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式真空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659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转式真空便器。中转式真空便器,包括便斗系统、中转箱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箱系统;便斗系统包括便斗、便斗截止阀、增压水箱;中转箱系统包括中转箱、中转箱截止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按钮、控制单元、过滤减压阀、真空发生器、真空度感应器;污水箱系统包括污水箱、排污管路、冲洗管路;便斗通过水管与增压水箱连接;便斗通过便斗截止阀和中转箱连接,中转箱通过中转箱截止阀和污水箱连接;冲洗管路和排污管路安装在污水箱上;手动按钮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和过滤减压阀连接后安装在便斗下方;真空发生器通过单向阀与中转箱连接,真空度感应器安装在中转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转式真空便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转式真空便器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便器,尤其是一种中转式真空便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真空便器都是真空保持式便器,即在污水箱内产生真空,将便斗内的 污物直接吸入污水箱内。这种真空便器有两个弊端,一方面是在污水箱内产生真空,要求污 水箱必须能够承受真空压力,对污水箱的要求较高,造价比较昂贵,另一方面压缩空气的消 耗量较大,每次使用时,都要在整个污水箱内形成真空,这需要消耗大量压缩空气。同时对 便斗部分的故障,目前没有解决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污水 箱承受压力并减少压缩空气消耗的中转式真空便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转式真空便器,包括便斗系 统、中转箱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箱系统;便斗系统包括便斗、便斗截止阀、增压水箱; 中转箱系统包括中转箱、中转箱截止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按钮、控制单元、过滤减压 阀、真空发生器、真空度感应器;污水箱系统包括污水箱、排污管路、冲洗管路;便斗通过水 管与增压水箱连接;便斗通过便斗截止阀和中转箱连接,中转箱通过中转箱截止阀和污水 箱连接;冲洗管路和排污管路安装在污水箱上;手动按钮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和过 滤减压阀连接后安装在便斗下方;真空发生器通过单向阀与中转箱连接,真空度感应器安 装在中转箱上。便斗截止阀上安装有便斗截止阀气缸和第一气缸控制阀,便斗截止阀气缸控制便 斗截止阀的开启,而第一气缸控制阀控制便斗截止阀气缸的动作。中转箱截止阀上安装有中转箱截止阀气缸和第二气缸控制阀,中转箱截止阀气缸 控制中转箱截止阀的开启,而第二气缸控制阀控制中转箱截止阀气缸的动作。中转箱上安装有中转箱电磁阀,当中转箱电磁阀打开时,压缩空气进入中转箱,对 中转箱加压。发生器控制阀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控制真空发生器是否工作。增压水箱上安装有冲水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和加压电磁阀。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气缸控制阀、第二气缸控制阀、冲水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加 压电磁阀、中转箱电磁阀、发生器控制阀连接,对整个工作通路的各个系统进行控制。本技术的中转式真空便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用很小的中转箱代替污水箱实现真空的产生,吸取污物并将污物输送到污水 箱;2、真空的产生、真空泄露的检测等都由污水箱转移到较小的中转箱上,便于检修 和维护;3、真空的产生只在中转箱内进行,解决了污水箱的承受压力要求,并减小了压缩空气消耗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中转式真空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便斗;2.便斗截止阀;3.便斗截止阀气缸;4.冲水电磁阀;5.排气电磁 阀;6.增压水箱;7.加压电磁阀;8.第一气缸控制阀;9.发生器控制阀;10.真空发生器;11.单向阀;12.真空度感应器;13.中转箱电磁阀;14.手动按钮;15.过滤减压阀;16.控 制单元;17.第二气缸控制阀;18.中转箱;19.中转箱截止阀气缸;20.冲洗管路;21.排污 管路;22.污水箱;23.