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泵及具有该排水泵的洗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005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泵及具有该排水泵的洗衣机,该排水泵能够容易地排放排水泵中的空气。该排水泵包括:洗涤水入口室;排水泵室,被构造成将容纳在洗涤水入口室中的洗涤水泵送到外部;吸入口,设置在洗涤水入口室和排水泵室之间,以使洗涤水从洗涤水入口室运动到排水泵室;排水管路,将排水泵室连接到外部,以排放洗涤水;空气出口,设置在排水泵室上,以将容纳在排水泵室中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其中,空气出口连接到排水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ー种洗衣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置有这样的排水泵的洗衣机,该排水泵被构造成泵送储存在桶中的洗涤水。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被设计成通过使用电能来洗涤衣物的洗衣机包括桶,用于容纳洗涤水;旋转桶,可旋转地安装在桶的内部;驱动设备,用于使旋转桶旋转;供水设备,用于将水供应到桶的内部;排水泵,用于强制性地排放桶中的水。一般来说,排水泵包括泵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洗涤水入口室和排水泵室;泵电机,安装在泵壳体的ー侧。在泵壳体的内部的内侧设置有泵过滤器,以过滤容纳在洗涤水中的杂质。排水泵室设置有叶轮,该叶轮被构造成通过泵电机而旋转。当叶轮通过泵电机而旋转时,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洗涤水入口室中。被引入到洗涤水入口室中的洗涤水经过过滤器,被吸取到排水泵室中。到达排水泵室的洗涤水通过叶轮被强制性地排放到排水泵的外部。在这样的泵送过程中,空气可与洗涤水一起被引入到排水泵的内部。如果空气被引入到排水泵的内部,则可降低安装在排水泵室中的叶轮的性能,因此,会发生排水故障或者会产生异常噪声。一般来说,为了将引入到排水泵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设置空气出口。空气出ロ通过软管连接到桶。因此,所述泵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出口和软管被排放到桶的侧部。由于空气停留在排水泵中的区域是排水泵室的上部,所以需要调节空气出口的位置,以排放空气。另外,需要将空气排放到除了设置在排水泵的上侧的桶之外的其他侧,以提高排放空气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ー种排水泵及具有该排水泵的洗衣机,该排水泵能够容易地将其空气排放到外部。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部分将通过所述描述而清楚,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公开而被了解。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ー种排水泵包括洗涤水入口室、排水泵室、吸入口、排水管路以及空气出口。排水泵室可被构造成将容纳在洗涤水入口室中的洗涤水泵送到外部。吸入口可设置在洗漆水入口室和排水泵室之间,以使洗漆水从洗漆水入口室运动到排水泵室。排水管路可从排水泵室连接到外部,以排放洗涤水。空气出口可设置在排水泵室上,以将容纳在排水泵室中的空气排放到外部。空气出ロ连接到排水管路。由于排水泵室和排水管路之间的压差导致空气可从空气出口自然地流动到排水管路。空气出口可在排水泵室的上部突出。排水泵还可包括设置在排水管路上的空气入口,其中,空气出口连接到空气入口。排水泵还可包括将空气出ロ连接到空气入口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包括橡胶软管。空气入口可与排水管路一体地形成。空气入口可与排水管路分开地形成,并结合到排水管路。排水管路可包括连接到排水泵室的排水通道以及连接到空气出口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从排水通道分支。空气通道可与排水通道一体地形成。空气通道的直径可小于排水通道的直径。排水管路可包括出口和排水软管,所述出口在泵壳体上突出,排水软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出口,排水软管的另一端延伸到外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ー种排水泵包括泵壳体、泵电机、排水软管、空气出口、空气入口以及空气通道。泵壳体可被构造成容纳洗涤水。泵电机可设置在泵壳体的一端,以将洗涤水泵送到外部。排水软管可连接到泵壳体,同时与泵电机相邻,使得通过泵电机泵送的洗涤水流动到外部。空气出口可形成在泵壳体的上部的侧部,以排放空气。所述侧部与泵电机相邻。空气入口可在排水软管上突出。空气通道可将空气出口连接到空气入口。由于排水软管和泵壳体之间的压差使得空气可从空气出ロ自然地流动到空气入ロ,所述压差由在排水软管中流动的洗涤水和在泵壳体中流动的洗涤水之间在速度上的差异所引起。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ー种排水泵包括泵壳体、泵电机、排水软管、空气出口以及空气通道。泵壳体可被构造成容纳洗涤水。泵电机可设置在泵壳体的一部分上,以产生驱动力,从而允许洗涤水被強制性地排放到外部。排水软管可连接到泵壳体的设置泵电机的那部分,以将洗涤水引导到外部。空气出口可在泵壳体的设置泵电机的那部分的上侧突出,以排放空气。空气通道的一端可连接到空气出口,空气通道的另一端可连接到排水软管。空气通道可与排水软管一体地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另一方面针对ー种洗衣机,该洗衣机设置有桶;排水泵,用于泵送桶中的洗涤水;排水软管,被构造成允许通过排水泵泵送的洗涤水流过排水软管,以被排放,排水泵包括洗涤水入口室、排水泵室、空气出口以及空气通道。