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997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碳纤维原丝用油剂中乳化剂用量大,造成油剂在使用过程中耐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a)40-6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b)5-2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c)10-3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d)5-20份乳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剤。
技术介绍
碳纤维作为新一代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航天、航空以及汽车、建筑、轻エ行业等得到广泛应用。小丝束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以下简称小丝束PAN基碳纤維)是众多碳纤维中性能优良的ー种,是战略导弹、卫星、航天飞行器、大型飞机等所需的关键材料。小丝束PAN基碳纤维是指丝束小于24K的PAN基碳纤维。エ业上以下列エ序制备PAN基碳纤维对作为PAN聚合物进行一歩法或两步法纺丝得到碳纤维原丝的纺丝エ序;在温度为200 400°C的氧化性氛围中原丝进行预氧化,得到预氧化丝;以及在温度为400 2000°C惰性气体中碳化该预氧化丝,转化成碳纤维的碳化工序。在上述纺丝エ艺中,为了防止单纤维之间发热粘合、纤维与机械表面的摩擦,造成纤维起毛、断丝和表面缺损,需要使用PAN基碳纤维原丝用油剤。中国专利ZL200580044949. 0实施例2公开了ー种碳纤维原丝用油剂,其由100重量份的氨基改性硅油和30重量份的烷基酚聚氧こ烯醚以及8. 8重量份KM902 (信越化学エ业(株)制)组成。其中烷基酚聚氧こ烯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剤,可起到乳化剂的作用,其用量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油剂耐热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碳纤维原丝用油剂中乳化剂用量大,造成油剂在使用过程中耐热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剤。该油剂具有乳化剂用量少,使用过程中油剂耐热性好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剤,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a) 40-60份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 ;b) 5-20份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 ;c) 10-30份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d) 5-20 份乳化剤;其中所述的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在25°C时的粘度为50mm2/s 250mm2/s,氨基当量为4000 8000 ;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在25°C的粘度为500mm2/s 4000mm2/s,氨基当量为1000 3000 ;所述的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在25°C的粘度为400mm2/s 1000mm2/s, HLB为4. 0 10. 0 ; 所述乳化剂取自由脂肪醇聚氧こ烯醚、脂肪酸聚氧こ烯醚、烷基苯酚聚氧こ烯醚组成的物质组中的至少ー种,其环氧こ烷加成数为3 8,其脂肪醇、脂肪酸或烷基苯酚中的碳原子数为12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和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为末端具有甲基的ニ甲基硅的一部分侧链被下述化学式(I)表示的氨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所述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为末端具有甲基的ニ甲基硅的一部分侧链被下述化学式(II)表示的聚醚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CH2—CH2—NH—CH2—CH2—NH2 (I)——CH2——CH2-^OCH2——CH2^-OCOCH3 (I I)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优选HLB值为4-5 ;所述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优选范围为在25 °C时的粘度为60mm2/s 150mm2/s,氨基当量为4500 6000 ;所述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优选范围为在25°C时的粘度为1000mm2/s 3000mm2/s,氨基当量为1500 2000 ;所述乳化剂优选脂肪醇聚氧こ烯醚;所述乳化剂以重量份数计用量优选范围为10-15份。本专利技术的油剂还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组份。例如为了赋予油剂具有杀菌效果,有利于长期储存而不腐败,本专利技术油剂中可以包括杀菌剂,比如新洁而灭、尼泊金等;为了赋予油剂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本专利技术油剂还可以包括常用的抗静电剂,比如烷基磷酸酯铵盐、烷基磷酸酯ニこ醇胺盐、烷基磷酸酯三こ醇胺盐等阴离子抗静电剂,十八烷基ニ甲基羟こ基季铵硝酸盐等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甜菜碱型两性抗静电剂;本专利技术的油剂以水分散体的形式使用,为了使用方便,本油剂还可以包括水。所述的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本专利技术油剂所述的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和乳化剂以及杀菌剂和抗静电剂等搅拌均匀。当配方中包括水时,最好先将其他组分混合均匀后然后搅拌下逐步加入水,以利于制得更均匀的乳液,水的最大加入量是使油剂乳液的浓度不低于使用浓度,本专利技术油剂的乳液 使用浓度通常为0. 