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接方法和热压接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85691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热压接方法和设备中,在执行将形成在覆膜载体52上的外引线54热压接到形成在透明板56上的电极58上之前测量形成在覆膜载体52的第一和第二标记(MA,NB),覆膜载体52的膨胀量是根据热压接条件而变化。然后获取被测标记(MA,MB)之间距离,根据该距离确定热压接条件,在确定的该条件下完成热压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压接方法和热压接设备。用于压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本专利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优选的热压接方法和热压接设备,用于在如封装带状载体的电子部件的外引线和如显示屏的底板上形成的电极之间执行热压接。
技术介绍
作为显示屏的驱动器,多个电子部件装配在电极上,该电极以很窄的间隙,形成在用作电子装置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外围部份。图6A和6B是解释传统用于电子部件外引线的热压接方法的示意图,图6A显示热压接之前的状态而图6B显示热压接以后的状态。利用将聚酰亚胺树脂和其他材料制作的覆膜载体52压接到无屏蔽的芯片53形成电子部件51。在覆膜载体52的表面,形成多个铜制外引线54,其具有狭窄的间距。在透明板56的外围部份,形成具有狭窄间距的多个微电极58。在覆膜载体52的两端,以预定距离形成作为定位检测用的第一和第二标记MA和MB。此外,形成于透明板56的微电极带58的两端,形成第一和第二标记NA和NB,其对应于第一第二标记MA和MB。标记MA和NA以及标记MB和NB分别成对使用。首先,如图6A所示,当处于完成热压接前的状态时,利用摄像机(图中未示),分别检测第一标记MA和NA之间位置差和第二标记MB和NB之间的位置差。接着,外引线54和微电极58定位,使第一标记对MA和NA之间的位置差与第二标记对MB和NB之间的位置差相等。然后,将压接组件(图中未示)压到覆膜载体52上,以便在外引线54和相应的微电极58(图6B)之间完成热压接。外引线54依靠热压接与相应的微电极58结合,使电子部件51安装到显示屏的透明板56上。因为外引线54是以狭窄间距形成在覆膜载体52的表面上,必须在外引线54和显示屏的微电极58之间完成精确定位后才能进行热压接。然而,因为覆膜载体52是由聚酰亚胺树脂和其他材料制成的,覆膜载体52在热压接过程中会膨胀。在实际应用中,覆膜载体52考虑到热压接过程中的膨胀,在长度上稍短一些。因为制造误差的发生,即使在相同条件下完成热压接,为使外引线54与微电极58在精确位置压接仍然很困难,所以,产生有缺陷的产品。在有关现有技术中,每次产生有缺陷的产品,都要重新审视热压接的条件。将来,可以预测随着更狭窄的间距将造成有缺陷产品的数量的增加。为了避免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缺点,建议使用一种抑制产品废品率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观察热压接状态,根据观察获得的数据对随后工序中执行的热压接的条件进行必要的审视。然而,覆膜载体在热压接完成后的制造缺陷并不总是等于热压接实施前包含的制造缺陷。因此,存在一个缺点,即根据热压接已完成的覆膜载体所获得的数据确定的热压接条件不能应用于随后的覆膜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压接方法和热压接设备,可以在零件的制造误差不总是互相一致的条件下,仍能抑制有缺陷产品的发生。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压接方法和热压接设备的实施例中,热压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进行,其中,第一部件膨胀量根据热压接条件改变。在执行热压接之前,检测形成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标记。获得已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标记之间的距离。根据获得的距离确定热压接的最佳条件,在所确定的上述最佳条件下,完成第一和第二部件的热压接。