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09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包括一个第一车体(10)、一个第二车体(20)和至少一个连接杆(30)。第一车体设有一个第一工作台(12)、一个第一车架(14)和复数个可支撑第一工作台的第一滚轮(16),第一车架和第一滚轮可连接于第一工作台背向汽车模型的端面上。第二车体设有一个第二工作台(22)、一个第二车架(24)和复数个可支撑第二工作台的第二滚轮(26),第二车架和第二滚轮可连接于第二工作台背向汽车模型的端面上。连接杆可穿接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实现对汽车模型的整体平稳移动,以减少汽车模型搬运过程对汽车模型品质的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模型的移型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搬运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模型的移型车。
技术介绍
新设计的车型在投产之前都要做验证主模型和油泥模型,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模 型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经常使用一些工具来完成模型的运输。汽车模 型品质要求高,且加工精细,在汽车模型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降 低汽车模型的品质。汽车行业主模型或油泥模型的移动一般通过叉车等工具移动运输,但 叉车的机动性差,且无法在狭小的空间内搬运汽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减少搬运过程对汽车模型的影 响,且实现汽车模型在狭小空间的搬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包括一个第一车体、一个第二车体和 至少一个连接杆。第一车体设有一个第一工作台、一个第一车架和复数个可支撑第一工作 台的第一滚轮,第一车架和第一滚轮可连接于第一工作台背向汽车模型的端面上。第二车 体设有一个第二工作台、一个第二车架和复数个可支撑第二工作台的第二滚轮,第二车架 和第二滚轮可连接于第二工作台背向汽车模型的端面上。连接杆可穿接于第一车架和第二 车架。汽车模型的移型车,通过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实现对汽车模型的支持,连接杆将 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连接固定,以实现对汽车模型的整体平稳移动,以减少汽车模型搬运 过程对汽车模型品质的影响。另外,汽车模型的移型车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在狭小 的空间搬运汽车模型。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车架设有两个第一连接 臂且第二车架设有两个第二连接臂,移型车设有两个连接杆,每一个连接杆设有一个第一 连接端和一个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可固定穿接于第一连接臂,且第二连接端可固定穿 接于第二连接臂。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移型车设有复数个连接件, 沿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复数个连接孔,且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上设 有复数个固定孔,连接件可穿接于连接孔和固定孔。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车架背离第一连接臂的 一端设有一个牵引鼻。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汽车模型的移型车的上 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用于说明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用于说明汽车模型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上的放置方式。标号说明10第一车体12第一工作台14第一车架142第一连接臂144牵引鼻16第一滚轮20第二车体22第二工作台24第二车架242第二连接臂26第二滚轮30连接杆32第一连接端34第二连接端40连接件50连接孔60固定孔70汽车模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分。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本文中,“第一”和“第二”不代表先后顺序和重要程度。图1用于说明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示意性地拆分了第一车体,且第二车体与第一车体的结构近似。图1中只示意性地绘出了连接杆的局部。图2用于说明汽车模型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上的放置方式。如图1所示,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包括一个第一车体10、一个第二车体20和两个连接杆30。其中,第一车体10设有一个第一工作台12、一个第一车架14和四个第一滚轮16。 参见图1和图2,汽车模型70底盘的一端可放置在第一工作台12上。第一车架14和第一滚轮16连接固定在第一工作台12背向汽车模型70的端面上。第二车体20设有一个第二工作台24、一个第二车架24和四个第二滚轮26。参见图1和图2,汽车模型70底盘的另一端可放置在第二工作台22上。第二车架24和第二滚轮26连接固定在第二工作台22背向汽车模型70的端面上。两个连接杆分别穿接在于第一车架14和第二车架24,以实现第一车体10与第二 车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汽车模型的移型车,通过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实现对汽车模型的支持,连接杆将 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连接固定,以实现对汽车模型的整体平稳移动,以减少汽车模型搬运 过程对汽车模型品质的影响。另外,汽车模型的移型车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在狭小 的空间搬运汽车模型。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分别设有四个第一滚轮和 四个第二滚轮,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数量以提高汽车模型的移型车移动中 的平稳性。另外,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中设有两个连接杆,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车架和第二车 架的结构而使用一个连接杆或者更多的连接杆,可以理解,设置连接杆的数量越多,第一车 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越高。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汽车模型的移型车设置了一个第一车体和第二 车体,还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车体和/或第二车体的数量,以增加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对汽 车模型的支撑能力。如图2所示,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车架14设有两个 第一连接臂142,第二车架24设有两个第二连接臂242。两个连接杆30分别设有一个第一 连接端32和一个第二连接端34。第一连接端32穿接固定于第一连接臂142,且第二连接 端34穿接固定于第二连接臂242,以实现第一车体10与第二车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沿第一连接臂142和第 二连接臂242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50,且沿连接杆30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 有多个固定孔。汽车模型的移型车设有多个连接件40,这些连接件穿接在连接孔50和固 定孔60中,以实现连接杆30在第一车架14和第二车架24的固定连接。连接件40可以使 用螺钉和定位销等方式。另外,还可以调整连接杆30的第一连接端32穿接在第一连接臂 142中的深度,以及第二连接端34穿接在第二连接臂242中的深度,以调整第一车体10与 第二车体之间的间距。如图2所示,在汽车模型的移型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车架14背离第一 连接臂142的一端设有一个牵引鼻144,通过牵拉牵引鼻144,可以驱动整个汽车模型的移 型车移动。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 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 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 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 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 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第一车体(10),其设有一个第一工作台(12)、一个第一车架(14)和复数个可支撑所述第一工作台(12)的第一滚轮(16),所述第一车架(14)和所述第一滚轮(16)可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台(12)背向所述汽车模型的端面上,一个第二车体(20),其设有一个第二工作台(22)、一个第二车架(24)和复数个可支撑所述第二工作台(22)的第二滚轮(26),所述第二车架(24)和所述第二滚轮(26)可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台(22)背向所述汽车模型的端面上,和至少一个连接杆(30),所述连接杆(30)可穿接于所述第一车架(14)和所述第二车架(24)。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个第一车体(10),其设有一个第一工作台(12)、一个第一车架(14)和复数个可支撑所述第一工作台(12)的第一滚轮(16),所述第一车架(14)和所述第一滚轮(16)可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台(12)背向所述汽车模型的端面上, 一个第二车体(20),其设有一个第二工作台(22)、一个第二车架(24)和复数个可支撑所述第二工作台(22)的第二滚轮(26),所述第二车架(24)和所述第二滚轮(26)可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台(22)背向所述汽车模型的端面上,和 至少一个连接杆(30),所述连接杆(30)可穿接于所述第一车架(14)和所述第二车架(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其中所述第一车架(14)设有两个第一连接臂(142 )且所述第二车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炳新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阿尔特汽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