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属于抗震加固领域。
技术介绍
采用隔震技术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一种全新的抗震加固思路,该技术通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一道隔震层来吸收和阻断地震能量对上部结构的输入,减少上部结构得地震反应,以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传统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方法会对原结构在外观和结构上造成较大影响,采用设置基础隔震层的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用隔震方法加固既有多层砌体结构的托换技术复杂,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是目前采用隔震方法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托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肩梁、预制钢筋混凝土枕梁及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其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代替现浇梁,能很好地解决隔震支座安装的托换问题,达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基础、地圈梁、叠层橡胶隔震垫,所述基础包括条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之间设置有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之上的墙体;所述独立基础上设置有两根托梁柱,两根托梁柱之间架设有枕梁,枕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基础、地圈梁(3)、叠层橡胶隔震垫(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包括条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1)之间设置有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之上的墙体;所述独立基础(1)上设置有两根托梁柱(2),两根托梁柱(2)之间架设有枕梁(11),枕梁(11)上通过调整螺栓(9)设置有叠层橡胶隔震垫(8),叠层橡胶隔震垫(8)上部通过调整螺栓(9)连接设置有肩梁(7),肩梁(7)设置于地圈梁(3)底部,肩梁(7)呈倒T型,相邻肩梁(7)之间并在地圈梁(3)底部设置有托梁(4),托梁(4)与下部墙体之间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隔震结构,包括基础、地圈梁(3)、叠层橡胶隔震垫(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包括条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I),独立基础(I)之间设置有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之上的墙体;所述独立基础(I)上设置有两根托梁柱(2),两根托梁柱(2)之间架设有枕梁(11),枕梁(11)上通过调整螺栓(9)设置有叠层橡胶隔震垫(8),叠层橡胶隔震垫(8)上部通过调整螺栓(9)连接设置有肩梁(7),肩梁(7)设置于地圈梁(3)底部,肩梁(7)呈倒 T型,相邻肩梁(7)之间并在地圈梁(3)底部设置有托梁(4),托梁(4)与下部墙体之间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梁(11)下部与独立基础(I)之间灌注有C30微膨胀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赵恩平,万兆,鞠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