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与燃烧器连接,该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为夹层式炉膛,包括有内壁、外壁和夹在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气腔,所述内壁的上端设有上辅助废气排放口,所述内壁靠近上端处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放孔,所述外壁的下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下辅助废气排放口,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底部位于燃烧器的炉膛连接口中,并且炉膛底部的内壁与燃烧器上的导热翻边板紧贴、炉膛底部的外壁与燃烧器上的外风套的顶端紧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有效地防止了热量的浪费,而且保持住的热量会通过内、外风套加热空气进入通道中的空气,使燃烧器的加热效率提高,从而节约能源,降低了炉膛的温度,炉膛的寿命得到了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商用炉膛。
技术介绍
现有的商用炉膛有以下缺点。1、由于现行的节能燃烧器总成的炉膛和燃烧器为分体式的,因而燃烧器在燃烧时散发出的大量的高温火焰及高温废气所带的热量会被冷空气带走,导致大量的余热被白白浪费掉;2、由于燃烧器总成的炉膛没有相应的降温装置,所以燃烧器总成使用时产生的高温会对炉膛造成很大的腐蚀。3、现行的燃烧器余热只能向上排放无法变向不利于余热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余热变向节能炉膛,要解决传统的炉膛余热浪费严重且容易腐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与燃烧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为夹层式炉膛,包括有内壁、外壁和夹在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气腔,所述内壁的上端设有上辅助废气排放口,所述内壁靠近上端处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放孔,所述外壁的下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下辅助废气排放口,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底部位于燃烧器的炉膛连接口中,并且炉膛底部的内壁与燃烧器上的导热翻边板紧贴、炉膛底部的外壁与燃烧器上的外风套的顶端紧贴。本技术还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壁的内侧可设有聚能防腐套。所述外壁的外侧可包有保温层。本技术通过内、外风套与燃烧器集成为一体,当燃烧器总成燃烧时,高温火焰产生的大量热量将由本技术直接热传导至内、外风套上;同时,高温火焰所产生的废气还会返回至本技术的气腔内,废气所带来的热量也会再加热本技术,再由本技术直接热传导至内、外风套上。也就是说,燃烧器总成在燃烧时散发出的大量的高温火焰及高温废气所带的热量不会被冷空气带走,而是大部分都通过本技术传导到了内、外风套上,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不但有效地防止了热量的浪费,而且保持住的热量会通过内、外风套加热空气进入通道中的空气,使燃烧器总成的加热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节约了能源,二是热量都传导到了内、外风套和空气中,因此本技术的温度大大降低,所以不会对本技术造成很大的腐蚀,使本技术的寿命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使用了本技术的燃烧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所示,点火装置3、燃烧器2和余热变向节能炉膛I 一起组成了燃烧器。参见图1,所述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为夹层式炉膛,包括内壁13、外壁14和夹在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气腔17,所述内壁的上端设有若干上辅助废气排放口 10,所述内壁靠近上端处还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排放孔11,所述外壁的下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下辅助废气排放口 16。进一步的,所述外壁14的外侧包有保温层15,可有效防止加热的炉膛的所带的热量散失,保持炉膛温度。另外,所述内壁13的内侧还设有聚能防腐套12。燃烧过程中防腐套保护了炉膛的内壁不被高温火焰所腐蚀,并且吸收了大量废热,在二次使用中释放热量,使燃烧器长时间使用中减少用气量,达到节约燃气的目的。参见图2,余热变向节能炉膛I与燃烧器2连接。燃烧器2包括燃气进气管207、两壁设有雾化孔206的燃气防堵分割帽205、燃气预热分割燃烧盘202、内风套200和设在内风套外侧的外风套209,所述燃气防堵分割帽205与燃气预热分割燃烧盘202之间为燃气预热室204,燃烧室201位于所述的燃气预热分割燃烧盘202上方,内风套200下端将进气管207与防堵分割帽205挤压密封,内风套上部设有进风孔203,空气进入通道210设在在内、外风套之间,外风套的下端开口形成有燃烧器进风口 208。所述内风套200的顶端向外弯折有导热翻边板200. 1,并且导热翻边板与外风套的顶端之间有炉膛连接口,所述余热变向节能炉膛I的底部位于炉膛连接口中 ,并且炉膛底部的内壁与导热翻边板紧贴、炉膛底部的外壁与外风套的顶端紧贴。所述内风套的靠外风套一侧的侧面上设有棱状结构211,棱状结构扩大了风热交换面积,既预热了风,也降低了炉膛温度,避免了冷风带走燃烧器热量,增加了燃烧效果,达到节能目的。所述点火装置3可为自动点火装置,包括有两个电子点火针,两个电子点火针的点火效率高且安全性好,使用时厨师可以随开随关,避免使用中的空烧现象,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在燃烧时,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内壁经内风套接触处(即导热翻边板)将热量传导给内风套,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外壁经外风套接触处(即外风套的顶端)将热量传导给外风套,高温废气经炉膛上端的废气上排放口进入炉膛夹层中加热炉膛外壁,同时热量经内、夕卜风套接触处传导给内、外风套。如图1所示,当鼓风机吹出的风从燃烧器进风口 208进入后,首先接触到燃烧器2的外风套209、内风套200,在上行过程中首先与内、外风套进行热交换,降低了内、外风套温度,由于内、外风套和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内、外壁相连,从而也降低了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温度,使余热变向节能炉膛在长时间使用下不至于受到高温热腐蚀,同时在交换过程中通过交换预热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当预热风上行至燃烧器上端时,与夹在内、外风套之间的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底部进行二次交换,从而降低了炉膛温度,使上行的空气得到了二次加温,预热后的高温空气经燃烧器进风口 208、内风套200上部的进风孔203进入燃烧室201。燃烧器工作时,燃气首先经进气管207上行至燃气防堵分割帽205,经雾化孔206雾化分割后进入燃气预热室204,此过程中燃气进行第一次预热分割(由于燃烧时燃气高温燃烧,通过热传递燃气预热室204也呈现高温,)预热分割后的燃气急速膨胀上行,至燃气预热分割燃烧盘202,在上行过程当中在分割燃烧盘202上开设的小孔中进行二次预热、分割,经过了两次预热、分割的燃气进入燃烧室201,与多次预热的空气(空气自燃烧器进风口208、内风套上部的进风孔203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201中混合燃烧,达到高效燃烧的目的。当锅体放置在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上端,由于余热变向节能炉膛内空气被急速加热向上溢出,一部分高温气体经上辅助废气排放口 10排出,但在锅体阻挡下,大部分高温气体随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上端的内壁的排放孔11进入气腔(又可称之为炉膛夹层)中,并由于压力原因向下行,下行过程中加热了夹层式炉膛的内、外壁,避免了炉膛外部对其炉膛撤温,下行的废气经炉膛下端的下废气排放口 16排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与燃烧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为夹层式炉膛,包括有内壁、外壁和夹在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气腔,所述内壁的上端设有上辅助废气排放口,所述内壁靠近上端处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放孔,所述外壁的下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下辅助废气排放口;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底部位于燃烧器的炉膛连接口中,并且炉膛底部的内壁与燃烧器上的导热翻边板紧贴、炉膛底部的外壁与燃烧器上的外风套的顶端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与燃烧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该余热变向节能炉膛为夹层式炉膛,包括有内壁、外壁和夹在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气腔,所述内壁的上端设有上辅助废气排放口,所述内壁靠近上端处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放孔,所述外壁的下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下辅助废气排放口 ;余热变向节能炉膛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润涛,
申请(专利权)人:宫润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