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固体粉末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275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级固体粉末的制备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备的固体粉末颗粒可作为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的示踪粒子,属于航空航天实验技术领域。包括固体粉末与气流混合及初步冲击装置和气流粉碎及漩涡分离筛选装置;气流粉碎及漩涡分离筛选装置包括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装置和二级气流粉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成本低、稳定可靠、工艺简单;且为分块、分级和局部循环的结构形式,输入与输出之间形成了完全封闭式的结构,保证携带示踪粒子的气流能够稳定和流畅的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纳米级固体粉末的制备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备的固体粉末颗粒可作为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的示踪粒子,属于航空航天实验

技术介绍
风洞实验中的流动显示和流动测量技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现象的观测和实验数据的获取,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以下简称PIV)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全场测量技术,将流动显示和流动测量技术相结合,其基本工作过程是在被测流场中均匀播撒特定浓度的示踪粒子,用脉冲激光器和片光源生成的片光照明流场,使用相机拍摄两次或多次曝光的流场图像,采用互相关法计算每个判读区内粒子群的统计平均位移,再根据激光器曝光时间间隔计算流场的二维速度。对于PIV技术而言,被研究的流体中示踪粒子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示踪粒子会跟随流场一起运动,其运动情况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流场信息。影响示踪粒子跟随性的主要参数是粒子的直径和密度,由于在粒子对流场的响应时间表达式中,密度为一次因子而直径为二次因子,因此获得低至微米量级甚至纳米量级的示踪粒子是粒子制备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现阶段风洞实验中常用的示踪粒子有两类,一类是油雾示踪粒子,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级固体粉末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粉末与气流混合及初步冲击装置和气流粉碎及漩涡分离筛选装置;?固体粉末与气流混合及初步冲击装置包括圆柱罐体(3)、圆盘顶盖(8)、入口管道A(1)和出口管道(2),入口管道A(1)的末端带有喷嘴(4);?圆柱罐体(3)内的底层装有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入口管道A(1)穿过圆盘顶盖(8)后其上的喷嘴(4)进入到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中;出口管道(2)的气流入口部位位于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的上方,出口管道(2)穿过圆盘顶盖(8),出口管道(2)的出口部位位于圆盘顶盖(8)的上方;?圆柱罐体(3)和圆盘顶盖(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用O型铜圈进行密封;四...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级固体粉末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粉末与气流混合及初步冲击装置和气流粉碎及漩涡分离筛选装置; 固体粉末与气流混合及初步冲击装置包括圆柱罐体(3)、圆盘顶盖(8)、入口管道A(I)和出口管道(2),入口管道A(I)的末端带有喷嘴⑷; 圆柱罐体⑶内的底层装有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入口管道A(I)穿过圆盘顶盖(8)后其上的喷嘴(4)进入到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中;出口管道(2)的气流入口部位位于待粉碎的固体粉末(5)的上方,出口管道(2)穿过圆盘顶盖(8),出口管道(2)的出口部位位于圆盘顶盖(8)的上方; 圆柱罐体(3)和圆盘顶盖(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用O型铜圈进行密封;四个入口管道A(I)和三个出口管道⑵分布在圆盘顶盖⑶上; 气流粉碎及漩涡分离筛选装置包括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装置和二级气流粉碎装置;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装置为带有回流通道(10)的圆柱罐体(17),其中心空腔为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腔(11);入口管道B (12)从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装置的底部穿过回流通道(10)进入到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腔(11)中,入口管道B (12)的末端带有超音速喷嘴B(13);入口管道B(12)有三个,圆周均布在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装置的底部;在回流通道(10)顶部设置回流入口(15),回流入口(15)均布在一级气流粉碎和漩涡分离腔(11)的上部的侧壁中,在回流通道(10)底部设置回流出口(16),与三个超音速喷嘴B(13)均布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湛王宏伟陈丁郭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