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有标定块支撑架,通过螺钉依次连接在标定块支撑架下面的光刻模板夹块和光刻模板夹片,光刻模板夹块和光刻模板夹片之间夹带有光刻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使用,充分结合检测仪的结构实际,尤其是闭口间隙检测工位压料机构、端面定位机构及环规尺寸的实际,以带有高精度透光缝宽的光刻模板作为基准件,为检测仪中用于活塞环闭口间隙测量的CCD传感器提供精确的像素当量的溯源基准,从而实现了用于闭口间隙检测的CCD传感器的准确标定,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标定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对活塞环成品进行检测用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ロ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
技术介绍
活塞环的漏光度是指将被测活塞环压入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观察两者的结合情况,对沿其接触圆周可能存在的、允许特定強度光束通过的缝隙的统计信息即为漏光度。漏光度实际上是活塞环在工作时与活塞、气缸壁结合的气密性的表象,因易于检测,通常将漏光度信息作为衡量活塞环质量的指标之一。活塞环的闭ロ间隙即被压入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后,活塞环闭ロ处缝隙的尺寸。如图1所示,将活塞环2置于标准环规I内,检查活塞环2的闭ロ间隙3和漏光光缝4的尺寸。活塞环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漏光度和闭ロ间隙直接影响着发动机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尾气排放质量。国家标准对这两项參数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在出厂前对活塞环进行逐片检验,剔除不合格品。而活塞环是大批量产品,市场需求极大,这给检测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国内仍多采用人工方法检测。如图2所示,将活塞2环放在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I内,用光源5从下向上照射活塞环2外壁与标准环规I的结合圆周,手动旋转环规1,用肉眼6观察活塞环闭ロ间隙和整个圆周的漏光并估算总的漏光弧长与分布情況。人工检测必然引入检测者的主观因素,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检测效率低,并且长期工作会对工人视カ造成损害。1988年江苏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陈廷全设计的“内燃机活塞环漏光度检测仪”(申请号CN8821939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检测活塞环漏光度的工作強度。沿活塞环与环规的结合圆周均匀阵列72个发光器件作为静触头,用光电传感器作为动触头探测漏光度,其分辨カ仅为5°,对于细微光缝和点状漏光无法判別。另外该专利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活塞环压入环规,仍不能摆脱对人的依赖,工作成本高且效率受到限制。1994年四川省涪陵市(现重庆市涪陵区)海陵内燃机配件总厂摩托车分厂张同玉设计的“内燃机活塞环质量自动检测及其自动分选装置”(申请号CN93238721.7),是ー套可以同机检测活塞环漏光度和闭ロ间隙两项指标的装置。该专利技术中提到用光学CCD检测漏光度,在当时是ー种大胆的构想。其构想的布局是通过反射镜的转向,让CCD相机距离环规一定远处一次拍摄活塞环与环规的结合情况。但其结构图中反射镜的位置以及中央支柱的存在都表明,该结构是无法一次性获取活塞环全圆周完整信息的。另外,由于活塞环漏光缝隙十分微弱,C⑶若不处于局部光缝正上方,难以捕获漏光信息。现有的人工检测也证明了这ー点。此外还有一些院所设计的活塞环检测仪器,或者原理存在缺陷不能满足检测的准确性、重复性,或者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或者不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活塞环。此外,以往设计多采用单エ位、环规旋转而传感器固定的方法,检测效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图3所示的是ー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活塞环漏光度与闭ロ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整机采用水平工作台结合可移动悬臂梁的整体结构,悬臂梁挂载触摸屏为工人提供直观便捷的可视化操作界面。整机电气系统主体设置于水平工作台下方,视觉效果友好美观。并且以圆形转盘19为中心的三エ位结构设计,ーエ位执行储料、进料、闭ロ间隙測量功能;ニエ位为漏光度检测エ位;三エ位(配合外设的接料架)完成卸料、分选功能。三个エ位基于时间并行工作。中央圆形转盘19上等间距固定三个标准环规1,中间与下方的传动机构连接,受驱动部件作用可按预定模式转动以实现エ序的循环递迸。