5-3. Owt%。本专利技术油剂的使用步骤如下(I)将上油槽中油剂乳液的浓度调整并维持在0. 5 3. Owt %当本专利技术的油剂为0.5-3. 0wt%的乳液形式时可以直接使用,否则需要在搅拌下补加计算量的水,所用的水最好用去离子水。(2)在30-50°C、常压条件下,用经过致密化处理的碳纤维原丝浸溃到步骤(I)中的油剂乳液中给碳纤维原丝上油。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经过上述步骤(I)和(2)处理的原丝,依次经过干燥、预氧化、碳化等エ序即可得到碳纤維。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在于油剂配方中使用了氨基当量不同的两种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縮小了乳化梯度,降低了乳化剂的用量,从而提高了油剂的耐热性能,耐热残留质量分数比现有技术提高2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阐述。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0将组份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和乳化剂按所需的比例在油剂复配釜中搅拌混合30分钟,称取Ig搅拌混合好的油剂放在铝坩埚中,并在105°C烘箱中处理5h,使其为绝干状态。精确称量上述绝干油剂15mg-20mg,放置在TGA(热重分析)的铝坩埚中,测其耐热残留质量分数。首先在流动空气状态下加热到240°C,并保持60min,测得耐热残留质量分数rl ;紧接着切换气氛(由空气切換为氮气),在氮气气氛中加热到450°C,并保持30s,测得耐热残留质量分数r2。总的耐热残留质量分数r = rlXr2。将组份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A、氨基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B、聚醚改性聚ニ甲基硅氧烷和乳化剂按所需的比例在IOOml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的同时逐步加入常温去离子纯水,配制成10. 0 セ%浓度的乳化液,静止放置72hr,观察乳化液的稳定性。乳化液稳定不分层,判断为好,乳化液有分层现象,判断为不好。在实施例1中,乳化剂采用月桂酸聚氧こ烯醚表面活性剂;在实施例2中,乳化剂采用壬基苯酚聚氧こ烯醚表面活性剂;在实施例3-10中,乳化剂采用脂肪醇聚氧こ烯醚表面活性剤。各实施例具体的组份见表1,各组份的含量见表2,评价结果见表3。由评价结果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比现有技术的乳液稳定性和耐热性能有明显改善,其耐热残留质量分数比现有技术提高20%以上。比较例I 在比较例11中,采用中国专利ZL200580044949. 0实施例2提供的油剂配方。其中,氨基改性硅100重量份,乳化剂(壬基酚聚氧こ烯醚¢))30重量份,KM902(信越化学エ业(株)制)8.8重量份,为了乳化1^902而加的1. 2份乳化剤,乳化剂量占油剂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百分数为22wt%;氨基改性硅油在25°C下运动粘度为3500mm2/s,氨基当量为2000。表I本专利技术油剂的主要组分的性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a)40?6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b)5?2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c)10?3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d)5?20份乳化剂;其中所述的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在25℃时的粘度为50mm2/s~250mm2/s,氨基当量为4000~8000;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在25℃的粘度为500mm2/s~4000mm2/s,氨基当量为1000~3000;所述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的粘度为400mm2/s~1000mm2/s,HLB为4.0~10.0;所述乳化剂取自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组成的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其环氧乙烷加成数为3~8,其脂肪醇、脂肪酸或烷基苯酚中的碳原子数为12~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 a)40-6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 ; b)5-20份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 ; c)10-3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d)5-20份乳化剂; 其中所述的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在25°C时的粘度为50mm2/s 250mm2/s,氨基当量为4000 8000 ;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在25°C的粘度为500mm2/s 4000mm2/s,氨基当量为1000 3000 ;所述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C的粘度为400mm2/s IOOOmmVs, HLB为4. O 10. O ;所述乳化剂取自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组成的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其环氧乙烷加成数为3 8,其脂肪醇、脂肪酸或烷基苯酚中的碳原子数为12 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A和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为末端具有甲基的二甲基硅的一部分侧链被下述化学式I表示的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泓畅延青施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