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密闭防水防尘结构的控制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296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具有密闭防水防尘结构的控制器结构,壳体上具有呈阶梯状的圆形孔洞,底座上具有螺钉孔,壳体底部有与底座螺钉孔相对应的螺钉孔,壳体底部还具有凹槽,凹槽沿着壳体底部环绕一周;铜柱呈圆柱状并置于壳体上的孔洞中;密封圈呈圆环状;密封圈下部形状为铜柱与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形状;密封圈上部外径大于嵌入部的外径;密封圈嵌入壳体与铜柱之间并紧贴壳体和铜柱侧面,环形密封条嵌入壳体底部的凹槽中且完全填充凹槽中的空间;螺钉穿过底座的螺钉孔和旋紧与壳体底部的螺钉孔中,使壳体和底座紧密接合。针对传统控制器结构的缺点,设计出一种可反复拆装,全封闭式,防水、防尘效果稳定可靠控制器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器密封防水防尘的结构。
技术介绍
控制器是个系统运作的控制中枢,受雨天等因素影响,控制器可能受到浸水或淋水的潜在危害。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控制器多是靠防护罩密封;有的(U、V、W、B+、B_)接线柱与外壳之间采用垫片压紧O型密封条的密封方式;有的采用打胶密封方式,达到防溅水和灰尘的目的,防护等级只有IP53,从而降低了控制器的工作稳定性,而且不利于拆装。因此,控制器密封防水防尘结构,如何能达到IP67,有效地防护浸水和灰尘,对提高控制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反复拆装,方便使用,全封闭式,防水、防尘效果稳定可靠的控制器结构。本技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壳体,底座,铜柱,螺钉,还包括密封圈、密封条;壳体上具有呈阶梯状的圆形孔洞,底座上具有螺钉孔,壳体底部也有与底座上的螺钉孔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壳体底部还具有凹槽,凹槽沿着壳体底部环绕一周;铜柱呈圆柱状并置于壳体上的孔洞中;密封圈呈圆环状;密封圈下部为嵌入部,为环形,紧密嵌入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密封圈上部为封盖部,为环形,且外径大于嵌入部的外径;密封圈嵌入壳体与铜柱之间并紧贴壳体和铜柱侧面,环形密封条嵌入壳体底部的凹槽中且完全填充凹槽中的空间;螺钉穿过底座的螺钉孔和旋紧与壳体底部的螺钉孔中,使壳体和底座紧密接合。`密封圈和密封条的材质为橡胶。控制器壳体上有5个结构相同圆形孔洞,对应为铜柱的数量也为5个,分别作为三相电流U、V、W接线柱,以及直流电流的正负极B+和B-接线柱;与铜柱相对应,密封圈的数量也为5个。所述凹槽的轮廓以及密封条的轮廓为与壳体底部形状一致的闭合形状。密封条嵌入凹槽,密封条凸出凹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全封闭式结构,防水、防尘效果稳定可靠。控制器可浸泡在水中几小时而不进水,解决了现有控制器不能浸泡在水中的问题,避免了控制器安装位置离地面较近等结构因素和受雨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危害。装配工艺方便可靠。密封条采用自攻螺钉压紧方式,使密封全产生弹性形变,实现防水防尘特性;密封条可反复拆装,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壳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密封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密封条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铜柱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关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只是示例性,并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所要保护的主题,对于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还存在的其他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变化,都属于本技术所需要保护的主题。如图1至图7,其中,I是壳体,101是圆形孔洞,102是圆形孔洞,103是圆形孔洞,104是圆形孔洞,105是圆形孔洞,106是凹槽,107是螺钉孔,2是底座,201是螺钉孔,301是密封圈,302是密封圈,303是密封圈,304是密封圈,305是密封圈,301a是密封圈上部,301b是密封圈下部,401是铜柱,402是铜柱,403是铜柱,404是铜柱,405是铜柱,5是密封条,6是螺钉。如图1所示,图3中a图为从上方看的壳体I的示意图,b图为从下方看到的壳体I的示意图。壳体I上具有圆形孔洞101,圆形孔洞102,圆形孔洞103,圆形孔洞104,圆形孔洞105,依次对应交流电流的U、V、W接线柱以及直流电流的正负极B+和B-接线柱。