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334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31
一种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主要解决现有车铣磨机床的尾座在工件变长或变短时不能给予补偿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工作筒(2)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1)内,工作筒(2)后端与螺杆(5)相连接,螺杆(5)上连接有螺母,螺母蜗轮(6)相啮合,内锥套(3)滑动连接在工作筒(2)内,内锥套(3)前端工作筒(2)上连接有挡片(7),工作筒(2)内的螺杆(5)上置有1个以上碟簧(4),碟簧(4)与内锥套(3)后端相接触。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具有能够消除工件热变形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尾座,尤其是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车铣磨机床加工过程中,由工件加工的原因造成工件变长或变短。而现有车铣磨机床的尾座由于结构原因存在在工件变长或变短时不能给予补偿的问题,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车铣磨机床的尾座在工件变长或变短时不能给予补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具有在工件变长或变短时给予补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包括尾座主体、工作筒、内锥套以及碟簧。工作筒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内,工作筒后端与螺杆相连接,螺杆上连接有螺母,螺母蜗轮相啮合,内锥套滑动连接在工作筒内,内锥套前端工作筒上连接有挡片,工作筒内的螺杆上置有I个以上碟簧,碟簧与内锥套后端相接触。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由于采用工作筒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内,工作筒后端与螺杆相连接,螺杆上连接有螺母,螺母蜗轮相啮合,内锥套滑动连接在工作筒内,内锥套前端工作筒上连接有挡片,工作筒内的螺杆上置有I个以上碟簧,碟簧与内锥套后端相接触的优化结构。利用碟簧消除由工件加工造成变长,因而实现工件由加工造成变长或变短的补偿。所以说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具有在工件变长或变短时给予补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尾座主体,2-工作筒,3-内锥套,4-碟簧,5-螺杆,6-蜗轮,7-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附图所示,该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主要包括尾座主体1、工作筒2、内锥套3以及碟簧4。工作筒2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I内,工作筒2后端内通过轴承架连接有螺杆5,螺杆5左端与工作筒2相连接,螺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尾座主体I内后端连接有蜗轮6,螺母与螺杆5相啮合,通过旋转手柄使蜗轮6带动螺母旋转,螺母旋转带动螺杆左右移动,螺杆左右移动带动工作筒2的移动。内锥套3滑动连接在工作筒2内,使内锥套3能在工作筒2内左右移动,顶尖置于内锥套3的锥孔内,内锥套3前端工作筒2上连接有挡片7,由挡片7防止内锥套3脱离工作筒2,工作筒2内的螺杆5上套有2个碟簧4,碟簧4与内锥 套3后端相接触,由碟簧4的变形补偿由加工造成工件变长或变短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包括尾座主体(1)、工作筒(2)、内锥套(3)以及碟簧(4),其特征在于:工作筒(2)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1)内,工作筒(2)后端与螺杆(5)相连接,螺杆(5)上连接有螺母,螺母蜗轮(6)相啮合,内锥套(3)滑动连接在工作筒(2)内,内锥套(3)前端工作筒(2)上连接有挡片(7),工作筒(2)内的螺杆(5)上置有1个以上碟簧(4),碟簧(4)与内锥套(3)后端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铣磨机床补偿尾座,包括尾座主体(I)、工作筒(2)、内锥套(3)以及碟簧(4),其特征在于工作筒(2)滑动连接在尾座主体(I)内,工作筒(2)后端与螺杆(5)相连接,螺杆(5)上连接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伟张红燕张爱凤陈浩白帆郭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齐一机工业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