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226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41
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个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一个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15<|L3|/Lt<0.25,其中,L3为所述变焦镜头由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的移动量,Lt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侧的表面沿光轴到所述变焦镜头成像面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尤其涉及ー种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很多成像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监视器等,都追求小型化、高变焦性能以及出色·的成像性能。然而,成像装置的小型化通常会降低成像装置的变焦性能以及成像性能,而提升变焦性能以及成像性能一般以增加成像装置的镜头长度以及体积为代价,因此如何在維持成像装置轻、薄化的同时,使成像装置具有高变焦性能以及出色成像性能,是各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小型化且具有高变焦性能的变焦镜头以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ー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个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一个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 15〈|L3|/Lt〈0. 25,其中,L3为所述变焦镜头由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的移动量,Lt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侧的表面沿光轴到所述变焦镜头成像面的长度。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一个变焦镜头以及ー个影像感测装置。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与所述影像感测装置的中心正设置。所述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个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ー个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 15〈|L3|/Lt〈0. 25,其中,L3为所述变焦镜头由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的移动量,Lt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侧的表面沿光轴到所述变焦镜头成像面的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变焦镜头尽管維持了较小的尺寸,且具有高变焦比的同吋,但其产生的球差、场曲及畸变却被控制或修正在较小的范围,因此具备较好的成像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变焦镜头的像差图。图4为图1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图5为图1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图6为图2的变焦镜头的像差图。图7为图2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图8为图2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变焦镜头的像差图。图12为图9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图13为图9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图14为图10的变焦镜头的像差图。图15为图10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图16为图10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个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一个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15<|L3|/Lt<0.25,其中,L3为所述变焦镜头由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的移动量,Lt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侧的表面沿光轴到所述变焦镜头成像面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个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一个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一个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O. 15〈|L3|/Lt〈0. 25,其中,L3为所述变焦镜头由广角状态到望远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的移动量,Lt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侧的表面沿光轴到所述变焦镜头成像面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满足条件式O.045〈 〈1. 95,其中 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状态时 /3Ji有效焦距,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有效焦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镜头还满足条件式O.15< /3/ β〈O. 2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自物侧至像侧包括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及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均为球面透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光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芳英黄海若王圣安柳晓娜李安泽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