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测量标记之间距离的距离测量部件的部份立体图;图2是压接部件的部份立体图;图3是解释确定热压接条件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显示如图3所示的各种值,如“设计值+X1”之间的不相等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热压接条件具体实例的图表;图6A和图6B是解释现有技术热压接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解释。应注意,整个附图中相同或相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类似的零件和组件,对相同或相类似零件和组件的描述将省略或简化。实施例在下面解释中,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字母和数字,对相同组件的解释在此省略。图1中,吸嘴1利用真空吸引装置(未示)对电子部件51(作为第一部件)内的覆膜载体52施行真空吸引。摄像机3(作为图像摄取设备)摄取第一标记MA,摄像机4(作为另一个图像摄取设备)摄取第二标记MB。图像处理装置5根据使用摄像机3和4获得的图像获得标记MA和MB之间的距离。图2是压接部分的部份立体图。在压接头21内的压接工具22安装在具有加热器23的部件24上。部件24固定到圆柱体25的操作轴上,压接头21可利用驱动一个伺服马达26来上下移动。马达控制部份11控制压接工具22的下移速度,时间控制部份14控制压接时间。压力控制部份12控制压接工具22的压力。温度控制部份控制热压接过程中压接工具22的温度。控制装置15控制马达控制部份11,压力控制部份12,温度控制部份13和时间控制部份14的全部操作。控制装置15具有存储器用于储存根据如图5所示的覆膜载体52的制造误差量(有关第一标记MA和第二标记MB的实际距离和设计值之间位置的差值)得出的热压接的各种条件。控制装置15也连到一个图像处理装置5上,如下面将要描述的,控制装置15根据从图像处理装置5传来的检测结果,在完成利用压接工具22将电子部件51压接到透明板56(作为第二部件)的过程中,自动确定压接条件。下面,参照附图3的描述将解释确定热压接最佳条件的确定方法。图4显示了“设计值+X2”,“设计值+X1”,“设计值”,“设计值-X3”,和“设计值-X4”之间的不相等关系,这里,X1,X2,X3和X4是正数,应满足相对关系“X1<X2”和“X3<X4”。首先,在步骤S301,先核查第一标记MA和第二标记MB之间的距离D1(见图6A)的测量结理是否比“设计值+X1”大,比“设计值+X2”小。当上述关系满足,热压接的当前条件替换为条件2(步骤S305)而且发出在条件2下启动热压接的指令(步骤S310)。如图5所示,与条件1作为标准热压接条件比较,条件2表明较高的温度,较短时间,重负荷和较高的压接工具22下降速度,当在条件2下完成热压接,相对于在条件1下覆膜载体52的膨胀量变小。为了在标准条件下完成热压接,在覆膜载体52的长度比设计值要长的情况下,步骤S301的核查结果表示为“是”。然而,因为覆膜载体52的膨胀量可以依靠执行在条件2下的热压接得到抑制,就可以避免任何缺陷产品的产生。当在步骤S301的核查结果表明为“否”时,在步骤S302进一步核查距离D1是否比“设计值-X4”大而比“设计值X3”小。当满足上述关系,选择条件3进行热压接(步骤S308),根据条件3发出启动热压接指令(步骤S310)。如图5所示,与作为标准条件的条件1相比较,条件3表明了较低的温度,较长的时间,较轻的负载和较低的压接工具22下降速度。当在条件3下完成热压接与在条件1的情况相比,覆膜载体52的膨胀量变大。为了在标准条件下完成热压接,在覆膜载体52的长度比设计值短的情况下,步骤S302的核查结果表示为“是”,然而,因在条件3下完成热压接覆膜载体52的膨胀量可以增加,就可以避免产生任何缺陷产品。当步骤S302检查结果表示为“否”,在步骤S303进一步核查距离D1的测量结果是否不比“设计值-X3”小且不比“设计值+X1”大。当上述关系满足“是”,条件1选择作为热压接的标准条件(步骤S307),而且发出在条件1启动热压接的指令(步骤S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压接方法,执行将第一部件压接到第二部件的热压接,压接中,第一部件的膨胀量根据热压接条件而变化,包括: 在执行热压接前,对形成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标记进行检测; 获取经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标记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获取的距离确定热压接的条件; 在上述所确定的条件下,执行对第一和第二部件的热压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岳彦
申请(专利权)人: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