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对药片的溶解率进行测试的万用溶出仪,每个溶杯中均设有一个搅拌桨,每个搅拌桨均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搅拌轴的上端外套轴套且穿过驱动头支撑板上的孔与驱动头连接;水箱的正后方设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加热箱底板;搅拌轴的正后方设置气簧和三根直管,气簧和三根直管的上端均连接驱动头支撑板、下部分均插入加热箱内、下端均与加热箱底板连接;直管内腔中设有两个轴向上下布置的直线轴承;驱动轴的下端套入两个直线轴承中、上端固接驱动头支撑板;驱动头支撑板的下部设有可锁定驱动头的弹簧锁杆机构;由气簧带动实现驱动头垂直升降,确保搅拌轴和溶杯始终同心,提高测试的精度及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片检测仪器,具体是对药片的溶解率进行测试的溶出仪。
技术介绍
药片溶出测试包括旋转速度大小、温度高低、搅拌桨尺寸、搅拌轴中心和溶出杯中心位置同心等。现有的溶出仪结构包括8-12个溶杯,搅拌桨伸在溶杯中,搅拌桨通过与其连接的搅拌轴在驱动头的驱动下在溶杯中搅拌,其缺陷是由于驱动头的定位不准确,导致搅拌轴中心位置和溶杯中心位置在一次运行后很难再保证同心,经常要通过人工重新调整搅拌轴的中心位置,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重新调整后仍然难保证搅拌轴中心和溶杯中心同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测试的精度及效率均高的万用溶出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最上部是驱动头支撑板,最下部是底座,底座上固定设置水箱,有8 12个溶杯按前后两行布置且悬挂在水箱内,溶杯的轴心垂直于驱动头支撑板,每个溶杯中均设有一个搅拌桨,每个搅拌桨均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搅拌轴的上端外套轴套且穿过驱动头支撑板上的孔与驱动头连接;水箱的正后方设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加热箱底板;搅拌轴的正后方设置气簧和三根直管,气簧和三根直管的上端均连接驱动头支撑板、下部分均插入加热箱内、下端均与加热箱底板连接;三根直管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气簧由前向后倾斜设置且位于三根直管的中间;驱动头包括马达、皮带和齿轮,每个搅拌轴的上端分别套装一个齿轮,所有的齿轮均通过皮带与马达相连接,马达连接PLC控制器;直管内腔中设有两个轴向上下布置的直线轴承;驱动轴的下端套入两个直线轴承中、上端固接驱动头支撑板;驱动头支撑板的下部设有弹簧锁杆机构,当驱动头下降至底部位置时,弹簧锁杆机构可锁定驱动头。本技术由气簧带动,实现驱动头垂直升降,确保搅拌轴和溶杯始终同心,由PLC控制器控制搅拌轴的工作,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及效率。同时,本技术功能齐全,适宜于各种药片的溶解率测试。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I去掉加热箱3后的局部后视图;图3为图2中气簧下支架3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直管13内部局部结构剖视图;图5是在图I的右前方所见的气簧2、驱动头6、驱动轴21、上支架17、加热箱底板22以及弹簧锁杆机构7的连接结构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中1. PLC液晶触摸屏;2.气簧;3.加热箱;4.搅拌桨;5.溶杯;6.驱动头;7.弹簧锁杆机构;8.搅拌轴;9.溶杯架;10.水箱;11.底座;12.轴套;13.直管;14.PLC控制器;15.锁孔块;16.夹板;17.上支架;18.齿轮;19.皮带;20.马达;21.驱动轴;22.加热箱底板;23.支撑块;24.手柄;25.橡胶垫片;26.弹簧;27.锁杆;28.直线轴承;29.直角孔板;30.螺栓;31.驱动头支撑板;32.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本技术最上部是驱动头支撑板31,最下部是底座11,在底座11上固定安装水箱10,有8 12个溶杯5悬挂在水箱10内,在水箱10上表面处安装溶杯架9,溶杯5的开口朝上,溶杯5的开口处悬挂在溶杯架9上。8 12个溶杯5按前后两行布置,且溶 杯5的中心轴垂直于驱动头支撑板31,在每个溶杯5中均设置一个搅拌桨4,每个搅拌桨4均固定连接搅拌轴8的下端,搅拌轴8的上端外套轴套12,并且搅拌轴8的上端穿过驱动头支撑板31上的孔与驱动头6相连接,搅拌轴8的轴心与溶杯5的轴心同心。在水箱10的正后方安装加热箱3,加热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加热箱底板22。在驱动头支撑板31的正前面上固定PLC液晶触摸屏1,便于人工观察。如图I和图2,在搅拌轴8的正后方设置气簧2和三根直管13,气簧2是一种常规的利用密闭容器中空气的可压缩性制成的弹簧。