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180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偏振片、上基板、中间部分、下基板和下偏振片;其位置按照入射光线通过顺序由下至上依次为下偏振片、下基板、中间部分、上基板和上偏振片;中间部分的组成为蓝相液晶(BPLC)、第一Pixel电极、第二Pixel电极、细缝,绝缘层、Common电极和凸起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入细缝结构和底面Common电极,通过Pixel电极与Common电极形成的边缘场,有效地增加电极上方的光透过率,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蓝相液晶显示器的光利用率。同时,可以将Pixel电极与其下方的Common电极作为存储电容使用,减少单独存储电容的制作,提高了蓝相液晶显示器的实际开口率(透光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是一种液晶显示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增大蓝相液晶(BPLC)显示器透过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蓝相液晶显示器具有毫秒以下的响应时间、视角宽和对比度高的特点,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取向层,也不需要对液晶层厚度做很严格的限制,制作成本低,制造工艺更简单,从而被认为最有潜力成为下一代液晶显示器。传统蓝相液晶显示器是以共面转换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极形式来进行驱动的,需要制作存储电容来获得高的电压保持率,由于在电极和制作存储电容的区域只有少量的光透过,并且驱动电压也比较高。采用带有细缝的像素电极和在像素电极下方设置公共电极,形成电极上方的透光和像素电极下的存储电容,增大了透光区域,提高了透光率,但是驱动电压,相比传统共面转换的驱动电极结构增大了。为了降低驱动电压,人们曾提出采用凸起物和凸起的电极结构来降低驱动电压,并通过优化凸起物形状,获得了较高的透过率和较低的驱动电压,但是由于整个像素还是需要制作额外的存储电容来保持电压,所以整体的透光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提高光利用率的装置,同时驱动电压与传统共面转换电极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包括:上偏振片、上基板、中间部分、下基板和下偏振片;?其位置按照入射光线通过顺序由下至上依次为下偏振片、下基板、中间部分、上基板和上偏振片;中间部分的组成为蓝相液晶(BPLC)、第一Pixel电极、第二Pixel电极、细缝,绝缘层、Common电极和凸起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包括上偏振片、上基板、中间部分、下基板和下偏振片; 其位置按照入射光线通过顺序由下至上依次为下偏振片、下基板、中间部分、上基板和上偏振片;中间部分的组成为蓝相液晶(BPLC)、第一 Pixel电极、第二 Pixel电极、细缝,绝缘层、Common电极和凸起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相液晶显示器装置,其特征为其中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中间部分为以下两中分布方式任一 分布方式一下基板的上表面上均勻间隔分布有凸起物,Common电极覆盖在凸起物上,绝缘层覆盖在Common电极和下基板上,第一 Pixel电极与第二 Pixel电极交相覆盖在均匀间隔的凸起物上面的绝缘层上面,第一 Pixel电极或第二 Pixel电极在凸起物上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存在细缝;第一Pixel电极与第二Pixel电极加极性相反电势,蓝相液晶填充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空隙; 或者,分布方式二 下基板的上表面为等间距排列条形Common电极,下基板的空白部分和Common电极上面覆盖一层绝缘层,绝缘层进行压平处理,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宝栗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