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7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把焊料(63)放入从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的接合部(83),把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入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把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和连接管(82)都插入加热套(20),并使电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电热器(30)加热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钎料(63)熔化。把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从加热套(20)取下来并冷却,完成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钎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及连接管接合装置。到目前为止,在空调装置所用的换热器当中,有一种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它是通过把几根传热管插到由多片板状传热片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中而构成的。该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传热管是一根通过连接管把多个呈长U字形,即发夹形传热管主体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蛇形管。另外,该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是钎焊在一起的。至今,使用了乙炔等气体的气焊枪的火焰钎焊方法被应用在此钎焊作业中。该火焰钎焊方法为首先,把火焰直接打到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的接合部,并对该接合部进行加热。然后,靠上述火焰使焊料熔化,再使该焊料浸透到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的接触面,传热管主体和连接管就这样被接合到一起了。然而,在此火焰钎焊过程中,由于焊接工作人员直接把火焰打到传热管主体等部件上,所以很容易出现局部加热,焊料不能均匀地浸透到接触面,钎焊精度不高等不良问题。特别是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焊接精度也就随之不同,以致出现质量稳定性欠佳的问题。因此,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3-264158号中所揭示的那样,有一种钎焊装置,其中安装有利用了高频感应电流的加热线圈。在此钎焊装置中,加热线圈紧紧地靠在部件的接合部上。上述钎焊装置是通过使加热线圈靠到部件的接合部上,并使高频感应电流流过该加热线圈,而对该接合部加热的。结果,能够对上述部件的接合部进行均匀的加热。虽然在上述利用了高频感应电流的钎焊装置中,解决了火焰钎焊中所存在的局部加热的问题,但又出现了要求加热线圈相对于接合部的位置必须非常准确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上述加热线圈的位置偏了,加热条件就会发生大变化,而导致钎焊精度出现差别。特别是在钎焊处较多的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想完全消除加热线圈的偏位,以稳定钎焊质量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还有,因为仅仅设置了一个加热线圈,所以,在进行类似于上述交叉传热片型换热器中的连接管接合时,因需要钎焊的钎焊处很多,所以就要在每一个钎焊处紧固上一个加热线圈,这样钎焊作业就很麻烦,以致造成作业时间变长,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从上述问题出发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力图消除局部加热现象,提高钎焊精度;并力图简化钎焊作业,缩短作业时间。本专利技术用加热套(20)把换热器主体(61)中,接有连接管(82)的传热管主体(81)的所有接合部(83)都包围起来,并用安装在该加热套(20)里的加热器(30)对上述接合部(83)的侧方加热。具体说来,本专利技术方法如下首先,是第1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传热管(80)的传热管主体(81)插到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中,形成换热器主体(61)。其次,继该第1道工序之后,是第2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焊料(63)放到形成在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突出端的接合部(83)上;再把上述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中。再就是,继该第2道工序之后,是第3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插到加热套(20)中,该加热套(20)能把由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而构成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并备有加热器(30)。让上述加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并让该加热器(30)做加热运动,以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进行加热,而使焊料(63)熔化。还有,继该第3道工序之后,是第4道工序,在此工序中,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并进行冷却,从而完成钎焊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钎焊工作。并且,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4道工序结束以后,还包括把管道(62)连接到为传热管(80)两端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上的第5道工序。再者,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第3道工序里,把惰性气体从气体供给管(12)供到加热套(20)内侧的加热空间。再者,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第2道工序里,安装连接管(82)的时候,并把绝热盖(11)盖在与管道(62)相接的为传热管(80)两端的两个传热管主体(81)的管道用接合部(83)之上;在第4道工序里,进行冷却,并把上述绝热盖(11)从传热管主体(81)上取下来。还有,使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还有,为使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套(20)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以及该突出部分的上方,最好把该加热套(20)做成是下面开口的箱形。还有,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还有、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还有,也可以把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器(30)安装在从加热套(20)内侧能看到它的位置上。还有,最好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里的加热套(20)下面,安装上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并最好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能让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穿过来的穿通孔(5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装置以换热器为对象。该换热器中包括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一层一层地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和传热管(80),该传热管(80)又是由包括穿过该传热片群(70)的部分及从该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突出端的传热管主体(81)、在该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上所形成的接合部(83),把每根传热管主体(81)连接起来的连接管(82)构成的。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其内部被插入了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又能把该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的加热套(20)。再就是,还包括加热器(30),为使它位于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的侧方而把它安装在加热套(20)内;而且在焊料(63)被放到了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上,上述连接管(82)又被插到了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状态下,它能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加热,以使焊料(63)熔化。还有,使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套(20)的上下两面都开着口,以便只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还有,为使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套(20)包围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的侧方及上方,最好把该加热套(20)做成是下面开口的箱形。再就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套(20)外围,安装有覆盖该加热套(20)的侧面及其上面的绝热套(40)。还有,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器(30)被埋在加热套(20)里面。还有,也可以把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器(30)安装在从加热套(20)内侧能看到它的位置上。还有,最好在上述本专利技术装置里的加热套(20)下面,安装上把该加热套(20)的下方与传热片群(70)隔离开的隔热板(50),并最好在该隔热板(50)上形成能让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穿过来的穿通孔(51)。根据上述的专利技术特定事项,本专利技术,首先,在第1道工序里,把传热片(71)插入传热管主体(81)里,再把该传热管主体(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的连接管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传热管(80)的传热管主体(81)插入由多片传热片(71)按一定的间隔层叠起来而构成的传热片群(70)中,而构成换热器主体(61)的第1道工序;在该第1道工序后,把焊料(63)放到形成于从上述传热片群(70)突出来的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的接合部(83)上,再把上述传热管(80)的连接管(82)插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里的第2道工序;在该第2道工序后,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插到加热套(20)中,该加热套(20)能把由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和连接管(82)而构成的传热管(80)的突出部分包围起来,并备有加热器(30),让上述加热器(30)位于传热管主体(81)接合部(83)的侧方,并让该加热器(30)做加热运动,以对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接合部(83)进行加热,而使焊料(63)熔化的第3道工序;在该第3道工序后,把上述传热管主体(81)的突出端连同连接管(82)一起从加热套(20)中取下来并进行冷却,从而完成钎焊上述传热管主体(81)和连接管(82)的第4道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善贵高濑达己袁敏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