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烙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03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钎焊烙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管套和气体注入部,该加热器管套在前端部具有烙铁头并在轴向间隔开地具有输入开口和输出开口,该气体注入部从上述输入开口将气体供给到加热器管套的内部,从上述输出开口输出的气体从上述烙铁管的周围喷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喷射惰性气体的同时进行软钎焊作业的钎焊烙铁,特别是涉及最大限度地小型化后精密的软钎焊作业也没有任何问题的钎焊烙铁。
技术介绍
从废弃的电气产品的印刷电路板等溶出的铅Pb的有害性成为大的社会问题以来,不含铅Pb的软钎料已成为必要。然而,到现在为止开发的无Pb的软钎料与含Pb的过去的软钎料相比,熔点都高出30~50℃(210~232℃),所以,如不将烙铁前端温度维持在350℃以上则不能获得足够的软钎焊性的问题。当将烙铁前端温度维持在350℃以上时,产生焊剂劣化等问题,所以,存在烙铁头的氧化急速进行的问题。因此,为了对应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已知有记载于日本实开平6-70962号(专利文献1)和美国专利6247631号(专利文献2)的方法。然而,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方法涉及自动供给钎焊丝的、主要供个人用户使用的钎焊烙铁,供给的钎焊丝妨碍作业,所以,在最近集成度提高了的印刷电路板中完全不能使用。另外,该专利文献1从将钎焊丝供给烙铁头的前端的必要性考虑,需要弯曲形成前端而成的加热器部和与加热器部的本体垂直地设置的朝加热器部的弯曲前端输送钎焊丝的手柄部,结果,该专利文献1的构成不能适用于使烙铁头与手柄部处于一直线上的钎焊烙铁。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为了形成惰性气体的流路,需要使覆盖于加热器部上的圆筒状的管从手柄部凸出。为此,不仅该管的粗细成为精密的软钎焊作业的障碍,而且难以相对加热器部正确地对从手柄部凸出的管进行定位,总之,存在不能形成惰性气体的均匀的流路的问题。另一方面,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为了对应上述问题,在使烙铁头与手柄部处于一直线上的钎焊烙铁中,在加热器部的外周和管内周设置凸起,实现对加热器部和管进行正确定位、惰性气体均匀的流路。然而,如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那样,在加热器部的外周和管的内周设置多个凸起使制造效率相应变差,所以希望有一种可更简单地制造的钎焊烙铁。另外,最好为不仅可对应无Pb的钎料而且即使在软钎焊作业的作业内容改变的场合不使用特别的工具就可立即改变烙铁前端的钎焊烙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没有麻烦的作业地制造的、即使将烙铁前端温度设定得较高也可防止烙铁头的氧化的钎焊烙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没有麻烦的作业地制造而且在组装状态下也可在加热器部的周围形成均匀的气体流路的钎焊烙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极度小型化、可进行精密的软钎焊作业而且可在喷出的惰性气体的同时进行软钎焊作业的钎焊烙铁。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可对各使用者准备更换构件的钎焊烙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钎焊烙铁包括加热器管套和气体注入部,该加热器管套在前端部具有烙铁头并在轴向离开地具有输入开口和输出开口,该气体注入部从上述输入开口将气体供给到加热器管套的内部,从上述输出开口输出的气体从上述烙铁头的周围喷出。另外,第9项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钎焊烙铁的组装方法,该钎焊烙铁包括加热器管套和气体注入部,该加热器管套在前端部具有烙铁头并在轴向离开地具有输入开口和输出开口,该气体注入部从上述输入开口将气体供给到加热器管套的内部;其中,在将上述加热器管套插入到把持手柄中后,将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基端侧插入到手柄基座。另外,第10项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钎焊烙铁的加热器管套的更换方法,该钎焊烙铁包括加热器管套和气体注入部,该加热器管套在前端部具有烙铁头并在轴向离开地具有输入开口和输出开口,该气体注入部从上述输入开口将气体供给到加热器管套的内部;其中,设置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将上述把持手柄朝前端侧拉拔,从而与上述把持手柄一起拔出上述加热器管套。最好在上述加热器管套上将安装部设于上述输入开口与上述输出开口之间,同时,设置由上述安装部保持的气体导出管。在该场合,最好在由上述气体导出管覆盖的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内部内装对上述烙铁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另外,上述气体导出管最好包含比上述加热器管套稍大的内管和可移动地配合于上述内管外周的盖形螺母。在上述内管的基端朝径向外方形成凸缘部,上述盖形螺母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最好对应于上述凸缘部的外周形状地构成。最好在上述加热器管套上将上述输出开口形成在由上述气体导出管覆盖而形成的气体通道的基端部。同样,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使上述烙铁头的最前端部凸出,另一方面,设置不接触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外周地被保持的气体导出管。在此,最好是上述气体导入管包括比上述加热器管套稍大的内管、可移动地配合于上述内管外周的盖形螺母、及具有上述盖形螺母不能脱落的外径地固定于上述内管前端外周的外管,上述盖形螺母分成内周直径不同的前端部和基端部,上述基端部的内周直径与形成于内管上的凸缘部的外径大体一致。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是通过在设于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安装部固定上述气体导出管,从而均匀地覆盖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外周部而形成气体通路,另一方面,上述气体导入管的基端侧的端面接触于上述安装部的前端侧的端面,从而闭塞上述气体通道的基端侧。另外,最好在形成于烙铁头的安装孔中配置加热器部,上述输出开口设置于比上述加热器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另外,最好在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基端侧设置分别形成为环状的2个连接端子。上述加热器管套最好在由把持手柄保持的状态下将其基端部插入到手柄基座。最好设置用于接受上述管套加热器的基端部的手柄基座,同时,在上述手柄基座中设置使前端部朝径向内侧去地弯曲的2个连接片,当将上述加热器管套插入到手柄基座时,上述连接片的一部分被朝径向外侧受到推开,实现电连接。另外,最好设置用于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同时,在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外周对应于上述把持手柄的内周形状设置接合部,由上述接合部相对上述加热器管套朝轴向和径向保持上述把持管套。在这里,上述接合部最好由形成为圆环状的多个凸条构成。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设置用于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同时,上述把持手柄具有接触于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塑料制的筒体,在形成于上述筒体的轴向的切入槽位置安装朝径向内方收缩的弹性体,从而将上述把持手柄固定于上述加热器管套上。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设置用于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同时,上述把持手柄具有接触于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内侧筒体和覆盖上述内侧筒体的外侧筒体,上述2个筒体都由导热性差的材料形成。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设置用于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同时,上述把持手柄具有接触于上述加热器管套的塑料制的内侧筒体和覆盖上述内侧筒体的弹性聚合物制的外侧筒体,上述外侧筒体由可着色的材料形成。第1项专利技术最好设置用于保持上述加热器管套的把持手柄,同时,上述把持手柄的基端侧大体接触上述气体注入部地被组装,上述把持手柄的外径设定为适合用右手或左手握住的大小。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上述气体注入部最好在其内部具有气体室,同时,其基端侧为了接受手柄基座而形成为圆筒形,由接触于上述手柄基座的前端面的弹性构件封闭上述气体室的一部分。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最好上述气体注入部在其内部形成气体室,同时,在上述气体室的前端侧和基端侧配置弹性体,在将上述加热器管套插入上述气体室的状态下,由上述弹性体气密地密封上述气体室。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上述气体注入部在其内部形成气体室,同时,通过安装于上述气体注入部的导入构件向上述气体室供给惰性气体。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最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西宏文
申请(专利权)人:白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