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0106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上盖板连接锥体柱状铅棒,锥体柱状铅棒的一端四周位置安装可伸缩环形钢索,另一端下方为锥面凹槽承台;可伸缩环形钢索下端与混凝土凹槽承台上部边缘连接,锥面凹槽承台与连接板连接,在水平隔震部件变形较大情况下,锥体柱状铅棒与设有斜面的锥面凹槽承台接触;当水平隔震部件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锥体柱状铅棒的锥体部分接触锥面凹槽承台的斜面,在斜面反力的作用下锥体柱状铅棒提供刚度减缓水平隔震部件变形,当锥体柱状铅棒屈服时耗散部分地震能量,为系统提供阻尼继续减缓水平隔震部件的变形,当变形达继续增大时可伸缩环形钢索拉伸直至紧绷,由其限制水平隔震部件运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属于建筑物减震

技术介绍
自我国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之后,隔震技术以其优良的减震效果得到工程界的关注和认可,国内外大震经验表明采用隔震技术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要求。然而,地震动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靠近发震断层的低频脉冲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当隔震沟间距小于隔震层变形时,隔震层容易与挡土墙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结构主体加速度等地震响应放大,严重影响了地震下隔震建筑的舒适性和抗震安全性。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隔震支座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设计施工中都是独立采用,不附加任何装置进行保护,因此在变形较大时一旦与周围挡土墙发生碰撞将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芯屈服缓冲和可拉伸钢索结合的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旨在解决隔震层变形过大与挡土墙产生碰撞的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种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10,所述上、下盖板1、10之间设置水平隔震部件,还包括椎体柱状铅棒6、可伸缩环形钢索7、锥面凹槽承台8 ;所述的上盖板I周边开孔,并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震结构碰撞缓冲装置,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10),所述上、下盖板(1、10)之间设置水平隔震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椎体柱状铅棒(6)、可伸缩环形钢索(7)、锥面凹槽承台(8);所述的上盖板(1)周边开孔,并以承压孔形式连接锥体柱状铅棒(6),所述锥体柱状铅棒(6)的一端四周位置安装可伸缩环形钢索(7),另一端下方为锥面凹槽承台(8),锥面凹槽承台(8)与锥体柱状铅棒(6)的锥体端部留有一定间隙位置,该间隙为碰撞缓冲区域,小于隔震层与挡土墙墙之间的隔震沟间距;可伸缩环形钢索(7)下端与混凝土凹槽承台(8)上部边缘连接,所述锥面凹槽承台(8)下部预留预埋件,并通过预埋件与连接板(9)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阳刚邹向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