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730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它包括气门、气门挺柱、气门弹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和两个气门锁夹,气门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锁夹槽,气门锁夹嵌套于锁夹槽上,第一弹簧座套设于气门锁夹外侧,通过气门锁夹固定在气门端部,第二弹簧座套设于气门外侧,并设置在气缸盖上,气门弹簧套设于气门外侧,并设置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气门挺柱的内腔顶部设有带凹槽的第一凸台,气门端部的顶面设有与凹槽匹配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凹槽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门挺柱带动气门同步旋转,使气门和气门座圈相互均匀研磨,消除气门和气门座圈之间的积碳,防止气门卡死或漏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
,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气门机构,气门挺柱由于受凸轮偏心设计会做旋转。气门升降过程中,凸轮 作用在气门挺柱的压力会随气门升程变化,继而使得气门挺柱给予气门的压力随气门升程 变化,当此压力足够大的时候,气门才能与气门挺柱形成静摩擦一起旋转。而在一个工作循 环中,这种旋转极其微小,气门与气门座圈没有相互研磨,气门与气门座圈之间容易积碳, 从而产生气门卡死或漏气等现象。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382079,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专利技术的名称为内燃机的 气门机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机构,它包括气门、弹簧座圈、I对楔、气门弹 簧和气门挺杆,气门具有由汽缸盖可向轴向移动地支承的气门杆和设于气门杆的第一端部 的气门体,弹簧座圈借助楔安装在气门杆的第二端部,气门弹簧配置在汽缸盖和弹簧座圈 之间,气门挺杆与气门杆的头部抵接地设置。其不足之处是,气门挺杆与气门杆的头部抵接 地设置,在气门升降过程中,气门旋转极其微小,气门与气门座圈没有相互研磨,气门与气 门座圈之间容易积碳,从而导致气门卡死或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气门机构中的气门旋转极其微小,气门与气门座圈 没有相互研磨,气门与气门座圈之间容易积碳,从而导致气门卡死或漏气的技术问题,提供 了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其通过气门挺柱带动气门同步旋转,使气门和气门座圈相互均匀 研磨,消除气门和气门座圈之间的积碳,防止气门卡死或漏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包括气门、气门挺柱、气门弹簧、第一弹簧座、 第二弹簧座和两个气门锁夹,所述气门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锁夹槽,所述气门锁夹嵌套于锁 夹槽上,所述第一弹簧座套设于所述气门锁夹外侧,通过气门锁夹固定在气门端部,所述第 二弹簧座套设于气门外侧,并设置在气缸盖上,所述气门弹簧套设于气门外侧,并设置在第 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所述气门挺柱的内腔顶部设有带凹槽的第一凸台,所述气门 端部的顶面设有与凹槽匹配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凹槽卡合。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挺柱在发动机凸轮的作用下带动气门做 升降运动。由于发动机凸轮对气门挺柱作用点的偏心设计,气门挺柱在升降运动过程中会 沿轴向旋转。因为气门端部顶面的第二凸台与气门挺柱内腔顶部的第一凸台上的凹槽卡 合,气门会在气门挺柱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使得气门与设置在气缸上气门座圈相互均匀研 磨,消除气门和气门座圈之间的积碳,防止气门卡死或漏气。作为优选,所述锁夹槽为环形凹槽。作为优选,述气门弹簧为变螺距弹簧或锥形弹簧。变螺距弹簧的固有频率不是定值,锥形弹簧的刚度和固有振动频率沿弹簧轴线方向是变化的,这两种弹簧不会发生共振,避免气门弹簧因共振而折断。作为优选,第二凸台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作为优选,凹槽贯穿第一凸台的侧壁,且横截面呈U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门端部顶面的第二凸台与气门挺柱内腔顶部的第一凸台上的凹槽卡合,通过气门挺柱带动气门同步旋转,使气门和气门座圈相互均匀研磨,消除气门和气门座圈之间的积碳,防止气门卡死或漏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门挺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门,2、气门挺柱,3、气门弹簧,4、第一弹簧座,5、第二弹簧座,6、气门锁夹,7、锁夹槽,8、第一凸台,9、凹槽,10、第二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如图1、图2、图3所不,包括气门1、气门挺柱2、气门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二弹簧座5和两个气门锁夹6,气门I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锁夹槽7,两个气门锁夹6嵌套于锁夹槽7上,第一弹簧座4套设于两个气门锁夹6外侦U,通过两个气门锁夹6固定在气门I端部,第二弹簧座5套设于气门I外侧,并设置在气缸盖上,气门弹簧3套设于气门I外侧,并设置在第一弹簧座4和第二弹簧座5之间,气门挺柱2的内腔顶部设有带凹槽9的第一凸台8,气门I端部的顶面设有与凹槽9匹配的第二凸台10,第二凸台10与凹槽9卡合。锁夹槽7为环形凹槽,第二凸台10的高度小于凹槽9的深度,凹槽9贯穿第一凸台8的侧壁,且横截面呈U形。气门弹簧3为变螺距弹簧或锥形弹簧,变螺距弹簧的固有频率不是定值,锥形弹簧的刚度和固有振动频率沿弹簧轴线方向是变化的,这两种弹簧不会发生共振,避免气门弹簧3因共振而折断。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挺柱2在发动机凸轮的作用下带动气门I做升降运动。由于发动机凸轮对气门挺柱2作用点的偏心设计,气门挺柱2在升降运动过程中会沿轴向旋转。因为气门I端部顶面的第二凸台10与气门挺柱2内腔顶部的第一凸台8上的凹槽9卡合,气门I会在气门挺柱2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使得气门I与设置在气缸上气门座圈相互均匀研磨,消除气门I和气门座圈之间的积碳,防止气门I卡死或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门(1)、气门挺柱(2)、气门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二弹簧座(5)和两个气门锁夹(6),所述气门(1)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锁夹槽(7),所述气门锁夹(6)嵌套于锁夹槽(7)上,所述第一弹簧座(4)套设于所述气门锁夹(6)外侧,通过气门锁夹(6)固定在气门(1)端部,所述第二弹簧座(5)套设于气门(1)外侧,并设置在气缸盖上,所述气门弹簧(3)套设于气门(1)外侧,并设置在第一弹簧座(4)和第二弹簧座(5)之间,所述气门挺柱(2)的内腔顶部设有带凹槽(9)的第一凸台(8),所述气门(1)端部的顶面设有与凹槽(9)匹配的第二凸台(10),所述第二凸台(10)与凹槽(9)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门(I)、气门挺柱(2)、气门弹簧(3)、第一弹簧座(4)、第二弹簧座(5)和两个气门锁夹(6),所述气门(I)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锁夹槽(7),所述气门锁夹(6)嵌套于锁夹槽(7)上,所述第一弹簧座(4)套设于所述气门锁夹(6)外侧,通过气门锁夹(6 )固定在气门(I)端部,所述第二弹簧座(5 )套设于气门(I)外侧,并设置在气缸盖上,所述气门弹簧(3 )套设于气门(I)外侧,并设置在第一弹簧座(4 )和第二弹簧座(5)之间,所述气门挺柱(2)的内腔顶部设有带凹槽(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颖军郭晓瑞马文亮李慧军由毅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