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6465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1:08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所述加腋块一侧与框架梁连接,所述加腋块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当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能减轻楼板重量、降低成本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用范围极广,几乎所有的楼房均会采用。正常情况下,钢筋 混凝土楼板常被设计为等厚的,即楼板的支座和跨中部位的板厚一样,来承担竖向荷载。当 出现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的情况时,一般都会通过加大楼板厚度来解决该问题。通常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常规办法采用等厚楼板去计算及设计,就会导致楼板比较厚重,整 体结构用材及自重增加,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当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时楼板厚重、自 重增加、成本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当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能减轻楼板重量、 降低成本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 支座,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所述加腋块一侧与框架梁连接,所述加腋块的顶端 与楼板本体连接。进一步,所述加腋块的截面呈三角形。更进一步,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块。或者是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四侧均设有加腋块。所述加腋块的斜向钢筋与楼板本体的跨中板底钢筋互锚。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采取对楼板支座部位加腋的方法,增大了支座的截面 高度,使得楼板支座部位在负弯矩的作用下配筋减小。同时不增加或减少增加楼板跨中部 位的厚度,控制了楼板的通长配筋量,从而在满足内力计算的前提下,一方面有效的减少了 混凝土用量,减轻了结构自重,另一方面使得楼板截面形式和内力(弯矩)图形拟合,充分发 挥了各个部位的钢筋作用。实现了大跨度楼板结构既轻巧美观,又经济合理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I)减轻楼板自重;(2)降低地震作用;(3)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4)减少普通等厚楼板跨中的构造钢筋的用量;(5)楼板能够承受的极限荷载增大;(6)构造简单,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7)有效控制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的平面示意图(四边加 腋)。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的平面示意图(两边加 腋)。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剖面示意图(即A-A剖 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 图3,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 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2,所述加腋块2 —侧与框架梁I连 接,所述加腋块2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进一步,所述加腋块2的截面呈三角形。更进一步,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块2。或者是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四侧均设有加腋块2。所述加腋块的斜向钢筋3与楼板本体的跨中板底钢筋4互锚。本实施例中,首先铺设楼板模板,留设加腋块2,绑扎楼板钢筋并定位,注意楼板钢 筋锚固要求如下楼板跨中板底钢筋4与加腋块的斜向钢筋3应形成互锚,其中跨中板底钢 筋锚固长度取值为40d(d为钢筋直径)、加腋区板底钢筋锚固长度取值为20d,楼板顶面钢 筋按正常方式布置,最后浇筑加腋区域的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所述加腋块一侧与框架梁连接,所述加腋块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所述加腋块ー侧与框架梁连接,所述加腋块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腋块的截面呈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王干周彗鑫赵建忠赵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