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4356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入口、气管、频率控制器、油杯、气动精密注油泵、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管、复合喷雾调节阀、水量调节旋钮、高压储水罐、油管、水管;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频率控制器、气动精密注油泵通过第一路气管依次连通,气动精密注油泵还通过油管与油杯、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二路气管与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三路气管与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连通,高压储水罐通过水管与水量调节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复合喷雾调节阀与复合喷管连通。该设备将微量的植物性切削液通过高压气体喷射到加工区域,使刀具冷却效果更佳,环境更友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冷却系统,尤其涉及冷却切削设备的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生产加工领域,对切削设备的冷却是采用纯水或者纯油浇注冷却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在高速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切削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微粒油雾,这些可吸入颗粒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维护、记录、存档和遵循现行计划规定,使众多切削液使用商的成本迅速上涨。2、高速切削时,高速旋转的刀具周围产生离心高速、高压气流,对切削液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常规的切削液及加工方式很难进入加工区域。即使部分切削液能够克服刀具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偶尔到达切削刃部,切削液内部的水分在未到达高温状态下的刃部之前已经瞬间蒸发,起不到冷却的作用,且蒸发的液体形成层状汽化,这个汽化层把被加热的表面和冷却介质分离,得不到较好的冷却,所以液体浇注冷却仅仅是对流和传导起作用,散热能力有限。3、刀片切入切出时产生的温度波动很明显,随着刀具的旋转,当刀片切出时急烈冷却,然后在切入时再一次被迅速加热,虽然在干加工时也会发生加热和冷却的循环,但是当有切削液时温度波动更大,跟着发生的热冲击会在刀片上产生应力并会过早地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很好的冷却润滑效果,保护切削刀具,并且环境更友好,能够避免传统冷却方法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气管、频率控制器、油杯、气动精密注油泵、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管、复合喷雾调节阀、水量调节旋钮、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油管、水管;所述气管包括第一路气管、第二路气管、第三路气管,所述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频率控制器、气动精密注油泵通过第一路气管依次连通,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还通过油管分别与油杯、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二路气管与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三路气管与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储水罐通过水管与水量调节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复合喷雾调节阀与复合喷管连通。所述空气入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第一路气管、第二路气管、第三路气管连接;所述空气入口与第一路气管、第二路气管、第三路气管之间还设置电磁阀。所述气量调整旋钮设置于复合喷雾调节阀上。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还连接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上具有排油阀。所述高压储水罐底部设置液位下限感应器,所述高压储水罐顶部设置泄压阀,所述高压储水罐底部还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具有排水阀;所述高压储水罐外部侧壁上还具有液位高度显示管。工作原理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高压气体经由气体入口进入三条分支气管当中,通过气管将高压气体引入空气过滤阀过滤空气中的水和杂质,而后通过频率控制器变成脉冲气流驱动气动精密注油泵使油杯当中的植物油通过气动精密注油泵以每小时几毫升到几十毫升的量输出到复合喷雾调节阀当中,再通过复合喷管与高压气体和水进行混合,形成复合油雾喷射到加工区域。本设备通过高度润滑的植物切削油和水利用高压气流混合形成油水复合喷雾,喷射到机床加工区域,实现加工工具和被加工零件的冷却和润滑效果。本设备可使用于车床加工中心,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内外圆磨床等。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设备将微量的植物性切削液通过高压气体喷射到加工区域,本产品改进了单纯喷油雾的形势,在油雾当中加入了水作为辅助冷却剂,首次使用油膜附水原理,使刀具冷却效果更佳,而且比单纯油雾形势更加不容易弥漫到空气当中,环境更友好。本产品通过微量润滑的方式冷却设备,该种方式以气液两相流体的混合体以高压雾化的方式喷射到加工区,雾化的质点颗粒在切削区的高温作用下发生气化相变,吸收大量切削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入口 ;2、电磁阀;3、空气过滤阀;4、频率控制器;5、油杯;7、气动精密注油泵;8、气量调整旋钮;9、复合喷管;10、复合喷雾调节阀;11、水量调节旋钮;12、第一路气管;13、过滤调压阀;14、泄压阀;15、高压储水罐;16、液位高度显示管;18、排水管;20、水管;21、排水阀;22、排油阀;24、油管;25、液位下限感应器;26、排油管;27、第二路气管;28、第三路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领域人员应知本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在于对其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如图1所示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入口1、空气过滤阀3、气管、频率控制器4、油杯5、气动精密注油泵7、气量调整旋钮8、复合喷管9、复合喷雾调节阀10、水量调节旋钮11、过滤调压阀13、高压储水罐15、油管24、水管20 ;所述气管包括第一路气管12、第二路气管27、第三路气管28,所述空气入口1、空气过滤阀3、频率控制器4、气动精密注油泵7通过第一路气管12依次连通,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7还通过油管24分别与油杯5、复合喷雾调节阀10连通;所述空气入口 I还通过第二路气管27与气量调整旋钮8、复合喷雾调节阀10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入口 I还通过第三路气管28与过滤调压阀3、高压储水罐15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储水罐15通过水管20与水量调节旋钮11、复合喷雾调节阀10依次连通,所述复合喷雾调节阀10与复合喷管9连通。所述空气入口 I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第一路气管12、第二路气管27、第三路气管28连接;所述空气入口 I与第一路气管12、第二路气管27、第三路气管28之间还设置电磁阀2。所述气量调整旋钮8设置于复合喷雾调节阀10上。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7还连接排油管26,所述排油管26上具有排油阀22。所述高压储水罐15底部设置液位下限感应器25,所述高压储水罐15顶部设置泄压阀14,所述高压储水罐15底部还连接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上具有排水阀21 ;所述高压储水罐15外部侧壁上还具有液位高度显示管16。通过高压气体经由气体入口 I进入三条分支气管当中,通过第一路气管12将高压气体引入空气过滤阀3过滤空气中的水和杂质,而后通过频率控制器4变成脉冲气流驱动气动精密注油泵7使油杯5当中的植物油通过气动精密注油泵7以每小时几毫升到几十毫升的量输出到复合喷雾调节阀10当中,再通过复合喷管9与高压气体和水进行混合,形成复合油雾喷射到加工区域。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其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气管、频率控制器、油杯、气动精密注油泵、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管、复合喷雾调节阀、水量调节旋钮、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油管、水管;所述气管包括第一路气管、第二路气管、第三路气管,所述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频率控制器、气动精密注油泵通过第一路气管依次连通,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还通过油管分别与油杯、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二路气管与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三路气管与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储水罐通过水管与水量调节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复合喷雾调节阀与复合喷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型微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气管、频率控制器、油杯、气动精密注油泵、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管、复合喷雾调节阀、水量调节旋钮、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油管、水管;所述气管包括第一路气管、第二路气管、第三路气管,所述空气入口、空气过滤阀、频率控制器、气动精密注油泵通过第一路气管依次连通,所述气动精密注油泵还通过油管分别与油杯、复合喷雾调节阀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二路气管与气量调整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入口还通过第三路气管与过滤调压阀、高压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储水罐通过水管与水量调节旋钮、复合喷雾调节阀依次连通,所述复合喷雾调节阀与复合喷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贝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