圆形孔洞为阶梯状结构,孔洞用于插入铜柱,阶梯结构为了可使密封圈嵌入。壳体I的底部具有与其形状相同的闭合凹槽106,在4个角处具有螺钉孔107。如图2所示,底板2上有与壳体I的底部的螺钉孔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201。如图3所示,各铜柱的形状相同,呈圆柱状,,在此选取铜柱401作为示意。图3中a图和b图分别为从上方和从下方看所得到的铜柱401的示意图。视图中,铜柱401的侧面具有环形凹槽并非密封结构的技术点,在此不作功能性描述。铜柱的底面的半径与壳体I上的圆形孔洞的半径相同,使铜柱可恰好插入圆形孔洞中。如图4所示,由于各个密封圈的形状和结构相同,故选取了密封圈301作为示意,图3中a图为密封圈301的剖视图,b图为密封圈301的俯视图,c图为密封圈301的仰视图,d图为密封圈301的侧视图,e图为密封圈301的立体视图。301a为密封圈301的上部,301b为密封圈301的下部。密封圈呈环状,密封选下部为嵌入密封作用,其形状与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相对应,可紧密嵌入填充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密封圈下上部为封盖密封作用,其外径大于密封圈下部的外径,从而在密封圈下部嵌入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时可以进一步进行的封盖密封。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如图5所示,密封条5为闭合的橡胶圈,其形状与壳体I底部的凹槽形一致。如图6所示,该剖视图所截取的平面显示为圆形孔洞102以及圆形孔洞104及其所对应密封结构的示意图,由于剖视图所截取的平面中无螺钉6,故本示意图中无螺钉6。铜柱102和铜柱104分别位于圆形孔洞102和圆形孔洞104中,密封圈302和密封圈304分别对两个铜柱和圆形孔洞的结构形成嵌入密封。密封圈下部紧密嵌入铜柱和圆形孔洞间的空间,密封圈上部紧贴圆形孔洞的顶部表面形成封盖密封作用。密封条5嵌入凹槽106中,并完全填充凹槽106中的空间,密封条5凸出凹槽106约l_3mm,而螺钉6将壳体I和底座2紧密连接,密封条为橡胶材质,故壳体I和底座2挤压密封条5产生形变从而起到密闭和防水防尘的作用。如图7所示,将各个铜柱依次插入各个圆形孔洞中,再将各个密封圈嵌入压紧至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将密封条5嵌入凹槽106中,再将螺钉6穿过底座2的螺钉孔201并旋紧与壳体I的螺钉孔107中。由于各部件间的遮,挡密封条5和凹槽106以及螺钉孔107和螺钉孔201,在图中不能完全显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结合与图1、图2、图5实现对该控制器的密闭防水防尘结构进行理解。对于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理解为是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其中的某一种示范性示例,具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指导性作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密闭防水防尘结构的控制器结构,包括:壳体,底座,铜柱,螺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密封条;壳体上具有呈阶梯状的圆形孔洞,底座上具有螺钉孔,壳体底部也有与底座上的螺钉孔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壳体底部还具有凹槽,凹槽沿着壳体底部环绕一周;铜柱呈圆柱状并置于壳体上的孔洞中;密封圈呈圆环状;密封圈下部为嵌入部,为环形,紧密嵌入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密封圈上部为封盖部,为环形,且外径大于嵌入部的外径;密封圈嵌入壳体与铜柱之间并紧贴壳体和铜柱侧面,密封条嵌入壳体底部的凹槽中且完全填充凹槽中的空间;螺钉穿过底座的螺钉孔和旋紧与壳体底部的螺钉孔中,使壳体和底座紧密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密闭防水防尘结构的控制器结构,包括壳体,底座,铜柱,螺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密封条;壳体上具有呈阶梯状的圆形孔洞,底座上具有螺钉孔,壳体底部也有与底座上的螺钉孔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壳体底部还具有凹槽,凹槽沿着壳体底部环绕一周;铜柱呈圆柱状并置于壳体上的孔洞中;密封圈呈圆环状;密封圈下部为嵌入部,为环形,紧密嵌入铜柱和圆形孔洞之间的空间;密封圈上部为封盖部,为环形,且外径大于嵌入部的外径;密封圈嵌入壳体与铜柱之间并紧贴壳体和铜柱侧面,密封条嵌入壳体底部的凹槽中且完全填充凹槽中的空间;螺钉穿过底座的螺钉孔和旋紧与壳体底部的螺钉孔中,使壳体和底座紧密接合。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爱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