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4821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其中,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0),连接本体(10)内形成流体通道(11),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路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换热器(尤其是多通道全铝换热器)的进出口管与换热器的集流管连接时,多采用进出口管通过转接管与集流管焊接的方式。在多通道全铝换热器中,集流管为铝管,进出口管通常为铜管,转接管则为不锈钢管,将不锈钢转接管的一端直接与铝制集流管焊接,另一端直接与铜制进出口管焊接。上述不锈钢转接管的端部直接与铝制集流管或铜制进出口管连接的连接方式不够稳定,容易造成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内形成流体通道,连接本体沿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连接套背离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进一步地,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套朝向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连接配合部朝向连接套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与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翻边结构,翻边结构包括连接在连接套背离主体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朝向连接配合部延伸以遮挡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进一步地,翻边结构还包括弯折连接在第一翻边上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第二翻边以及连接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连接配合部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管路配合面上并位于连接套朝向主体部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出部,第一限位凸出部呈环形。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连接套嵌入至扩口结构内。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缩颈结构,连接套套设在缩颈结构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包括待连接管路以及管路连接装置,管路连接装置为上述的管路连接装置。进一步地,待连接管路朝向管路配合面的一侧的周向侧面上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出部,第二限位凸出部呈环形。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连接套嵌入至扩口结构内,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连接配合段为缩颈段,缩颈段嵌入至连接套内,缩颈段的周向外侧面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进一步地,连接套套设在连接配合部上,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连接配合段为扩口段,扩口段套设在连接套上,扩口段的周向内侧面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管路组件,管路组件为上述的管路组件,待连接管路为进出口管和/或集流管。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连接本体沿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连接套背离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由于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就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时,将待连接管路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此时,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以及待连接管路由外向内或者由内向外依次嵌套配合。上述焊接操作不会影响到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管路连接装置与待连接管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管路连接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四的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五的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四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连接本体;11、流体通道;12、主体部;13、连接配合部;20、连接套;30、翻边结构;31、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41、第一限位凸出部;42、第二限位凸出部;50、待连接管路;51、主体段;52、连接配合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0以及连接套20。其中,连接本体10内形成流体通道11。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应用本实施例的管路连接装置,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由于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就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时,将待连接管路50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此时,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以及待连接管路50由外向内依次嵌套配合。上述待连接管路50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之间的焊接操作在连接套20内进行,不会影响到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管路连接装置与待连接管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本体10为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壁厚不变,待连接管路50为直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配合部13为扩口结构,即连接配合部13的管径大于主体部12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部13与主体部12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部,该锥形过渡部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连接套20嵌入至上述扩口结构内。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本体10不限于管状结构,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本体可以为其他结构,当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时,需要保证对应连接配合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大于对应主体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即可。当然,连接配合部13也不限于扩口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配合部和主体部的管径可以相同,即连接本体可以为等直径的管状结构。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套20的外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连接配合部13的内周向侧面形成与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上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50时,将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内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所述连接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套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延伸以遮挡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面,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以及所述连接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配合部的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内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所述连接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套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延伸以遮挡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面,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以及所述连接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配合部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管路配合面上并位于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出部,所述第一限位凸出部呈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所述连接套嵌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志浩徐先飞黄旭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