中转箱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中转式真空便器,包括便斗系统、中转箱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 箱系统;便斗系统包括便斗1、便斗截止阀2、增压水箱6 ;中转箱系统包括中转箱18、中转 箱截止阀23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按钮14、控制单元16、过滤减压阀15、真空发生器10、 真空度感应器12 ;污水箱系统包括污水箱22、排污管路21、冲洗管路20 ;便斗I通过水管与 增压水箱6连接;便斗I通过便斗截止阀2和中转箱18连接,中转箱18通过中转箱截止阀 23和污水箱22连接;冲洗管路20和排污管路21安装在污水箱22上;手动按钮14安装在 墙板或罩板上,与控制单元16连接;控制单元16和过滤减压阀15连接后安装在便斗I下 方或方便检修的空间内;真空发生器10通过单向阀11与中转箱18连接,发生器控制阀9 与真空发生器10连接,控制真空发生器是否工作;真空度感应器12安装在中转箱18上,检 测中转箱内的真空压力;中转箱电磁阀13安装在中转箱18上,控制对中转箱加压,当中转 箱电磁阀打开时,压缩空气进入中转箱,对中转箱加压;中转箱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便斗截止阀2上安装有便斗截止阀气缸3和第一气缸控制阀8,便斗截止阀气缸3 控制便斗截止阀2的开启,而第一气缸控制阀8控制便斗截止阀气缸3的动作。中转箱截止阀23上安装有中转箱截止阀气缸19和第二气缸控制阀17,中转箱截 止阀气缸19控制中转箱截止阀23的开启,而第二气缸控制阀17控制中转箱截止阀气缸19 的动作。增压水箱6上安装有冲水电磁阀4、排气电磁阀5和加压电磁阀7。本技术的中转式真空便器的工作过程为按下手动按钮14,冲水电磁阀4和 加压电磁阀7打开,压缩空气经过过滤减压阀15和加压电磁阀7进入增压水箱6,加压水 流冲洗便斗,经过几秒时间冲洗后,冲水电磁阀4和加压电磁阀7关闭,排气电磁阀5打开, 将增压水箱6内的压缩空气排出,便于增压水箱6能继续进水,增压水箱内水满后,排气电 磁阀5关闭,停止进水。在上述动作发生的同时发生器控制阀9打开,真空发生器10工作, 在中转箱18内产生真空,当真空度感应器12检测到真空度达到要求时,发生器控制阀9关 闭,单向阀11可防止真空泄露;第一气缸控制阀8动作,控制便斗截止阀气缸3打开便斗截 止阀2,将污物从便斗I吸入中转箱18内,便斗截止阀2关闭,中转箱电磁阀13打开,压缩 空气进入中转箱18,对中转箱18加压;第二气缸控制阀17控制中转箱截止阀气缸19打开 中转箱截止阀23,压力将污物输送到污水箱22内,然后中转箱电磁阀13关闭,最后中转箱截止阀23关闭,一个冲洗循环完成;等污水箱满时,可以通过排污管路21将污物排放到集 便车内,排放过程中,通过冲洗管路20冲洗污水箱22。控制单元16分别与第一气缸控制 阀、第二气缸控制阀、冲水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加压电磁阀、中转箱电磁阀、发生器控制阀 连接,是控制中心,对整个工作通路的各个系统进行控制。本技术的中转式真空便器工 作过程中用到的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转式真空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斗系统、中转箱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箱系统;便斗系统包括便斗、便斗截止阀、增压水箱;中转箱系统包括中转箱、中转箱截止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按钮、控制单元、过滤减压阀、真空发生器、真空度感应器;污水箱系统包括污水箱、排污管路、冲洗管路;便斗通过水管与增压水箱连接;便斗通过便斗截止阀和中转箱连接,中转箱通过中转箱截止阀和污水箱连接;冲洗管路和排污管路安装在污水箱上;手动按钮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和过滤减压阀连接后安装在便斗下方;真空发生器通过单向阀与中转箱连接,真空度感应器安装在中转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转式真空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斗系统、中转箱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箱系统;便斗系统包括便斗、便斗截止阀、增压水箱;中转箱系统包括中转箱、中转箱截止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按钮、控制单元、过滤减压阀、真空发生器、真空度感应器;污水箱系统包括污水箱、排污管路、冲洗管路;便斗通过水管与增压水箱连接;便斗通过便斗截止阀和中转箱连接,中转箱通过中转箱截止阀和污水箱连接;冲洗管路和排污管路安装在污水箱上;手动按钮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和过滤减压阀连接后安装在便斗下方;真空发生器通过单向阀与中转箱连接,真空度感应器安装在中转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式真空便器,其特征在于便斗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斯坦博交通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