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99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对接焊缝装置、对接焊缝方法和用该对接焊缝方法制造的产品。二个电极辊(3、4)设在使端面(1A、2A)间对接的厚板材(1)和薄板材(2)内外两侧,借通电由电阻热使这些板材(1、2)的对接部(6)熔融结合,该电极辊具有跨板材(1、2)的厚度,由形成小径部的厚板材(1)一侧的第一部分(3A、4A)和形成大径部的薄板材(2)一侧的第二部分(3B、4B)构成。第一部分(3A、4A)在第二部分(3B、4B)接触薄板材(2)之前接触厚板材(1)并对该厚板材(1)加压。使厚板材(1)的端面(1A)向薄板材(2)一侧鼓出变形,确实与薄板材(2)的端面(2A)接触,结果即使不对端面(1A、2A)进行研磨等的精整也可在端面(1A、2A)间通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在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由此产生的电阻热使二个被焊接板材的端面之间对接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
技术介绍
图21表示现有的对接焊接装置。相同厚度的二个被焊接板材101、102的端面101A、102A之间对接,将二个板材置于焊接装置上。设在上述板材101、102的里外两侧上的电极辊103、104的厚度可跨板材101、102,焊接板材101、102时,在上述电极辊103、104之间通电。电极辊103、104在对两个板材101、102加压的同时,在电极辊103、104之间通电,在向两个板材101、102的厚度方向流动的电阻热的作用下,板材101、102的金属材料的熔融可在上述板材101、102中电阻增大的厚度的中央部形成焊点105,同时,电流在通过端面101A、102A之间的对接部106的路径中流动,由此,上述端面101A、102A的接触阻抗所产生的热量使对接部106的厚度中央部也熔融了。由此,跨两个板材101、102地形成焊点105。此后,一边使电极辊103、104工作,一边使其沿对接部106移动,或者使板材101、102相对于在一定位置上自由滚动的电极辊103、104而移动,由此,可高强度地接合板材101、102的焊点105可遍布对接部106的整个长度。为了形成跨两个板材101、102的焊点105,就必须使对接的板材101的端面101A与板材102的端面102A相互接触,确保电流的导通状态。因此,现有技术中,要在进行对接焊接之前,遍布上述端面101A、102A的整个长度地对两个端面101A、102A进行研磨加工,对接焊接时,确保端面101A、102A之间的接触状态。因此,现有技术中,例如,用切断装置切成所定尺寸的被焊接板材之间,在其切断加工后的状态下不能进行对接焊接,由于必须在焊接作业之前,对端面101A、102A进行精加工,因此,要花费那么多的作业成本及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对接焊接之前对要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端面进行精整的研磨等加工的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可用该对接焊接方法制造出的对接焊接制品。本专利技术的对接焊接装置具有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设在使端面之间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上,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通过在上述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用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该加压部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通过该加压使得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采用该对接焊接装置,在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向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同时,该加压使得该板材中的与另一个板材相对的端面向另一个板材侧鼓出变形,因此,可确实保证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因此,在对接焊接之前,无需为了精整而对二个板材的端面进行研磨等加工,即可降低整体的工作成本,及缩短整体的作业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对接焊接装置可适用于二个板材的各种厚度及上述板材的各种对接状态。其第一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薄板材的内外两面相对于厚板材的内外两面错开,且将薄板材置于厚板材的厚度范围内地使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对接。此时,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由此,用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对厚板材加压,该厚板材中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厚板材的端面与薄板材的端面确实接触。此后,各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薄板材,到该接触时为止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从而,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另外,在该第一个例子中,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可以与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的位置一致,但是,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越过该对接部,向薄板材侧伸出的厚度。由此,在厚板材中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和各电极辊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用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对厚板材加压时,可使该厚板材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确实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第二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的厚度相同,使上述板材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对齐)地对接上述板材。此时,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一侧的第一部分和另一个一侧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向与前述加压方向相反的一侧后退。由此,用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向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加压,该板材中的与另一个板材相对的端面向另一个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确实接触。此后,各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另一个板材,到该接触时为止,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越上述板材的焊点。第三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此时,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厚板材与薄板材形成阶梯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另一个电极部件与厚板材和薄板材两者接触,该另一个电极部件的与厚板材相对应的部分和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构成前述加压部。由此,用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对厚板材加压,该厚板材中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向该薄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厚板材的端面与薄板材的端面确实接触。此后,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薄板材,由此,两个电极部件都接触薄板材,直到此时,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从而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该第三个例子时,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可以与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的位置一致,但是,该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越过该对接部,向薄板材侧伸出的厚度。由此,在厚板材中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和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用一对电极部件的加压部对厚板材加压时,可使该厚板材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确实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第四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也与第三个具体的例子相同,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该第四个具体的例子时,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厚板材与薄板材没有阶梯的一致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上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向厚板材和薄板材侧的突出量相同,同时,另一个电极部件也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上的第一部分和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焊接装置,该装置具有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设在使端面之间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上,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通过在上述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用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该加压部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通过该加压使得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丰皆川孝雄稻垣真一内田一福井清之
申请(专利权)人:菊池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