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548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绳头板、轿厢绳头板、承重梁、钢丝绳、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轿厢和对重,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轿厢反绳轮,所述对重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所述井道的其中一面墙上开有轿门口,所述承重梁安装于井道顶层,且其一端装在开有轿门口的墙上,另一端装在与轿门口相对的墙上,所述曳引机和对重绳头板装在承重梁上,所述轿厢绳头板装在与承重梁相对的井道的墙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轿厢反绳轮固定在轿厢绳头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造成本低、安装方便、节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的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绳头板、轿厢绳头板、承重梁、导向轮、钢丝绳、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轿厢和对重,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轿厢反绳轮,所述对重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其中曳引机、对重绳头板以及轿厢绳头板均采用悬臂式安装在井道的墙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导向轮、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轿厢反绳轮后固定在轿厢绳头板上。曳引机、对重绳头板以及轿厢绳头板均采用悬臂式安装在井道的墙上,在设置井道时需要预留曳引机、对重绳头板以及轿厢绳头板的安装孔,对土建要求高,且对重绳头板采用悬臂式安装,受カ不稳,大部分的力量由曳引机承受,这就需要曳引机的功率大,导致其成本高,体积大,笨重,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建造成本低、安装方便的无机房电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1)、对重绳头板(2)、轿厢绳头板¢)、承重梁(3)、钢丝绳(7)、井道(11)以及位于井道(II)内的轿厢⑷和对重(5),所述轿厢⑷的底部设有轿厢反绳轮(4a),所述对重(5)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5a),所述井道(11)的其中一面墙上开有轿门(Ila),所述承重梁(3)安装于井道(11)的顶层,且承重梁(3) —端装在轿门(Ila)上方的墙上,另一端装在与轿门(Ila)相对的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I)和对重绳头板(2)装在承重梁(3)上,所述轿厢绳头板(6)装在承重梁(3)对面的墙上,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5a)、曳引机(I)的曳引轮以及轿厢反绳轮(4a)后固定在轿厢绳头板(6)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曳引机和对重绳头板固定在承重梁上,这样一方面对重绳头板不再采用悬臂式固定,固定得更牢固,将部分作用力转到承重梁上,受カ更稳好,减轻了曳引机的受力,使得曳引机可以采用较小功率的曳引机,能耗低,成本低,体积小。另一方面,将对重绳头板和曳引机固定在承重梁上,在修建井道时无需预留曳引机和对重绳头板的安装孔,安装更方便。该方案同时取消了导向轮,节约了建造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曳引机和对重绳头板固定更牢固,减轻它们的受力,所述承重梁(3)为两根,该两根承重梁(3)平行安装于井道(11)的墙上,该两根承重梁(3)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该两根承重梁(3)位于轿门(Ila)的同一侧。所述承重梁(3)由槽钢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重绳头板(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承重梁(3)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轿厢绳头板出)的旁边的墙上装有限速器(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井道(11)的底板上装有轿厢缓冲器(8)和对重缓冲器。为了降低能耗,减轻曳引机的体积,所述曳引机⑴为永磁同步曳引机。有益效果本技术建造成本低、安装方便、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旋转90度。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曳引机、2对重绳头板、3承重梁、4轿厢、4a轿厢反绳轮、5对重、5a对重反绳轮、6轿厢绳头板、7钢丝绳、8轿厢缓冲器、9对重缓冲器、10限速器、11井道、IIa轿门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1、对重绳头板2、轿厢绳头板6、承重梁3、钢丝绳7、井道11,井道11内设有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在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上分別装有轿厢4和对重5,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轿厢4的底部设有两个轿厢反绳轮4a,所述对重5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5a,所述井道11的其中一面墙上开有轿门ロ Ila,所述承重梁3为两根,所述承重梁3由槽钢制成,两根承重梁3平行安装于井道11顶层,且它们位于同一平面上,它们的一端装在轿门ロ Ila上方的墙上,另一端装在与轿门ロ Ila对面的墙上,并且该两根承重梁3位于轿门ロ Ila的同一侧。所述曳引机I和对重绳头板2装在承重梁3上,所述对重绳头板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承重梁3上。所述轿厢绳头板6装在承重梁3对面的井道11的墙上,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5a、曳引机I的曳引轮以及两个轿厢反绳轮4a后固定在轿厢绳头板6上。所述轿厢绳头板6旁边的墙上装有限速器10。所述井道11的底板上装有轿厢缓冲器8和对重缓冲器9。为了节省能耗,减小曳引机的体积,所述曳引机I为永磁同步曳引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1)、对重绳头板(2)、轿厢绳头板(6)、承重梁(3)、钢丝绳(7)、井道(11)以及位于井道(11)内的轿厢(4)和对重(5),所述轿厢(4)的底部设有轿厢反绳轮(4a),所述对重(5)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5a),所述井道(11)的其中一面墙上开有轿门(11a),所述承重梁(3)安装于井道(11)的顶层,且承重梁(3)一端装在轿门(11a)上方的墙上,另一端装在与轿门(11a)相对的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1)和对重绳头板(2)装在承重梁(3)上,所述轿厢绳头板(6)装在承重梁(3)对面的墙上,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5a)、曳引机(1)的曳引轮以及轿厢反绳轮(4a)后固定在轿厢绳头板(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曳引机(I)、对重绳头板(2)、轿厢绳头板(6)、承重梁(3)、钢丝绳(7)、井道(11)以及位于井道(11)内的轿厢(4)和对重(5),所述轿厢(4)的底部设有轿厢反绳轮(4a),所述对重(5)的顶部设有对重反绳轮(5a),所述井道(11)的其中一面墙上开有轿门(11a),所述承重梁(3)安装于井道(11)的顶层,且承重梁(3) —端装在轿门(Ila)上方的墙上,另一端装在与轿门(Ila)相对的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I)和对重绳头板(2)装在承重梁(3)上,所述轿厢绳头板(6)装在承重梁(3)对面的墙上,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对重绳头板(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对重反绳轮(5a)、曳引机(I)的曳引轮以及轿厢反绳轮(4a)后固定在轿厢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隆沈一明何永华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伊士顿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