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钻床。
技术介绍
工人在采用数控钻床进行钻孔加工时,对加工不明硬度或加工原料硬度变换范围较大的工件进行加工时,往往会碰到难以判定切削要素的问题。同时对于复杂加工表面,则会产生编程量大或机床空走时间长的问题。这时,往往需要一种可以判定切削要素和最优空走路径的自动机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钻床。为了达到所述效果,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是一种全自动钻床,它包括床身、X进位机构、Y进位机构、Z进位机构、工作台、主轴、激光测距系统、硬度测量装置;所述的床身由底座和垂直连接在底座两端的立柱构成,所述的Y进位机构安装在立柱上,Y进位机构上的丝杆连接在工作台上,可驱动工作台沿Y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的X进位机构安装在Y进位机构上,X进位机构上的丝杆连接在工作台上,可驱动工作台沿X方向来回移动,Z进位机构安装在X进位机构上,电主轴则安装在Z进位机构上,在电主轴头部设有激光测距装置,在床身底座上设有工作台,工作台底部安装有硬度测量装置。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在普通数控钻床上增加了材料硬度测量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当机床开始加工时,密布在工作台下方的硬度测量装置对材料硬度进行测量,并且反馈到机床控制系统。同时激光测量装置也开始实时监测,测量出工件加工表面与刀具落到点的距离,并计算出工件的加工厚度,反馈到机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加工材料的硬度与加工厚度得出适合的切削三要素,通过计算加工点表面与刀具顶点得出最优的空走路径,最后由控制系统把计算得的切削三要素与优化的空走路径反馈到机床硬件。简化 ...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钻床,包括上机床底座(1),工作台(2),工件(3),刀具(4),主轴夹头(5),传动杆支座(6),传动杆(7),X向下导轨(8),X向上导轨(9),电主轴(10),X向进位电机(11),Y向进位电机(12),激光测距装置(13),硬度测量装置(14),床身立柱(15),Z向直线电机(16),Y向导轨(17),机床底座(1)上设有床身立柱(15),床身立柱(15)上设有Y向导轨(17),Y向导轨(17)由Y向进位电机(12)控制,同时有传动杆(7)设置在Y向导轨(17)与传动杆支座(6)上Y向导轨(17)上搭载X向上导轨(8)与X向下导轨(9),X向上导轨(8)与X向下导轨(9)由X向进位电机(11)控制,同时X向上导轨(8)与X向下导轨(9)上配有控制电主轴(10)Z向移动的Z向直线电机(16),电主轴(10)尾端设有主轴夹头(5)与激光测距装置(13),主轴夹头(5)与现有技术类似,主轴夹头(5)上装夹有刀具(4),机床底座(1)还设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下设有硬度测量仪(14),工件(3)装夹在工作台(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钻床,包括上机床底座(1),工作台(2),工件(3),刀具(4),主轴夹头(5),传动杆支座(6),传动杆(7),X向下导轨(8),X向上导轨(9),电主轴(10),X向进位电机(11),Y向进位电机(12),激光测距装置(13),硬度测量装置(14),床身立柱(15),Z向直线电机(16),Y向导轨(17),机床底座⑴上设有床身立柱(15),床身立柱(15)上设有Y向导轨(17),Y向导轨(17)由Y向进位电机(12)控制,同时有传动杆(7)设置在Y向导轨(17)与传动杆支座(6)上Y向导轨(17)上搭载X向上导轨(8)与X向下导轨(9),X向上导轨(8)与X向下导轨(9)由X向进位电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斌,张克华,黄平,王浩,汪洪,杨明建,黄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