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壳体,特别是支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937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0:59
支承壳体,特别是支承板,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的穿孔,该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包括装入到穿孔中的外圈,其中,外圈(4)利用两个径向向外延伸的边沿(5、7)以扣握支承壳体(2)的方式固定在穿孔(3)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制造上述支承壳体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壳体,特别是支承板,其具有至少一个不可分的轴承座,该轴 承座由用于容纳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的穿孔和装入到该穿孔中的外圈形成。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支承壳体各自的支承板用于轴的、例如传动轴的至少是径向的支撑。 支承壳体能够要么实施为包住结构的壳体,或要么就实施为如下支承板,该支承板建造为 独立的构件。不依赖于此地,支承壳体,正如现在具体实施的一样,具有如下穿孔,滑动轴 承或滚动轴承利用其外圈装入到该穿孔中。这种近似板式地构造的支承壳体例如由DE 19961224A1公知。支承壳体具有构造在板材件上的、无切削地成形的基体,在该基体中构造 有穿孔,第二板装入到该穿孔中,该板具有呈套管式的段,利用该呈套管式的段,第二板穿 过构造在基体上的穿孔。这个呈套管式的段形成用于装入其中的滚动轴承的外圈,滚动体 在该外圈上滚动。这个第二板在基体上的固定在独立的固定段上进行,该固定段也如在基板上那样 地构造在第二板上。在第二板上在两个彼此相反的端部段上构造有其他的呈套管式的段, 是啥呈套管式的段又嵌入相应的、在基板上的同样呈套管式的穿孔中并且在该穿孔中通过 卷边固定。对此可选地公知,这种第二板在基体上螺纹紧固。用于这种外圈的第三种固定可能性这样地设置,即,借助两个布置在支承板的端 面上的保险环固定该外圈,为此在外圈上设置有相应的沟槽,该沟槽用于容纳保险环,其 中,沟槽间距显然必须准确地与支承壳体的厚度,该支承壳体应该扣握保险环,相匹配。明显的是,相应的固定类型是非常高成本的。因为设置有额外的、独立的固定机 构,假设,该固定机构构造在具有外圈的板材件上;假设,该固定机构以螺栓或保险环的形 式设置。各外圈的各设计方案在相应的情况下也是高成本的。进一步公知了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放弃额外的固定机构。这种结构例如在 DE 102007013039A1或DE 102006057695A1中示出。各径向轴承的外圈是如下呈套筒形的 部件,该部件由空心圆柱形的套筒(在该套筒上在内部构造有用于滚针的滚道)和由两个从 套筒开始径向地向外指向的凸缘件组成。套筒在轴承座中位于壳体的圆柱形的孔中。凸缘 件在后面扣握孔的边缘上的壳体的壁,从而确保套筒轴向地在壳体中。这种类型的结构以 如下为前提,即,壳体两部分地由拆分接缝分开地来构造,其中,拆分接缝穿过轴承座地分 布。壳体由拆分接缝分开为两个半壳。外圈在装配之前完整地与套筒和凸缘件一起来制造 并且在装配时装入到半壳之一中。此后另外的半壳在彼此上固定。这种类型的分开的轴承 座在实践中不是在各种应用情况下都可能的。除此之外,制造分开的轴承座是高成本的。根据DE1862600U的结构适用于不可分的轴承座。为此在套筒的端部侧上为外圈 配设周侧上的相邻的缝隙,使得突出部元件(Lappenelement)由端部轴向地凸出。外圈在 其装配时被导入轴承座的孔中。紧接着突出部元件在套筒的两侧上地径向地向外弯曲,从而确保套筒轴向地在壳体中。用于制造的工具和用于制造这种类型的轴承环的制造过程变得更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问题,S卩,提出一种支承壳体,在该支承壳体中外圈以简单的方式固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头提到的支承壳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如下设置,S卩,外圈利用两个径向地向外延伸的边沿以扣握支承壳体的方式固定在穿孔中。边沿在周侧方向上闭合地环绕。因为轴承座的标称为穿孔的孔是不可分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以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轴承环的装配为前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壳体中,从轴向上看,外圈由两个在外圈的空心圆柱形地构造的套筒上自身(也就是一体地)构造的边沿来固定,这两个边沿在两侧扣握支承壳体,而不依赖于该支承壳体现在是如何具体实施。