洗涤水入口室可被构造成能够使洗涤水从桶引入到洗涤水入口室中。排水泵室可设置有吸入ロ,用于吸取洗涤水入ロ室中的洗涤水;出口,包括连接到所述出ロ的排水软管,排水软管被构造成排放洗涤水。空气出口可在排水泵室的上部突出。空气通道可将空气出口连接到排水软管。排水软管可包括在排水软管上突出的空气入ロ,其中,空气通道的一端可连接到空气出口,空气通道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空气入ロ。空气通道的另一端可与排水软管一体地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排水泵、排水管路以及空气通道。桶可设置在机壳的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可设置在桶的下部,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排水管路可连接到排水泵,以将通过排水泵泵送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空气通道可将排水泵连接到排水管路,以排放容纳在排水泵中的空气。排水泵可包括在排水泵上向上突出的空气出口,排水管路包括在排水管路上向上突出的空气入ロ,其中,空气通道的一端可连接到空气出ロ,空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到空气入口。排水泵可包括在排水泵上向上突出的空气出口,其中,空气通道的一端连接到空气出口,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排水管路一体地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气出口形成在排水泵室的上侧,空气出口连接到排水软管,以容易地去除排水泵中的空气。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清楚且更加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构造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排水泵和排水软管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洗衣机的排水泵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排水泵的泵壳体的视图;图5是示出图3的排水软管的视图;图6是示出泵壳体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排水泵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參照图1和图2,洗衣机I包括机壳10,形成洗衣机I的外观;桶20,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旋转桶30,可旋转地设置在桶20中;电机40,用于驱动旋转桶30。机壳10包括多个框架10a,IOb和10c,所述多个框架10a,IOb和IOc包括形成机壳10的前表面的前侧框架10a、形成机壳10的侧表面和后表面的横向侧框架10c、形成机壳10的下表面的下侧框架10b。在下侧框架IOb的前侧设置有预定部分,所述预定部分向上弯曲以结合到前侧框架 10a。在机壳10的前表面设置有入口 11,衣物通过入口 11放入到旋转桶30中。入口11通过安装在机壳10的前表面上的门12打开/关闭。桶20被阻尼器25支撑。阻尼器25将机壳10的内侧的底表面连接到桶20的外表面。用于给桶20供应洗涤水的供水管50安装在桶20的上部。供水管50的一侧连接到外部供水源(未示出),供水管50的另ー侧连接到洗涤剂分配设备52。洗涤剂分配设备52通过连接管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衣机,包括:桶,被构造成在桶中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被构造成泵送桶中的洗涤水,其中,排水泵包括:洗涤水入口室;排水泵室,被构造成将容纳在洗涤水入口室中的洗涤水泵送到外部;吸入口,设置在洗涤水入口室和排水泵室之间,以使洗涤水从洗涤水入口室运动到排水泵室;排水管路,从排水泵室连接到外部,以排放洗涤水;空气出口,设置在排水泵室上,以将容纳在排水泵室中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其中,空气出口连接到排水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8 KR 10-2011-00982551.一种洗衣机,包括 桶,被构造成在桶中容纳洗涤水; 排水泵,被构造成泵送桶中的洗涤水, 其中,排水泵包括 洗涤水入口室; 排水泵室,被构造成将容纳在洗涤水入口室中的洗涤水泵送到外部; 吸入ロ,设置在洗漆水入ロ室和排水泵室之间,以使洗漆水从洗漆水入ロ室运动到排水泵室; 排水管路,从排水泵室连接到外部,以排放洗涤水; 空气出口,设置在排水泵室上,以将容纳在排水泵室中的空气排放到外部, 其中,空气出口连接到排水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由于排水泵室和排水管路之间的压差导致空气从空气出ロ自然地流动到排水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空气出口在排水泵室的上部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所述洗衣机还包括设置在排水管路上的空气入口,其中,空气出ロ连接到空气入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将空气出ロ连接到空气入ロ的空气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空气通道包括橡胶软管。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空气入ロ与排水管路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光珉崔正上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