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包括前叉、车架、车把、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把与前叉上部相连接;所述车架包括左侧、右侧板,后轮设于左、右侧板的后部之间并与左、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包括左连接板、左直板和与左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左斜板,右侧板包括右连接板、右直板和与右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右斜板;左、右直板的上表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一座板,左、右斜板的下表面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二座板;左、右连接板与前叉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作为滑板车使用;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增强儿童的平衡能力;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体积小、质量轻、操控容易、携带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
技术介绍
2岁至6岁的儿童的肢体动作不协调,四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走路时步幅小、步频大,有头重脚轻之感,很容易摔倒。加强对儿童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的训练,将会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为日后的学习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有一种能够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的玩具或工具,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很大帮助。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202179336U,授权公开日2012年4月 4日,公开了一种学步车,包括面板,位于所述面板下方的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底部的若干个滑轮和用于将所述面板支撑在所述底盘上方的支撑杆,所述底盘上装有刹车装置,所述面板上装有控制所述刹车装置的控制器。该技术具有可以辅助儿童学步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增强儿童的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协调能力、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的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包括由下至上向后倾斜再向上垂直延伸的前叉、车架、车把、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把与前叉上部相连接;所述车架呈人字状,车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左、右侧板为对称结构,后轮设于左、右侧板的后部之间并与左、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包括左连接板、左直板和与左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左斜板,右侧板包括右连接板、右直板和与右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右斜板;左、右连接板相连接,左、右直板的上表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一座板,左、右斜板的下表面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二座板;左、右连接板与前叉可拆卸连接。通常的学步车只具有辅助儿童学步的特点。本技术的学步车的结构与自行车相似,儿童通过使用本技术的学步车,增强了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方向控制的能力,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将车架从前叉上拆卸下来,并且将车架与后轮相分离;然后,将车架上、下翻转后分别与前叉及后轮相连接;此时,学步车就变成了滑板车,使用者的一只脚踏在第二座板上,另一只脚蹬踏地面带动滑板车前行。因此,本技术具有可以作为滑板车使用、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增强儿童的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协调能力、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的特点。作为优选,所述前叉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叉板、右叉板和设于左、右叉板的上部及中部之间的上部连接板和中部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与上部连接板的下表面和中部连接板的上表面分别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车把呈圆杆形状,车把包括左扶手段、右扶手段和位于左、右扶手段之间的连接段,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左扶手段、右扶手段的直径;连接段两端的端面分别与前叉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车把两端分别设有与车把连成一体的半球形扶手头。本结构的车把结构简单,抓握舒适,并且不易划伤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为矩形板,连接板与直板之间的夹角为150度至165度;连接板与直板之间平滑过渡;直板与斜板之间的夹角为150度至165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座板均呈矩形状,第一、第二座板的前边缘均为向前拱起的弧形边。本结构的第一、第二座板乘坐舒适。作为优选,所述前叉、车架和车把均采用木质材料。木质材料质量轻,车子翻倒时不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作为优选,所述左、右侧板的相对一侧的侧面前端相接触。作为优选,学步车的高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作为优选,学步车的长度为75厘米至85厘米。学步车的高度和长度的限定,确保学步车体积小、质量轻、操控容易、携带方便。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作为滑板车使用;(2)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3)增强儿童的平衡能力;(4)提高儿童的协调能力;(5)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6)体积小、质量轻、操控容易、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侧视图。图中前叉1、车把2、前轮3、后轮4、左侧板5、左连接板6、左直板7、左斜板8、第一座板9、第二座板10、左叉板11、右叉板12、上部连接板13、中部连接板14、连接段15、右侧板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包括由下至上向后倾斜再向上垂直延伸的前叉1、车架、车把2、前轮3和后轮4 ;车把与前叉上部相连接;车架呈人字状,车架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16,左、右侧板为对称结构,后轮设于左、右侧板的后部之间并与左、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包括左连接板6、左直板7和与左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左斜板8,右侧板包括右连接板、右直板和与右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右斜板;左、右连接板相连接,左、右直板的上表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一座板9,左、右斜板的下表面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二座板10 ;左、右连接板与前叉可拆卸连接。前叉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叉板11、右叉板12和设于左、右叉板的上部及中部之间的上部连接板13和中部连接板14 ;左、右连接板与上部连接板的下表面和中部连接板的上表面分别连接。车把呈圆杆形状,车把包括左扶手段、右扶手段和位于左、右扶手段之间的连接段15,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左扶手段、右扶手段的直径;连接段两端的端面分别与前叉相接触。车把两端分别设有与车把连成一体的半球形扶手头。第一、第二座板均呈矩形状,第一、第二座板的前边缘均为向前拱起的弧形边。前叉、车架和车把均采用木质材料。学步车的高度为57厘米。学步车的长度为75厘米。如图3所示,连接板为矩形板,连接板与直板之间的夹角为165度;连接板与直板之间平滑过渡;直板与斜板之间的夹角为165度。 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儿童两手抓握车把,臀部与第一座板相接触,两腿分别位于车架两侧,两脚交替蹬踏地面,带动学步车前行。在此过程中,儿童需要控制车把方向及学步车的平衡,锻炼了儿童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儿童的智力,并且为儿童将来学习自行车打下良好基础。实施例2本技术作为滑板车使用如图4、图5、图6所示,将车架从前叉上拆卸下来,并且将车架与后轮相分离 ’然后,将车架上、下翻转后分别与前叉及后轮相连接。此时,学步车就变成了滑板车,使用者的一只脚踏在第二座板上,另一只脚蹬踏地面带动滑板车前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其特征是,包括由下至上向后倾斜再向上垂直延伸的前叉(1)、车架、车把(2)、前轮(3)和后轮(4);所述车把与前叉上部相连接;所述车架呈人字状,车架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16),左、右侧板为对称结构,后轮设于左、右侧板的后部之间并与左、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包括左连接板(6)、左直板(7)和与左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左斜板(8),右侧板包括右连接板、右直板和与右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右斜板;左、右连接板相连接,左、右直板的上表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一座板(9),左、右斜板的下表面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二座板(10);左、右连接板与前叉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其特征是,包括由下至上向后倾斜再向上垂直延伸的前叉(I)、车架、车把(2)、前轮(3)和后轮(4);所述车把与前叉上部相连接;所述车架呈人字状,车架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16),左、右侧板为对称结构,后轮设于左、右侧板的后部之间并与左、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包括左连接板(6)、左直板(7)和与左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左斜板(8),右侧板包括右连接板、右直板和与右直板后下部相连接的右斜板;左、右连接板相连接,左、右直板的上表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一座板(9),左、右斜板的下表面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二座板(10);左、右连接板与前叉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其特征是,所述前叉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叉板(11)、右叉板(12)和设于左、右叉板的上部及中部之间的上部连接板(13)和中部连接板(14);左、右连接板与上部连接板的下表面和中部连接板的上表面分别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作为滑板车使用的平衡学步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把呈圆杆形状,车把包括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汉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木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