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721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23:16
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以及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满足条件:0.0<|M3/fW|<0.5以及0.2<|f3/f4|<1.0(M3: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的、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f3:第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4: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W: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不仅光学性能优异,且透镜全长短,能够保持于小的透镜镜筒中的小型且轻量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技术介绍
可更换镜头式数码照相机系统(以下简称为照相机系统),具有能够以高灵敏度拍摄高画质的图像,聚焦或拍摄后的图像处理高速,且能够根据想要拍摄的场景便捷地对可更换镜头装置进行更换等优点,近年来迅速普及。而且,具有能够变倍地形成光学像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在不进行透镜更换就可以自如地变化焦距这一点上是非常受欢迎的。作为可更换镜头装置所使用的变焦透镜系统,以往,要求的是从广角端到远摄端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系统,提出了例如以负先导方式多组结构的各种变焦透镜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01-343584号公报揭示了为负正负正四组结构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在从广角端到远摄端进行变焦时,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距变化来进行变倍,使第3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的聚焦。日本特开2008-191301号公报揭示了为负正负或者负正正的三组以上构成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在光阑的物方配置有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组,该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组具有接合多个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对于构成该接合透镜的至少一个透镜,规定了部分色散比以及阿贝数。日本特开平10-133106号公报揭示了为负正负正四组结构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时,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使第2透镜组与第3透镜组的间距增大,第3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使第3透镜组与第4透镜组的间距减少,第3透镜组在最靠近物体侧设有凸面朝向物方的具有负屈光力或者弱的正屈光力的弯月透镜,第4透镜组至少包含两个正透镜,将第3透镜组的屈光力和弯月透镜的形状系数分别规定在特定范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35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130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331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所述各专利文献所揭示的变焦透镜以及成像光学系统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光学性能,但是由于作用于聚焦的透镜组以及作用于变焦的透镜组的活动导致透镜全长的缩短变得困难,尤其是保持这些变焦透镜以及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的大型化不能避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光学性能优异,而且透镜全长短,能够保持于小的透镜镜筒中的小型且轻量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解决课题的手段上述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的变焦透镜系统达成的。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I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I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I)以及(2)0. 0 < I M3 / fff I < 0. 5... (I)0. 2 < I f3 / f4 I <1. 0... (2)其中,M3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的、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f3 :第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4 :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ff :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上述的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可更换镜头装置达成。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更换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变焦透镜系统和镜头安装部,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为,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I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I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I)以及(2)0. 0 < I M3 / fff I < 0. 5... (I)0. 2 < I f3 / f4 I <1. 0... (2)其中,M3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的、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f3 :第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4 :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ff :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所述镜头安装部能够与包含摄像元件的照相机主体连接,所述摄像元件接收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并将所接收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上述的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照相机系统达成。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和通过照相机安装部能装卸地与所述可更换镜头装置连接的、包含摄像元件的照相机主体,所述摄像元件接收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并将所接收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为,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I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I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I)以及(2)0. 0 < I M3 / fff I < 0. 5... (I)0. 2 < I f3 / f4 I <1. 0... (2)其中,M3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的、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f3 :第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4 :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ff :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不仅光学性能优异,而且透镜全长短,能够保持于小的透镜镜筒中的小型且轻量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 (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图2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3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近物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4是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 (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图6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7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近物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8是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 (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图10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1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近物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2是在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图13是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2.22 JP 2010-2867011.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I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I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 在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I)以及(2)O.O < I M3 / fW I < O. 5... (I)O.2 < I f3 / f4 I <1. O... (2) 其中, M3 :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的、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 f3 :第3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4 ··第4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fw:整个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3) 0.30 < d1 / fW < O. 85... (3)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冈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