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领域,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及汽车,所述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包括:主体;装配在所述主体中的安装销;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内部,与所述主体注塑成一个整体,且与所述主体随形的内部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保证了车身在举升后更稳定、安全,避免了车身防锈层的损坏,结构设计巧妙,便于安装,安装后不容易脱落,密封效果好,消除了因为安装孔的存在而存在隐患,且制作方法简单,效果好,投入成本小,适于大规模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的保养与维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是一种有正常损耗,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维修的机械产品,设计汽车时应该对汽车保养和维修的便利性、合理性进行全面考虑。在汽车维修时,经常是需要将车体升高一定高度的以便于维修,如维修轮胎和底盘。但是多数时都是将千斤顶或者举升机的支撑点选在车身或者副车架上,尤其是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轿车更是要将支撑点选在车身上,这样导致了车身的防锈层容易被破坏,使车身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千斤顶对汽车维修时易造成车身防锈层损坏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包括主体;装配在所述主体中的安装销;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内部,与所述主体注塑成一个整体,且与所述主体随形的内部填充物。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位于所述主体两侧对称分布的右侧凸台和左侧凸台;位于所述右侧凸台上的内嵌稳定柱;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肋板;位于所述左侧凸台的上流料槽;位于所述主体中央的装配通孔;位于所述装配通孔外沿、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与所述左侧凸台和右侧凸台连接的两个卡销;位于所述装配通孔外沿的两个半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销通过装配通孔装配在所述半圆柱体和卡销组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卡销左右对称分布,外侧有凹槽,且顶端呈台阶状。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半圆柱体上下对称分布,上部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边为双唇口密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肋板为6个。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填充物包括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左侧,并与所述内部填充物连接的左连接板;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中央,且通过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内部填充物连接的装配密封环;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右侧,且与所述装配密封环连接的右连接板;位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内嵌稳定柱;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上部外沿的密封边;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右侧的注塑进料孔;位于所述内部填充物下部的下流料槽。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销的下部结构与所述装配密封环随形,上部呈十字结构,顶端为倒钩结构且顶端中部有开口。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保证了车身在举升后更稳定、安全,避免了车身防锈层的损坏,结构设计巧妙,便于安装,安装后不容易脱落,密封效果好,消除了因为安装孔的存在而存在隐患,且制作方法简单,效果好,投入成本小,适于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的使用情况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与钣金分离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与钣金的安装剖面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分离出销子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分离出销子和内部填充物的不意图;图中1-门槛内板11-安装孔;12-定位孔;2-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21-主体211-内嵌稳定柱;212-主体与安装销接合面;213-主体与车身钣金接合面;214-肋板;215-上流料槽216-卡销;217-半圆主体;218-左侧凸台;219-右侧凸台;2110-装配通孔。22-内部填充物221-密封边;222-注塑进料孔;223-内嵌稳定柱;224-装配密封环;225-下流料槽;226-左连接板;227-右连接板。23-安装销231-安装销与主体接合面。4-千斤顶托盘。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包括主体21,装配在主体21中的安装销23,位于主体21内部,与主体21注塑成一个整体,且与主体21随形的内部填充物22。本技术实施例采用PA6+GF30(尼龙+30%玻璃纤维)制作主体21和安装销23,采用EPDM (三元乙丙橡胶)制作内部填充物22,主体21与内部填充物22结合成一个整体。内部填充物22位于主体21的内部,且与主体21的内部结构随形。左连接板226位于内部填充物22的左侧,并与其连接。装配密封环224位于内部填充物22的中央,通过左连接板226与内部填充物22连接。内嵌稳定柱223位于右连接板227上,右连接板227的左侧与装配密封环224连接。密封边221位于内部填充物22的上部外沿。注塑孔222位于内部填充物22的右侧。下流料槽225位于内部填充物22的下部。主体21呈倒斜面的类长方体且底部有长方形凹槽。左侧凸台218和右侧凸台219沿主体21的横向轴线对称分布。内嵌稳定柱211位于右侧凸台219上,肋板214位于主体21的内部,上流料槽215位于左侧凸台218上,装配通孔2110位于主体21的中央,卡销216位于装配通孔2110的外沿,半圆柱体217位于装配通孔2110的外沿。主体与安装销接合面212和主体与车身钣金接合面213呈斜面。安装销23通过装配通孔2110装配在半圆柱体217和卡销216组成的空间内,安装销23的下部结构与装配密封环224随形,上部呈十字结构,且顶端中部有开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的安装在总装阶段完成。 首先,将主体21上的内嵌稳定柱211对正门槛内板I上的定位孔12,主体21与车身钣金接合面213卡在门槛内板I上的安装孔11的外沿,密封边221贴在门槛内板I的下表面。然后,通过装配通孔2110和装配密封环224装入安装销23,同时用力压入,安装销与主体接合面31将主体21与安装销接合面212向两边撑开。由于主体21与车身钣金接合面213呈斜面,主体21与车身钣金接合面213将对门槛内板I上的安装孔11的边缘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同时,也会将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2整体向上提升,与此同时密封边221受到向上的挤压,会对门槛内板I有一个向上的力,同时完成对装置的密封。以上一对相反的作用力,将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2牢固的装配在门槛内板I上。当车辆维修时,将千斤顶托盘4支撑在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2的下表面,即可平稳安全的将车举升,实施维修。主体21、内部填充物22与门槛内板I装配可以有效避免车身防锈层的损坏。本技术实施例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整车质量分布,保证举升后车身的稳定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卡销216左右对称分布,且与左侧凸台218和右侧凸台219连接,卡销216的外侧有凹槽,使卡销216容易形变,便于安装销23的装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卡销216的顶端呈台阶状,安装销23的顶端呈倒钩结构,两者装配完成后,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销23不脱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半圆柱体217上下对称分布,半圆柱体217的上部有倒角,使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2便于装入安装孔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在制造时需要在车身钣金I上开出相应的安装孔11和定位孔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边221采用双唇口密封,消除了因安装孔11产生的安全隐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主体21上有6个肋板214,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保证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包括:?主体;?装配在所述主体中的安装销;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内部,与所述主体注塑成一个整体,且与所述主体随形的内部填充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包括 主体; 装配在所述主体中的安装销;以及 位于所述主体内部,与所述主体注塑成一个整体,且与所述主体随形的内部填充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位于所述主体两侧对称分布的右侧凸台和左侧凸台; 位于所述右侧凸台上的内嵌稳定柱; 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肋板; 位于所述左侧凸台的上流料槽; 位于所述主体中央的装配通孔; 位于所述装配通孔外沿、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与所述左侧凸台和右侧凸台连接的两个卡销; 位于所述装配通孔外沿的两个半圆柱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销通过装配通孔装配在所述半圆柱体和卡销组成的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销左右对称分布,外侧有凹槽,且顶端呈台阶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定位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锋,刘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