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044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内导体层和外导体层,所述第一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外表面的第一铜层组成;所述内导体层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外表面的第二导体组成,所述第二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外表面的第二铜层组成;所述外导体层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外表面的第三导体组成,所述第三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外表面的第三铜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稳定可靠的导电性能,防止贯通地线因端面进水而造成的导体氧化,且具有机械物理性能好、良好的电性能、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贯通地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
技术介绍
金属地线是一种应用于铁路信号系统的接地电缆,是系统屏蔽、防雷、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接地线。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可以使大范围的铁路电气系统各个工作点电势基本保持一致,使系统设备接地安全可靠,消除了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位不平衡电流,实现了对人员和设备的有效可靠防护。现有应用于铁路线路的综合接地的金属地线主要有铅护套贯通地线(或铅护套综合接地电缆);铝(铝合金)护套贯通地线(或合金护套综合接地电缆);导电塑料护套贯通地线(或导电塑料护套综合接地电缆),各种类型的贯通地线,其传输导体均为纯铜绞合导体,但其绞合导体的护层各有不同,不同护层的贯通地线,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I)铅护套贯通地线因其对环境的污染已国家明令禁止,且已逐步淘汰;铝(铝合金护套)贯通地线因其耐腐蚀性能较差或其耐腐蚀性能存在不确定性,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导电塑料护套贯通地线因其护套开裂、过电流护层燃烧或老化、过电流后导体发热导致导塑料护层导电性能下降等缺陷,对系统安全存在一系列的隐患;(2)现有贯通地线的导体为纯铜导体,是采用电工圆铜线经拉制、退火、绞合后制成贯通地线的绞合导体,在绞合导体外层挤制保护层后制成贯通地线,这种贯通地线的导体由纯铜制成,铜含量在99. 9%以上,制造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此贯通地线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稳定可靠的导电性能,消除不锈钢护层与绞合铜导体之间的间隙,防止贯通地线因端面进水而造成的导体氧化,且具有机械物理性能好、良好的电性能、制造成本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内导体层和外导体层,所述第一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外表面的第一铜层组成;所述内导体层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外表面的第二导体组成,所述第二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外表面的第二铜层组成;所述外导体层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外表面的第三导体组成,所述第三导体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外表面的第三铜层组成;一不锈钢护套层包覆于所述外导体层外表面,一作为填充物的金属填充层位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夕卜导体层、内导体层和第一导体之间间隙内。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导体层中第二导体的绞合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导线层中第三导体的绞合方向为左向。2.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导体层中第二导体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5 20倍;所述外导线层中第三导体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10 20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其根据电流的集肤效应现象及原理,利用铜包钢和铜包铝复合结构,既减少了稀有金属的用量,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及工程造价,又具有机械物理性能好、良好的电性能、制造成本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其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稳定可靠的导电性能,消除不锈钢护层与绞合导体之间的间隙,防止贯通地线因端面进水而造成的导体氧化。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第一导体;11、第一钢导线;12、第一铜层;2、内导体层;21、第二导体;211、第二铝导线;212、第二铜层;3、外导体层;31、第三导体;311、第三钢导线;312、第三铜层;4、不锈钢护套层;5、金属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1、内导体层2和外导体层3,所述第一导体I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11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11外表面的第一铜层12组成;所述内导体层2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I外表面的第二导体21组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211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211外表面的第二铜层212组成;所述外导体层3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2外表面的第三导体31组成,所述第三导体3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311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311外表面的第三铜层312组成;一不锈钢护套层4包覆于所述外导体层3外表面,一作为填充物的金属填充层5位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4、外导体层3、内导体层2和第一导体I之间间隙内。上述内导体层2中第二导体21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8或者12倍;所述外导线层3中第三导体31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12或者18倍。实施例2 :—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1、内导体层2和外导体层3,所述第一导体I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11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11外表面的第一铜层12组成;所述内导体层2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I外表面的第二导体21组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211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211外表面的第二铜层212组成;所述外导体层3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2外表面的第三导体31组成,所述第三导体3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311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311外表面的第三铜层312组成;一不锈钢护套层4包覆于所述外导体层3外表面,一作为填充物的金属填充层5位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4、外导体层3、内导体层2和第一导体I之间间隙内。上述内导体层2中第二导体21的绞合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导线层3中第三导体31的绞合方向为左向。上述内导体层2中第二导体21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18倍;所述外导线层3中第三导体31的绞合节距为其绞合直径的15倍。采用以上实施方式的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时,其根据电流的集肤效应现象及原理,利用铜包钢和铜包铝复合结构,既减少了稀有金属的用量,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及工程造价,又具有机械物理性能好、良好的电性能、制造成本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其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稳定可靠的导电性能,消除不锈钢护层与绞合导体之间的间隙,防止贯通地线因端面进水而造成的导体氧化。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1)、内导体层(2)和外导体层(3),所述第一导体(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11)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11)外表面的第一铜层(12)组成;所述内导体层(2)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1)外表面的第二导体(21)组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211)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211)外表面的第二铜层(212)组成;所述外导体层(3)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2)外表面的第三导体(31)组成,所述第三导体(3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311)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311)外表面的第三铜层(312)组成;一不锈钢护套层(4)包覆于所述外导体层(3)外表面,一作为填充物的金属填充层(5)位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4)、外导体层(3)、内导体层(2)和第一导体(1)之间间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用耐腐蚀型贯通地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导体(I)、内导体层(2)和外导体层(3),所述第一导体(I)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钢导线(11)和包覆于第一钢导线(11)外表面的第一铜层(12)组成;所述内导体层(2)由6根绞合于第一导体(I)外表面的第二导体(21)组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铝导线(211)和包覆于第二铝导线(211)外表面的第二铜层(212)组成;所述外导体层(3)由12根绞合于内导线层(2)外表面的第三导体(31)组成,所述第三导体(31)由位于其中心的第三铝导线(311)和包覆于第三钢导线(311)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权王嘉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