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输送器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245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4:01
带输送器构件包括环状带和清洁刮片。所述清洁刮片被配置成移除残存在被处理为平滑表面的环状带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所述环状带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位于用于最大可用宽度的记录片材经过其的区域外部与清洁刮片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清洁刮片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于没有密切接触的粗糙状态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输送器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具有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和宽度方向的端部部分的带输送器构件,其配备有与清洁刮片接触的不同的接触表面。使用中间转印系统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成通过以调色剂图像被叠加在彼此上的这样的方式将在逐个颜色的基础上形成在相应的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多个调色剂图像临时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并且然后共同地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片材之类的记录媒体上来获得彩色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到中间转印带的转印被称作“一次转印”,而从中间转印带到记录媒体的转印被称作“二次转印”。在二次转印处理中,特别地,二次转印辊横跨记录媒体被压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上,同时偏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辊等以生成电场。通过这样做,调色剂图像被ニ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在尝试改进由这样的二次转印处理导致的图像质量中,已经作出了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提供一个或多个硬层的提议(例如參见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7-017666)。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7-017666中公开的技术引起关于环状带(endless belt)与清洁刮片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具体地,在带表面的粗糙度未能增加并且因此由于未能向中间转印带的表面提供充当润滑剂的调色剂的原因而保持低的情况下,环状带表面与清洁刮片之间的密切接触程度增加以造成强加在清洁刮片的边缘部分上的负荷増加,因此引起包括清洁刮片的变形、由于清洁刮片的扭曲而导致的清洁故障、由于条纹(banding)而导致的图像质量方面的降级以及清洁刮片的反转的问题。考虑到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环状带与清洁刮片之间的密切接触程度方面的増加的带输送器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输送器构件包括环状带和清洁刮片。所述清洁刮片被配置成移除残存在被处理为平滑表面的环状带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所述环状带具有第一区域和第ニ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位于用于最大可用宽度的记录片材经过其的区域的外部与清洁刮片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部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清洁刮片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于没有密切接触的粗糙状态下。采用此布置,在通常的图像形成中以低频率使用并且因此不可能被提供以充当润滑剂的调色剂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清洁刮片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于没有密切接触的粗糙状态下,因此避免了所述环状带与所述清洁刮片之间的密切接触程度方面的増加。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布置能够阻止下述不便的发生,所述不便包括强加在所述清洁刮片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部分的边缘部分上的负荷方面的増加、清洁刮片的变形、由于所述清洁刮片的扭曲而导致的清洁故障、以及由于条纹(banding)而导致的图像质量方面的降级、和所述清洁刮片的反转。在通常的图像形成中以高频率使用并且因此被适当地提供以充当润滑剂的调色剂的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被处理为平滑表面。因此,当在所述中央部分上形成处理控制片(process control patch)时,能够阻止用于密度检测的反射光散射,从而确保高精度的校正。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正视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布置的平面视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布置的平面视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布置的左侧视图;以及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布置的平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參考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输送器构件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首先,描述针对第一实施例。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配置的正视图。图像形成设备100被配置成根据从外部发送到其的图像数据来在预定片材(即,记录片材)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文件处理装置120、片材馈送部80、图像形成部110以及片材输出部90。文件处理装置120包括文件台板121、文件馈送器122以及文件读取部123。文件台板121能够将文件放置在其上。文件馈送器122从装载有文件的文件托盘逐个地馈送文件。文件馈送器122在由箭头124指示的方向上可枢转。当文件馈送器122在使得暴露文件台板121的方向上枢转时,文件能够被放置在该文件台板121上。文件读取部123读取正由文件馈送器122馈送的文件或在文件台板121上放置的文件。片材馈送部80包括片材馈送盒81、手动馈送盒82以及拾取辊83和84。片材馈送盒81是用于将标准尺寸的片材堆叠在其上的托盘。手动馈送盒82是能够将非标准尺寸的片材放置在其上的托盘。位于邻近片材馈送盒81的端部的拾取辊83从片材馈送盒81逐个地拾取片材以将每个片材馈送到片材馈送路径101中。同样地,位于邻近手动馈送盒82的端部的拾取辊84从手动馈送盒82逐个地拾取片材以将每ー个片材馈送到片材馈送路径101 中。图像形成部110包括图像形成站31至34、曝光单元30、中间转印带单元50以及定影単元30。图像形成站31至34中的每个都配备有感光鼓10、静电充电器装置20、显影装置40以及清洁器单元60。图像形成站31至34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各顔色即黑色(K)、青色(C)、品红(M)以及黄色⑴来形成各彩色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描述针对图像形成站31。感光鼓10被配置成在图像形成期间通过旋转在其上承载显影剂图像。在感光鼓10周围,在感光鼓10的旋转方向上从上游侧以所描述的顺序布置了静电充电器装置20、曝光単元30、显影装置40、中间转印带单元50以及清洁器单元60。定影单元70被布置在图像形成部110中的最下游位置处的片材馈送路径101上。静电充电器装置20是用于均匀地将感光鼓10的外围表面静电地充电到预定电势的装置。曝光単元30具有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处于被静电充电的状态下的感光鼓10暴露于光从而在感光鼓10的外围表面上根据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的功能。显影装置40被配置成通过使用调色剂来显现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中间转印带单元50包括中间转印带5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中间转印辊5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単元55。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以及中间转印辊54 (围绕其传输中间转印带51)驱动中间转印带51以便旋转。中间转印辊54执行转印偏压的施加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中间转印带51被定位成与感光鼓10进行接触。中间转印带51具有通过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0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转印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功能。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0到中间转印带51的转印通过与中间转印带51的反面接触的中间转印辊54来实现。中间转印辊54被施加以高转印偏压(即,具有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㈠相反的极性⑴的高电压)以便转印该调色剂图像。在那时,中间转印带51和转印棍56以预定的夹持压力(nip pressure)压在彼此上,同时转印辊56被施加以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片材的电压(即,具有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_)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通过感光鼓10与中间转印带51之间的接触而如此附着到中间转印带51的调色剂或残存在中间转印带51上而并未被转印辊56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残留调色剂被中间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输送器构件,包括:环状带;和清洁刮片,其用于移除残存在被处理为平滑表面的环状带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其中所述环状带具有位于用于最大可用宽度的记录片材经过其的区域的外部与清洁刮片接触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部的第二区域,所述清洁刮片与第一区域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于没有密切接触的粗糙状态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4 JP 2011-2202441.一种带输送器构件,包括 环状带;和 清洁刮片,其用于移除残存在被处理为平滑表面的环状带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其中 所述环状带具有位于用于最大可用宽度的记录片材经过其的区域的外部与清洁刮片接触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部的第二区域, 所述清洁刮片与第一区域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于没有密切接触的粗糙状态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器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政志泷口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