具体包括有机架20,所述的机架20的顶部平面构成水平工作台21,所述的水平工作台21上面分别设置有悬臂梁22,连接在悬臂梁22上的触摸屏23,用于储存活塞环2的储料机构,位于储料机构的下面用于推动储料机构最下层的一片活塞环2水平向前方检测单元移动的推料板24,所述的推料板24由设置在水平工作台21下面的推料气缸25驱动,设置于储料机构和推料板24的前方检测单元的圆形转盘19,所述的圆形转盘19是由圆形转盘驱动机构驱动的可旋转地嵌入在水平工作台21上,所述的圆形转盘19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的水平工作台21的上、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圆形转盘19的前方设置有对检测后的活塞环2进行分选的分选机构26,所述的圆形转盘19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嵌入有三个标准环规1,每ー个标准环规I为ー个エ位,并随圆形转盘19的顺时针旋转而构成三个移动的エ位,其中旋转至与所述的 推料板24相对应的ー个标准环规I构成用于检测活塞环2闭ロ间隙的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这时与所述的分选机构26相对应的另ー个标准环规I构成用于将活塞环2从圆形转盘19卸载移出的卸料エ位,而余下的ー个标准环规I构成用于检测活塞环2漏光度的漏光度检测エ位,所述的推料板24的移动方向与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的中心及卸料エ位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水平工作台2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28和第二安装平台29,所述的第一安装平台28上安装有与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相对应的用于摄取活塞环2闭ロ间隙信息的第一 (XD传感器30。所述的用于检测活塞环2闭ロ间隙的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包括有位于嵌入在圆形转盘19内的标准环规I正上方的压料机构和位于该标准环规I正下方的用于对被测活塞环2进行端面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压料机构包括有设置在第二安装平台29上面的由控制单元驱动的压料气缸32,压料气缸32的压料驱动杆33依次贯穿第二安装平台29、设置在第一安装平台28上的直线轴承34且后端部连接压料圆盘35,所述的压料圆盘35上与所述的第一 CCD传感器30的镜头相对应处形成有第一透光ロ 36,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有位于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中的标准环规I下面的端面定位圆盘37,连接在端面定位圆盘37下端面的关节轴承38,所述的关节轴承38通过ー连接杆39与由控制单元驱动的电磁铁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上套有弹簧40,所述的端面定位圆盘37上与所述的压料圆盘35上第一透光ロ 36相对应的形成有第二透光ロ 41,所述的端面定位圆盘37的下面还设置有与第一透光ロ 36和第二透光ロ 41相对应的平板光源42,所述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中的压料气缸32、压料圆盘35、标准环规1、端面定位圆盘37、关节轴承38以及连接杆39的中心在同ー轴线上。所述的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的工作过程为推料板24将被测活塞环2从储料机构推出到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后返回,活塞环悬置于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中的标准环规I正上方的两导料板43之间,闭ロ间隙检测エ位27中的标准环规I正上方的压料圆盘35在压料气缸32的带动下将活塞环压入标准环规I中。用于闭ロ间隙测量的第一 C⑶传感器30和平板光源42分别处于被测活塞环闭ロ间隙3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端面定位圆盘37靠弹簧40弹カ贴合在标准环规的下表面,其中心轴线与标准环规I的轴线重合。压料圆盘35和端面定位圆盘37在对应被测活塞环闭ロ间隙3处分别形成有第一透光ロ 36和第二透光ロ 41,用于活塞环2被压入检测位后在平板光源42和第一 CXD传感器30之间通过活塞环2的闭ロ间隙3形成光通路。闭ロ间隙测量时,通过第一 CXD传感器30采集闭ロ间隙图像,经处理后得出闭ロ间隙尺寸。光学成像原理告诉我们,同一尺寸在物距不同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同。所述的检测仪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标定块支撑架(9),通过螺钉(14)依次连接在标定块支撑架(9)下面的光刻模板夹块(10)和光刻模板夹片(13),所述的光刻模板夹块(10)和光刻模板夹片(13)之间夹带有光刻模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标定块支撑架(9),通过螺钉(14)依次连接在标定块支撑架(9)下面的光刻模板夹块(10)和光刻模板夹片(13),所述的光刻模板夹块(10)和光刻模板夹片(13)之间夹带有光刻模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定块支撑架(9)为矩形平板结构,在该矩形平板的两侧沿轴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漏光开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在光刻模板夹块(10)沿轴线的两端与所述的标定块支撑架(9)上的第一漏光开口(12)相对应的形成有第二漏光开口(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刻模板夹块(10)的高度等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在检测活塞环闭口间隙时压料气缸(32)下压后,压料圆盘(35)下表面到所对应的标准环规(I)上端口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刻模板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兰太吉,赵娜,孙妍,刘新波,栗琳,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