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装材料,其具备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该纺粘型无纺布形成从其表面向里面洼下的多个凹部,该凹部中的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相对于凹部的深度之比为0.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内装材料,更具体地说,涉及设置于汽车车室顶棚面等的顶棚材料等车辆用内装材料。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对于汽车车室顶棚面,为了确保隔热性、吸音性、装饰性等,设置顶棚材料。顶棚材料具体地说具备例如含有软质聚氨酯发泡体等的基材以及层积于该基材的表面、具体地说车室内侧表面的无纺布。作为顶棚材料,要求车室内侧表面(即无纺布侧)的手感和耐磨耗性以及透湿防水性等,作为能够形成这样的顶棚材料的无纺布,提出了例如以纤维径为I 50微米、单位面积重量为5 200g/m2的聚酯系长纤维为主体的无纺网,经过轧纹整理而成的无纺布,更具体地说具备通过该轧纹整理不连续的轧纹压制部的面积率为3 70%、轧纹深度为O.2mm以上、100%伸长后的残余变形率不足50%的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在该无纺布上层叠的聚酯膜的伸缩性复合无纺布(参见例如特开2003-171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虽然上述的无纺布耐磨耗性出色,抑制了磨耗导致的表面的起毛,但是在用于顶棚材料的情况下,存在该耐磨耗性尚不充分、不能充分抑制磨耗导致的起毛的缺点。于是,本专利技术 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更加出色的耐磨耗性、能够抑制起毛的车辆用内装材料。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具备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粘型无纺布形成从其表面向里面洼下的多个凹部,所述凹部中的所述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之比为O. 2以下。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合适的是所述凹部中的所述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为90 μ m以下。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合适的是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和与所述凹部毗邻的凹部的中央部的间隔为I 2mm。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合适的是所述纺粘型无纺布为表皮材料。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能够确保出色的耐磨耗性,能够抑制磨耗导致的表面的起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一种实施方案使用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一种实施方案(顶棚材料)的概略构成图。图3示出实施例1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4示出实施例2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5示出实施例3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6示出实施例4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7示出比较例I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8示出比较例2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9示出比较例3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10示出比较例4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的SEM观察图像。图11示出实施例1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表面状态的SHM放大观察图像。图12示出实施例1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状态的SHM放大观察图像。图13示出比较例I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表面状态的SHM放大观察图像。图14示出比较例I中得到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断面状态的SHM放大观察图像。图15示出泰伯试验后的实施例1的纺粘型无纺布。图16示出泰伯试验后的比较例I的纺粘型无纺布。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具备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聚丙烯纤维为含有聚丙烯作为主成分的丝状原材料,可以由丙烯系原料树脂借助公知方法通过纺丝获得。作为丙烯系原料树脂,列举例如丙烯的均聚物(聚丙烯树脂)、丙烯和可与丙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等。在共聚物中,作为可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列举例如α-烯烃(丙烯除外),具体地说,列举例如乙稀、1_ 丁稀、1-戍稀、1_己稀、1_羊稀、1-癸稀、3-甲基-1- 丁稀、3_甲基_1_戍烯、乙基-1-戍烯、4-甲基-1-戍烯、4-甲基-1-己烯等碳数为2-20的α -烯烃。这些可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并用。在使用丙烯和可与丙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物中的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例如95摩尔%以上,来自可与丙烯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例如5摩尔%以下。这些丙烯系原料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并用。此外,在丙烯系原料树脂中,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适宜地配合其它聚合物,以及防锈剂(防锈颜料)、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催化剂、涂布性改良剂、流平剂、成核剂、润滑剂、脱模剂、消泡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颜料、染料、有机或无机微粒、防霉剂、阻燃剂、填充剂等添加剂。此外,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按照目的和用途适宜地设定。而后,例如,通过将上述丙烯系原料树脂借助公知的纺丝喷嘴进行熔融挤出成形,可以得到聚丙烯纤维。此外,在这样的方法中,纺丝喷嘴的形状和口径、熔融挤出成形的成形条件等按照使用的原料树脂的种类等适宜地设定。聚丙烯纤维的纤度为例如O. 5 7旦尼尔,优选为O. 5 5旦尼尔。此外,聚丙烯纤维的熔点为例如150 170°C。此外,聚丙烯纤维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例如20 80g/10分,优选为25 60g/10 分。而后,纺粘型无纺布可以通过将上述聚丙烯纤维借助纺粘法进行热压着而得到。具体地说,首先,将上述聚丙烯纤维通过吸气装置的高速空气流等进行牵引拉伸。接着,将经过拉伸的聚丙烯纤维在根据需要使用具备摇动机构、带电装置的开纤装置等分散后,通过堆积于收集输送器上而形成片材状的长纤维网。此后,例如,使用热压着辊等将长纤维网热压着。作为热压着条件,加热温度为例如130 175°C,优选为140 170°C,加压压力为例如30 120kN/m,优选为50 100kN/m。由此,能够得到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此外,下面作了详细说明,如果作为热压着辊使用在表面具有凹凸的压纹机辊等,在上述热压着条件下进行热压着,则能够得到凹部5 (下述)中的厚度B相对于凹部5 (下述)的深度A之比(B/A)为O. 2以下的纺粘型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下述凹部除外的部分)的厚度为例如O.1 O. 8mm,优选为O. 3 O. 6mmο如果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出色的外观。此外,纺粘型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例如5 200g/m2,优选为30 150g/m2。如果纺粘型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出色的强度。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一种实施方案使用的纺粘型无纺布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所示,纺粘型无纺布3形成了从其表面向里面洼下的多个凹部5。虽然没有详细地图示,凹部5例如互相以给定间隔隔开地分布于纺粘型无纺布3的整个表面,作为给定的点图形,形成各个平面视大致圆形。作为在纺粘型无纺布3上形成这样的凹部5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在上述纺粘法的热压着时,通过使用表面具有凹凸的压纹机辊作为热压着辊,在制造纺粘型无纺布3的同时形成凹部5的方法,以及例如在制造了未形成凹部5的纺粘型无纺布3之后,通过借助公知方法对该表面进行轧纹整理而形成凹部5的方法等。优选地,使用压纹机棍作为热压着棍,在制造纺粘型无纺布3的同时形成凹部5。凹部5的深度(凹部的表面和凸部的表面之间的长度)A不受特别的限制,为例如300 μ m以上,优选为400 μ m以上,更优选为440 μ m以上,通常为900 μ m以下。此外,这样的纺粘型无纺布3的凹部5中的厚度(凹部的表面和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用内装材料,其具备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粘型无纺布形成从其表面向里面洼下的多个凹部,所述凹部中的所述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之比为0.2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4 JP 2011-2204471.车辆用内装材料,其具备包含聚丙烯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粘型无纺布形成从其表面向里面洼下的多个凹部,所述凹部中的所述纺粘型无纺布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之比为O. 2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木三郎,伊藤担,中西孝幸,萨尼卡希蒂,苏吉安托,阿吉斯阿里亚维巴瓦,伊拉万瓦卢约维博沃,罗将虎,
申请(专利权)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星光大发工业有限公司,博林多乌雷坦服务有限公司,印尼兴隆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