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929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其包括点火线圈盖和尼龙塞接头。所述尼龙塞接头由插头部和接管部构成,所述插头部插入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接管部连接管子。所述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此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尼龙塞接头和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过盈配合,方便插拔,且不易脱开。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可以验证出气口是否导通,若出气口有堵塞或有注塑时产生的毛边,插头部不能完全插入出气口内,及时将出气口导通性差的不良品筛选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点火线圈盖,具体涉及点火线圈盖的气密性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点火线圈盖为注塑成型件,点火线圈盖与盖片焊接后,需要对焊接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盖的气密性检测,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检测工序。目前,气密性检测工序较为单一,不能对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进行检测,因此,专利技术人预想在气密性检测部件加以改进,在气密性检测的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便捷的优势。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点火线圈盖和尼龙塞接头,所述尼龙塞接头由插头部和接管部构成,所述插头部插入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接管部连接管子;所述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优选的,所述插头部呈圆台形,接管部呈圆柱形。优选的,所述插头部长34毫米,接管部长3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尼龙塞接头和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过盈配合,方便插拔,且不易脱开。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可以验证出气口是否导通,若出气口有堵塞或有注塑时产生的毛边,插头部不能完全插入出气口内,及时将出气口导通性差的不良品筛选出。可见,以上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改进,可以在气密性检测工序中,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有效提闻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尼龙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尼龙塞接头与点火线圈盖相插接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点火线圈盖I和尼龙塞接头2,所述尼龙塞接头2由插头部21和接管部22构成,插头部21呈圆台形,接管部22呈圆柱形。所述插头部21插入点火线圈盖I的出气口 11,接管部22连接气密性检测装置上的管子,所述插头部21与点火线圈盖I的出气口 11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21的前端由出气口 11的底端伸出。所述插头部21长34晕米,接管部22长30晕米。此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尼龙塞接头和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过盈配合,方便插拔,且不易脱开。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可以验证出气口是否导通,若出气口有堵塞或有注塑时产生的毛边,插头部不能完全插入出气口内,及时将出气口导通性差的不良品筛选出。可见,以上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改进,可以在气密性检测工序中,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有效提闻了检测效率。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线圈盖和尼龙塞接头,所述尼龙塞接头由插头部和接管部构成,所述插头部插入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接管部连接管子;所述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线圈盖和尼龙塞接头,所述尼龙塞接头由插头部和接管部构成,所述插头部插入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接管部连接管子;所述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武剑王先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