)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右孔(32)与右从动轴(12)前中端段滑动配合; 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左孔(33)与左从动轴(13)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外围上的盘中心两段弧(34)、盘右出口弧(69)、盘右进口弧(67)、盘左出口弧(65)、盘左进口弧¢8)以及盘右大半圆弧(35)、盘左大半圆弧(36)分别与所述的泵体 (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体右出口弧(89)、体右进口弧(87)、体左出口弧(86)、体左进口弧(88)以及体右大半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立
申请(专利权)人:张意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