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831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该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一个以上的后续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1第透镜组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所述后续透镜组的一个在所述变焦时不沿光轴移动,在从摄像状态过渡至收纳状态时沿着光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分辨率高、为具有比较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
技术介绍
关于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影机等具有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系统,对于高分辨率的要求自然不用说,近年来,尤其对于薄型化、较高的变焦比以及诸像差的补偿的要求提高,例如,提案有具有正负正或者正负负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系统,其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I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或者负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和后续透镜组。以下,将数码静态照相机或数码摄影机等具有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简称为数码照相机。 日本特开2009-282429号公报揭示了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第4透镜组具有负的屈光力,第5透镜组具有正的屈光力,第2透镜组具有由I片正透镜以及I片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第3透镜组具有由2片正透镜以及I片负透镜构成的3片接合透镜。日本特开2009-115875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第4透镜组具有正的屈光力,透镜位置状态从广角端变化至远摄端时,至少第I透镜组以及第4透镜组向物方移动,以使得第I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间隔、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的间隔、以及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的间隔变化,第3透镜组从物方依次具有凸面朝向物方的正透镜、凸面朝向物方的正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方的负透镜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像方的负凹凸透镜。日本特开2009-086437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第4透镜组具有正的屈光力,第5透镜组具有正的屈光力,透镜位置状态从广角端变化至远摄端时,至少第I透镜组以及第4透镜组向物方移动,以使得第I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间隔、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的间隔、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的间隔、以及第4透镜组和第5透镜组的间隔变化,第5透镜组具有前部分透镜组和隔着空气间隔配置在该前部分透镜组的像方的后部分透镜组,使前部分透镜组向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进行向近距离物体的焦点调节。日本特开2008-304708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第4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第5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光阑位于第2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之间,第4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且由I片像方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比物方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小的负透镜构成,该变焦透镜规定了第4透镜组的焦距、全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以及全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日本特开2008-281927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关于从广角端向远摄端的变倍,第I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的间隔增大,第2透镜组与第3透镜组的间隔减少,第I透镜组含有至少I片负透镜,第2透镜组在最靠近物体的物方侧含有凹面朝向像方的负透镜,该变倍光学系统规定了第I透镜组内的负透镜的平均阿贝数以及第2透镜组内的最靠近物体的物方侧的负透镜的阿贝数。日本特开2007-047538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或者正负负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其中,第I透镜组从物方依次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第2透镜组含有至少I片正透镜,该摄像光学系统使第I透镜组、第2透镜组以及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组移动进行变倍,规定了从广角端至远摄端的第I透镜组的移动量、全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全系统在广角端的焦距以及第I透镜组的焦距。日本特开2001-350093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具有所述正负正的3组透镜以上的构成的摄像透镜装置,其中,第4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规定了第I透镜组的焦距与全系统在远摄端的焦距之比。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9-282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9-11587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9-08643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08-304708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2008-281927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2007-047538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特开2001-350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所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变焦透镜、变倍光学系统、摄像光学系统以及变焦透镜系统都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薄型化,但是在变焦时容易产生像差变动,无法兼有较高的变焦比和被充分补偿的诸像差,不能满足近年的对于数码相机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辨率高、为具有比较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解决课题的手段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变焦透镜系统达到。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I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一个以上的后续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I第透镜组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所述后续透镜组的一个在所述变焦时不沿光轴移动,在从摄像状态过渡至收纳状态时沿着光轴移动。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摄像装置达到。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能够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输出为电的图像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I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一个以上的后续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I第透镜组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沿 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所述后续透镜组的一个在所述变焦时不沿光轴移动,在从摄像状态过渡至收纳状态时沿着光轴移动。上述目的之一通过以下的照相机达到。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相机,其将物体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进行被转换后的图像信号的显示以及存储中的至少一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形成物体的光学的像的变焦透镜系统、和将由该变焦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的像转换为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I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一个以上的后续透镜组,摄像时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变焦之时,使所述I第透镜组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变倍,所述后续透镜组的一个在所述变焦时不沿光轴移动,在从摄像状态过渡至收纳状态时沿着光轴移动。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分辨率高、为具有比较高的变焦比但变焦时像差变动少的高性能、且薄型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薄型且紧凑的照相机。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形态I (实施例I)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图2是实施例I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3是在实施例I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2 (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透镜配置图。图5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6是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美藤恭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