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502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粗糙部。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具有一第二粗糙部。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连结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框胶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粗糙部及第二粗糙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封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本身并无公害问题且取得容易,永不竭尽,故太阳能成为重要替代性能源之一。较常应用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其经由太阳光照射后,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繁多,诸如娃基(silicon-based)太阳能电池元件、半导体化合物(compound semiconductor)太阳能电池元件或有机(organic)太阳能电池元件、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能的因素除了材料本身之外,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若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不密闭,水气、灰尘可能会侵入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元件得使用效能与寿命。再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结构内存有电解质,若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不佳,则电解质可能流出而造成太阳能电池元件损坏以及生产的产率下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能够促进封装的密闭性,进而提升元件的可靠度与效能,实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封装的密闭性,进而提升元件的可靠度与效能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框 胶。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粗糙部。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具有一第二粗糙部。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连结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框胶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粗糙部及第二粗糙部。在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含硅基太阳能电池元件、半导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元件或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含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0.1微米。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粗糙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0.1微米。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形成一密闭空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与第二粗糙部相互对位或相互错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与该第二粗糙部的面积大小相等或不相等。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或第二粗糙部为连续或不连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或第二粗糙部通过激光加工、机械加工、化学反应或半导体制作工艺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或第二粗糙部包含一沟槽。沟槽的剖面例如为U形、V形、锯齿型或矩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粗糙部或第二粗糙部包含一图案。承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中,框胶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连结, 并且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框胶连结处设有粗糙部。通过粗糙部的设置,可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接触面积,而强化框胶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连结强度,进而促进太阳能电池封装的密闭性,并提升元件的可靠度与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示意图2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粗糙部与第二粗糙部的多种态样的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la、lb、lc、2 :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11,21 :第一基板111,211 :第一表面112、112c、212 :第一粗糙部12、22 :第二基板121,221 :第二表面122、122a、122b、122c、222 :第二粗糙部13、23 :框胶14:太阳能电池元件24:第一电极25:第二电极26 电解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I的示意图。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I包含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以及一框胶13。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I更包含一太阳能电池元件14,其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于此以其设置于第二基板 12为例。本专利技术不特别限制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I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4的种类,其可例如为硅基太阳能电池元件、半导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元件、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于此,太阳能电池元件14以半导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元件为例, 例如为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元件。本专利技术不特别限制第一基板11的材质,其可例如为硅基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 金属基板、高分子薄膜或塑胶基板等。第一基板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第一表面111具有一第一粗糙部112 (如放大图所示)。第一粗糙部112的表面粗糙度(Ra)可例如大于O.1 微米,由于第一表面111具有粗糙部112,故增加了框胶13与第一表面111的粗糙部112结合的表面积,故使得框胶13与第一基板11的连结强度产生较佳的效果。其中,第一粗糙部 112可通过激光切割加工、机械加工(例如铣床、磨砂轮或CNC加工等)、化学反应或半导体制作工艺而形成,只要能加大第一表面111的粗糙程度即可。第一粗糙部112包含一沟槽, 其剖面可例如为U形、V形或矩形,在此以多个V形为例。另外,第一粗糙部112也可包含其他图案,例如图2所示,第一粗糙部112剖面为一 U形,且框胶13在设置时,一部分流到第一粗糙部112内,由此还可防止框胶13发生溢胶现象,并且通过框胶13与第一粗糙部112的咬合而增加连结度。上述的U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V形、矩形或锯齿型。上述第一粗糙部112的特征也可应用于第二粗糙部122,于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不特别限制第二基板12的材质,其可例如为硅基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 金属基板、高分子薄膜或塑胶基板等。第二基板12具有一第二表面121,第二表面121与第一表面111相对设置。第二表面121具有一第二粗糙部122 (如放大图所示)。第二粗糙部122的表面粗糙度可例如大于O.1微米,由于第二表面121具有粗糙部122,故增加了框胶13与第二表面121的粗糙部122结合的表面积,故使得框胶13与第二基板12的连结强度产生较佳的效果。其中,第二粗糙部122可通过激光加工、机械加工(例如铣床、磨砂轮或CNC加工等)、化学反应或半导体制作工艺而形成,只要能加大第二表面121的粗糙程度即可。第二粗糙部122包含一沟槽,其剖面可例如为U形、V形、矩形或锯齿状,于此以多个 V形为例。另外,第二粗糙部122也可包含其他图案。框胶13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并连结于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并且框胶13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粗糙部112及第二粗糙部122,意即框胶13至少部分与第一粗糙部112及第二粗糙部122连结。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以及框胶13形成一密闭空间以保护框胶13内的太阳能电池元件。框胶13可包含具有防水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的材料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粗糙部112与第二粗糙部122可具有多种态样,以下举例说明。 为方便说明,以下举例的附图为当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对位设置后,第一粗糙部112 与第二粗糙部122投影至一平面的示意图,且第一粗糙部112以实线表示,第二粗糙部122 以虚 线表示。如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I的第一粗糙部112与第二粗糙部122完全相同且重叠,即第一粗糙部112与第二粗糙部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含: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粗糙部;第二基板,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具有第二粗糙部;以及框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连结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框胶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一粗糙部及该第二粗糙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包含 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粗糙部; 第二基板,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具有第二粗糙部;以及 框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连结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框胶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一粗糙部及该第二粗糙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包含硅基太阳能电池元件、半导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元件或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包含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中该第一粗糙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O.1微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其中该第二粗糙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O.1微米。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东徐伟伦
申请(专利权)人:造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