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超材料。
技术介绍
超材料,又称人工电磁材料,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材料,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和附着在基板表面上或嵌入在基板内部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构成的。基板可以虚拟地划分为矩形阵列排布的多个基板单元,每个基板单元上附着有人造微结构,从而形成一个超材料单元,整个超材料是由很多这样的超材料单元组成的,就像晶体是由无数的晶格按照一定的排布构成的。每个超材料单元上的人造微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人造微结构是由金属丝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图形的平面或立体结构,例如组成圆环形、工字形的金属丝等。由于人造微结构的存在,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不同于基板本身的电磁特性,因此所有的超材料单元构成的超材料对电场和磁场呈现出特殊的响应特性;通过对人造微结构设计不同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改变整个超材料的响应特性。普通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所示,在低损耗的情况下介电常数通常大于10,且只有一个谐振峰 。在某些应用场合,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需要用到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这就需要介电常数可以从零开始变化,普通材料一般都不满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至少一个材料片层,每个材料片层包括基板和附着在基板上的人造微结构,基板虚拟地划分为多个阵列排布的基板单元,每个基板单元上附着一对人造微结构,每对人造微结构包括附着在所述基板单元上的形状不同的第一人造微结构和第二人造微结构;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为雪花型结构;所述第二人造微结构包括第一开口环结构、第二开口环结构以及一个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金属线连接的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二人造微结构的工字型结构的第三金属线贯穿所述第一、第二开口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至少一个材料片层,每个材料片层包括基板和附着在基板上的人造微结构,基板虚拟地划分为多个阵列排布的基板单元,每个基板单元上附着一对人造微结构,每对人造微结构包括附着在所述基板单元上的形状不同的第一人造微结构和第二人造微结构;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为雪花型结构;所述第二人造微结构包括第一开口环结构、第二开口环结构以及一个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金属线连接的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二人造微结构的工字型结构的第三金属线贯穿所述第一、第二开口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雪花型结构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工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栾琳,寇超锋,张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