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矫专利>正文

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992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2:39
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包括主架体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的成球机构、上端敞口的成球桶,该成球桶设置于该成球机构的下方,该成球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的可合成整球面的成球瓣以及控制该成球瓣张/合的驱动机构,该成球桶内表面与该成球瓣的张/合轨迹相配适,该成球桶包括可定向滑动的可动半桶和固定装配的固定半桶,该成球桶下方设有接料斗,该成球桶与该接料斗之间装配有可沿水平面移动的底槽板,该底槽板的上表面贴合该成球桶底面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球机在每一个加工单位所加工的茶叶数量更多,茶球中的茶叶的结紧度更高,茶叶的成型速度更快,既提高了茶叶的生产品质,也有效地减少了加工单位的重复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球,特别是指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
技术介绍
乌龙茶的制备工艺包括成球工序。传统的成球工序是通过人工将适量茶叶放入茶巾中,再通过人工踩压搓揉或者借助机械碾压将茶巾内的茶叶揉捻成球形,再将茶球解开,重复揉捻和解开步骤若干次才完成揉捻工序;这样的揉捻工序所需要的人力投入大,加工者的劳动量也非常大,生产效率也十分低下,不能进行批量生产。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过相应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专利技术和技术专利的同日申请(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220304485. X”,名称为“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210215180. 6”,名称为“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已提交的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茶叶成球效果,但是该成球机的结构限制,成球机每一次的茶叶进料量较小,这就使得揉捻时茶球的结紧度较为不足,这就需要通过增加成球工序的重复次数以达到所需的加工效果,其生产效率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揉捻加工时茶球的结紧度较为不足、生产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包括主架体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的成球机构、上端敞口的成球桶,该成球桶设置于该成球机构的下方,该成球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的可合成整球面的成球瓣以及控制该成球瓣张/合的驱动机构,该成球桶内表面与该成球瓣的张/合轨迹相配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球桶包括可定向滑动的可动半桶和固定装配的固定半桶,该成球桶下方设有接料斗,该成球桶与该接料斗之间装配有可沿水平面移动的底槽板,该底槽板的上表面贴合该成球桶底面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包括主架体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的成球机构、上端敞口的成球桶,该成球桶设置于该成球机构的下方,该成球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的可合成整球面的成球瓣以及控制该成球瓣张/合的驱动机构,该成球桶内表面与该成球瓣的张/合轨迹相配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球桶包括可定向滑动的可动半桶和固定装配的固定半桶,该成球桶下方设有接料斗,该成球桶与该接料斗之间装配有可沿水平面移动的底槽板,该底槽板的上表面贴合该成球桶底面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还装配有进料室,该进料室设有可使所述可动半桶进出的连通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乌龙茶自动揉捻成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室还装有可上下翻转的压盖,该压盖水平布置时的一侧沿邻接于所述连通门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乌龙茶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矫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