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生专利>正文

卧式离心消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083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3:03
一种卧式离心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在导流板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摩擦分流罐的后端穿过滑水罐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通过雾化除尘装置将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然后通过通过滑水罐、摩擦分流罐以及水气分离槽后将烟尘和有毒物质水雾再凝结成水,使水雾中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具有结构简单、除雾彻底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尾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雾化除尘装置中混有水雾的气流中的进行气雾分离,使排出的气流不含水雾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带有烟尘以及大量有毒物质,不旦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人及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通过向废气喷水雾的方法,使废气中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混入水雾中,排出干净的气体。但是如果不将水雾分离出来,排出的气流携带的混有烟尘及有毒物质的水雾还是会污染环境,不能达到环保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理想的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装置。由本人研发的,于2012年3月2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10285674. 7”的“气雾分离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在进气管道的弯折处安装有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气雾分离风叶,筒体包括导流板、螺旋滑水罐以及排风管,螺旋滑水罐的外边沿与导流板的侧壁光滑过渡,螺旋滑水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筒体内还设置有挡水板,导流板与挡水板之间形成与螺旋滑水罐相通的离心导流槽,挡水板的中心开设有通风孔,挡水板与螺旋滑水罐的侧壁之间留有回风通道。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螺旋滑水罐的中心还是会有微量的水雾排出,除雾效果还有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去除气流中的水雾,并且结构简单、除雾效果好的消雾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卧式离心消雾器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在滑水罐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在排风罐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该导流板位于改道风叶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在导流板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摩擦分流罐的直径大于导流板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的后端穿过滑水罐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该小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小摩擦阻尼板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小摩擦阻尼板的外沿底部与摩擦分流罐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在摩擦分流罐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该大摩擦阻尼板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在内回水圈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该防风罩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分隔为前排水腔和后排水腔,该气流隔离板位于排风罐的下方,滑水罐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与前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排水总管位于前排水腔的下方,后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底部设置的过水通道与前排水腔相通或者后排水腔直接与排水总管相通。所述大摩擦阻尼板前侧设置有回水弯,该回水弯位于内回水圈内,在大摩擦阻尼板与回水弯之间还设置有外回水圈,外回水圈的底部与内回水圈的回水孔相通;所述的摩擦分流罐的侧壁轴向开设有多条出水槽,该出水槽与摩擦分流罐的侧壁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的摩擦分流罐内安装有内摩擦板,该内摩擦板通过内摩擦板支架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并位于相邻两块小摩擦阻尼板之间;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的过风通道内安装有导风筒,在导风筒的外壁与大摩擦阻尼板之间开设有回风通道。所述的引导回水管的截面为腰形或半圆棱形,并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向一致。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所述排风罐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水气分离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在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分道导流圈通过安装杆固定在水气分离槽上,将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的水气分离槽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该挡水导流圈位于水气分离槽的出风通道。所述排风罐侧壁开设有回水槽,该回水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回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的进水圈。本技术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通过雾化除尘装置将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然后通过通过滑水罐、摩擦分流罐以及水气分离槽后将烟尘和有毒物质水雾再凝结成水,使水雾中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具有结构简单、除雾彻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摩擦分流罐的截面图。图3是大摩擦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引导回水管的一种截面图。图5是引导回水管的另一种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第一实施例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4和后侧的排风罐19。所述的滑水罐4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 4. 2,在滑水罐4的进风口 4. 2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7,混有水雾的气流通过改道风叶7后,因为水自身具有重力,大部分水雾被改道风叶7甩向四周,少数的水雾随气流向前排出。在排风罐19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 19. 1,经过筒体除雾后的纯净空气从排风口 19.1排出。所述的滑水罐4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4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4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4内安装有导流板6,导流板6通过支撑杆5与滑水罐4固定。该导流板6位于改道风叶7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6中心开设有过风孔。经改道风叶7改道后的水雾在导流板6的外壁和滑水罐4的内壁凝结,并顺势滑向滑水罐4的四周,然后通过滑水罐4的后端面流入滑水罐4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4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14,滑水罐4底部的水会直接流入排水腔,再通过排水总管14排出。所述导流板6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6. 1,防止导流板6上的凝结水滴落到过风孔,被气流一吹再次形成水珠。所述滑水罐4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4. 1,防止滑水罐4上的凝结水滴落到排风圈,被气流一吹再次形成水珠。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15分隔为前排水腔13和后排水腔17,该气流隔离板15位于排风罐19的下方,后排水腔17的底面高于前排水腔13,排水总管14安装在前排水腔13的下方。滑水罐4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11与前排水腔13相通,通过气流隔离板15的设置,进入前排水腔13的气流无法影响到后排水腔17。在气流隔离板15的底部设置有过水通道15. 1,使后排水腔17内的水可以流到前排水腔13。或者也可以在后排水腔17的底部再安装一根排水管,通过该排水管使后排水腔17直接与排水总管14相通。如图1、图2,在导流板6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8,摩擦分流罐8的直径大于导流板6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穿过滑水罐4上的排风圈,因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离心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4)和后侧的排风罐(19),所述的滑水罐(4)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4.2),在滑水罐(4)的进风口(4.2)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7),在排风罐(19)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19.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水罐(4)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4)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4)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4)内安装有导流板(6),该导流板(6)位于改道风叶(7)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6)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6)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6.1);在导流板(6)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8),摩擦分流罐(8)的直径大于导流板(6)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穿过滑水罐(4)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9),该小摩擦阻尼板(9)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小摩擦阻尼板(9)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9.1),小摩擦阻尼板(9)的外延底部与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10);在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3),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3.2),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与摩擦分流罐(8)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12),在内回水圈(12)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3)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18),该防风罩(18)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3.2)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4)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3.2)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16)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离心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4)和后侧的排风罐(19),所述的滑水罐(4)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4. 2),在滑水罐(4)的进风口(4. 2)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7),在排风罐(19)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19. 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水罐(4)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4)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4)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4)内安装有导流板(6),该导流板(6)位于改道风叶(7)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6)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6)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6.1);在导流板(6)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8),摩擦分流罐(8)的直径大于导流板(6)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穿过滑水罐(4)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9),该小摩擦阻尼板(9)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小摩擦阻尼板(9)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9. 1),小摩擦阻尼板(9)的外延底部与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10);在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3),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3. 2),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与摩擦分流罐(8)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12),在内回水圈(12)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3)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18),该防风罩(18)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3. 2)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4)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3. 2)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16)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15)分隔为前排水腔(13)和后排水腔(17),该气流隔离板(15)位于排风罐(19)的下方,滑水罐(4)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11)与前排水腔(13)相通,聚水圈(3. 2)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排水总管(14)位于前排水腔(13)的下方,后排水腔(17)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