就是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壳体中,以独立的固定位或待使用的固定件机构和类似物形式的额外的固定技术的准备是绝对不需要的。更确切的说,仅仅使用外圈作为唯一的构件,该外圈通过两个边沿轴向地固定,并且牢固地与支承壳体在芽孔中连接。在此外圈是具有第一边沿(该第一边沿构造为在拉延件上的凸缘件)的简单拉延而成的构件,而第二边沿首先在外圈上构造为空心圆柱形的段并且直到外圈装配之后才卷边。这使得外圈作为非常简单的构件来制造成为可能。在构造第二边沿条件下,外圈的轴向的固定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圆柱形的构件的从穿孔向外伸出的、自由的端部的简单的卷边进行,这能够在非常简单的工序中进行。只要可塑,圆柱形的段就为此连续地径向向外地扩展,直到边缘围绕孔环绕地贴靠在壳体上。在壳体本身上能够设置环绕穿孔的环槽,边沿之一、特别是拉延而成的边沿嵌入到 该环槽中。这个环槽用作为在外圈装入时的边沿止挡。能够设置该环槽,但不是必须,因为边沿显然还能够直接地贴靠在壳体面上。外圈优选压入穿孔中,从而使得这两个边沿仅仅用于该外圈的轴向的固定。支承壳体本身优选地是铸件,特别是由铝制成,但是也能够由塑料制成。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壳体的材料不必须被硬化,或者能够使用如下材料,该材料能够以不与对滚动体的滚道的要求相匹配的方式得到硬化。滚道质量和滚道硬度在外圈上实现,该外圈优选由拉延而成的并且表面硬化的钢制成。外圈在制造时例如完整地硬化并且紧接着将第二边沿或边沿的部分区域通过回火至少在卷边区内重新弄“软”。支承壳体原则上至少在穿孔的区域内具有特定的厚度,该穿孔必要时还能够借助呈套管式的段形成,支承壳体原则上应该是相对薄的,但是外圈拥有一定的长度。除了支承壳体本身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支承壳体的方法,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外圈被压入支承壳体的穿孔中,使得设置在外圈上的第一边沿扣握地贴靠在支承壳体上,在这之后通过卷边来构造在外圈的相反的一侧上扣握支承壳体的第二边沿。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最后由于仅两个工作步骤而优越,即,一个步骤是将外圈压入穿孔中,另一个步骤是将第二边沿卷边。折边在这种情况下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空心圆柱形的区域的封闭的环绕边缘的主要呈直角的折起。作为外部圈优选使用具有拉延的第一边沿的拉延件,在该拉延件上能够通过卷边 非常简单地制造第二边沿。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下面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示出以支承板形式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壳体的剖面的透视示图,图2示出图1中的支承壳体的放大的细节视图,并且图3示出用于阐释外圈到支承壳体中的装入过程的三个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以剖开的透视图的形式示出支承板2形式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壳体1,在该示 例中该支承板具有两个穿孔3,滚动轴承分别装入这两个穿孔中,通过这两个滚动轴承又各 自支承有一个由支承板2支撑的轴。将这种支承板2例如装入传动装置中,以便减小较长 的轴的弯曲。在各穿孔3中分别装入有外圈4,该外圈是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的一部分。外圈4 具有第一边沿5、立于内部的滚动面6以及第二边沿7。外圈利用一个边沿5位于相应的环 槽8中,该环槽在支承板2的一侧上环绕穿孔3地来构造。这个环槽8在装配期间用作为 边沿止挡,下面参考图3对此进行详细研究。在相反的一侧上,第二边沿7通过卷边以在穿孔区域内抓握支承板2的方式来构 造。也就是说这两个边沿5、7分别扣握支承板2并且如此地轴向固定外圈。如图2以放大的示图的形式示出地,在外圈4的外侧上在卷起的第二边沿7的区 域内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支承壳体,特别是支承板,其具有至少一个不可分的轴承座,该轴承座由用于容纳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的穿孔和装入到所述穿孔中的外圈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利用两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并且环绕的边沿(5、7)以扣握所述支承壳体(2)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穿孔(3)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格罗舍尔
申请(专利权)人: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