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制剂活性成分体外溶出方法和药物体外溶出装置。主要用 于药物制剂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控制、溶出标准制定、制剂间生物等效性评价;属于药物领 域。
技术介绍
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是事关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对于创新药物而言,可以通过 药理、毒理、临床试验、药物质量标准等保证药物安全有效,药物上市后批间,仿制药物厂家 之间则只能通过药物的质量标准及GMP保证药物安全有效。药物原料的质量标准主要考滤 物质基础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标准除了考滤物质基础的控制外,还要通过体外溶出控制药 物的体内暴露,以期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体外溶出来控制体内 溶出,进而控制药物的体内吸收和药物暴露,但是现行各国药典的体外溶出方法由于存在 模式上的缺陷,无法通过体外溶出来控制体内溶出,药物体内外溶出不相关。这种模式的缺 陷体现在溶出条件的缺陷和标准的缺陷。现行药典方法采用不同的溶出条件来满足相同的 通用标准这一模式,首先溶出条件与体内生理状态的溶出条件完成不一致,现行方法体外 溶出可以采用不同种类和体积的溶出介质、不同的搅拌速率等溶出条件,而体内生理状态 下,胃肠道内的溶出液为胃液和肠液,体积也相对固定,胃肠道的运动也基本一致;其次溶 出标准与体内实际情况完全不一致,也没有考虑是否可以反映药物暴露这一重要因素,现 行标准为通用的标准,而实际情况是不同药物由于溶解性不同,在体内的溶出有些快于通 用标准,有些慢于通用标准,而且从专利技术人提出的临界吸收速率(NADECAR)理论考虑,要保 证药物制剂间药物暴露相同,其要求的吸收速率、溶出速率也各不相同。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物制剂活性成分个性化体外溶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药物制剂活性成分在生物体体内溶出行为,制剂活性成分体外溶出速率不小于药物活性成分的临界吸收速率;在线检测溶出的药物活性成分;所述的临界吸收速率是指当药物活性成分的吸收速率远大于消除速率的前提下,当吸收速率的大小对药物活性成分的暴露量无影响时的吸收速率临界值;所述的临界吸收速率由以下步骤模拟推算得到:按单室模型血管外途径给药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C=kaFXoV(ka-k)(e-kt-e-kat)其中,C为体内药物浓度;K为消除速率常数;Ka为吸收速率常数;F为生物利用度;V为表观分布容积;t为时间,X0为给药量;上述公式中,对于一种药物,K、V与制剂无关,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中高通透性药物,制剂对F的影响忽略,当K、V、F和X0为定值,在不同Ka下,作C?t曲线;计算出Cmax,得出Cmax随Ka增大而增大,且Ka》K时,Cmax随Ka增大而增大的幅度变小;当Ka取值为Ka0,Ka0增大到Ka1,而满足(Ka1?Ka0)*100%/Ka0≥50%时,对应的Cmax0增大到Cmax1,且满足(Cmax1?Cmax0)*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制剂活性成分个性化体外溶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药物制剂活性成分在生物体体内溶出行为,制剂活性成分体外溶出速率不小于药物活性成分的临界吸收速率;在线检测溶出的药物活性成分;所述的临界吸收速率是指当药物活性成分的吸收速率远大于消除速率的前提下,当吸收速率的大小对药物活性成分的暴露量无影响时的吸收速率临界值;所述的临界吸收速率由以下步骤模拟推算得到按单室模型血管外途径给药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出行为是在包括模拟体内介质、胃肠内胃肠液体积、胃肠道运动和药物吸收在内的溶出条件中实现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是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胶囊、缓释制剂或包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检测仪器包括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中一种或几种。6.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泽能,陈传品,余鹏,郭歆,刘智,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