气簧2和三根直管13的上端均连接驱动头支撑板31,气簧2和三根直管13的下部分均插入加热箱3内,并且气簧2和三根直管13的下端均与加热箱3底部的加热箱底板22连接。三根直管1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等腰三角形顶点处的直管13位于最后部,气簧2位于三根直管13的中间,气簧2由前向后倾斜安装。如图2,驱动头6安装在驱动头支撑板31的上表面上,驱动头6包括马达20、皮带19和齿轮18,每个搅拌轴8的上端分别套装一个齿轮18,所有的齿轮18均通过皮带19与马达20相连接,连接时,可通过一根或两根皮带19将各个齿轮18的传动串接在一起,由马达20通过皮带19和齿轮18同时带动所有的搅拌轴8旋转。在驱动头支撑板31的上表面上还安装PLC控制器14,PLC控制器14分别连接马达20和PLC液晶触摸屏I。如图3,气簧2的上端通过上支架17固定连接在驱动头支撑板31上,下端通过下支架32固定连接在加热箱底板22上。上支架17和下支架32的结构相同,均由2个直角孔板29和连接2个直角孔板29的I个螺栓30组成,直角孔板29固定在驱动头支撑板31上和加热箱底板22上,气簧2的下端套在螺栓30上,可旋转地连接螺栓30,。如图4,直管13内腔中安装两个直线轴承28,两个直线轴承28在轴向上下布置,两个直线轴承28紧密贴合地套接在直管13中,直管13的上部分连接驱动轴21,驱动轴21的下端套入两个直线轴承28中,驱动轴21的上端固定在驱动头支撑板31上,在直管13顶部设置橡胶垫片25。如图I、图5、图6所示,在驱动头支撑板31的下部设置弹簧锁杆机构7,弹簧锁杆机构7由两块支撑块23、一个弹簧26、锁杆27、手柄24和锁孔块15组成,两个支撑块23前后间隔布置于右侧两列轴套12之间,并且两个支撑块23固定连接驱动头支撑板31,锁杆27水平放置,穿过两个支撑块23上的孔,空套在孔中,在锁杆27的前端连接手柄24,在锁杆27的后部分套装弹簧26,弹簧26位于支撑块23及锁孔块15之间,锁孔块15上开有锁孔,锁孔块15固定在夹板16上,夹板16紧固在位于气簧2右侧的直管13的上部。当驱动头6下降至底部分位置时,锁杆27的轴心与锁孔块15上的锁孔的中心同轴,锁杆27可进入锁孔,可锁定驱动头6。本技术在进行药片溶出测试时,通过手柄24向外拉动弹簧锁杆7,驱动头6解锁,气簧2对驱动头6作用向上的力,由于直管13的限制,驱动轴21只能垂直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驱动头6自动向上垂直升起;用手轻轻往下拉动驱动头6,驱动头6就会很轻松地下降,当锁杆27下降到达锁孔时,由弹簧26的弹力作用在锁定位置;水箱10中通入循环的恒温流水,将药物放入装有溶媒的溶杯5中,由PLC控制器14控制马达20,通过皮带19传动带动搅拌轴8及搅拌桨4转动,药物开始溶解,一定时间间隔后可取出样品,由此实现驱动 头6的垂直升降运动,搅拌轴8的中心和溶杯5的中心位置在一次运行后仍保持同心。PLC控制器14控制搅拌轴8旋转速度的大小、时间等,相应的参数可通过PLC液晶触摸屏I显示,从而大大提高测试的精度及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万用溶出仪,其最上部是驱动头支撑板(31),最下部是底座(11),底座(11)上固定设置水箱(10),有8 12个溶杯(5)按前后两行布置且悬挂在水箱(10)内,溶杯(5)的轴心垂直于驱动头支撑板(31),每个溶杯(5)中均设有一个搅拌桨(4),其特征是每个搅拌桨(4)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用溶出仪,其最上部是驱动头支撑板(31),最下部是底座(11),底座(11)上固定设置水箱(10),有8~12个溶杯(5)按前后两行布置且悬挂在水箱(10)内,溶杯(5)的轴心垂直于驱动头支撑板(31),每个溶杯(5)中均设有一个搅拌桨(4),其特征是:每个搅拌桨(4)均固定连接搅拌轴(8)的下端,搅拌轴(8)的上端外套轴套(12)且穿过驱动头支撑板(31)上的孔与驱动头(6)相连接;水箱(10)的正后方设有加热箱(3),加热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加热箱底板(22);搅拌轴(8)的正后方设置气簧(2)和三根直管(13),气簧(2)和三根直管(13)的上端均连接驱动头支撑板(31)、下部分均插入加热箱(3)内、下端均与加热箱底板(22)连接;三根直管(1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气簧(2)由前向后倾斜设置且位于三根直管(13)的中间;驱动头(6)包括马达(20)、皮带(19)和齿轮(18),每个搅拌轴(8)的上端分别套装一个齿轮(18),所有的齿轮(18)均通过皮带(19)与马达(20)相连接,马达(20)连接PLC控制器(14);直管(13)内腔中设有两个轴向上下布置的直线轴承(28);驱动轴(21)的下端套入两个直线轴承(28)中、上端固接驱动头支撑板(31);驱动头支撑板(31)的下部设有弹簧锁杆机构(7),当驱动头(6)下降至底部位置时,弹簧锁杆机构(7)可锁定驱动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克·李,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禄根仪器镇江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