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366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络纱单元(卷取单元)具备接触罗拉(29)、横动装置以及包头纱导纱器(60)。接触罗拉(29)与卷取筒管(22)或者卷装接触而旋转。横动装置相对于接触罗拉(29)独立设置。当在卷取筒管(22)形成包头纱时,包头纱导纱器(60)对纱线(20)进行引导,以免卷绕于上述卷取筒管(22)的纱线(20)沿卷绕宽度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利用相对于接触罗拉独立设置的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的同时将纱线卷取于卷取管的卷取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形成为通过在将纱线挂在横动导纱器的前端部的状态下使该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而使纱线在卷装表面横动的结构的纱线卷取机。日本特开2006-298499号公报公开有这种纱线卷取机。 日本特开2006-298499号公报所公开的纱线卷取机在横动导纱器的附近具备引导罗拉(接触罗拉)和引导框架。为了防止横动导纱器使纱线过度摆动而横动变得不稳定,引导罗拉与卷装表面接触而旋转。引导框架在横动导纱器的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以沿着横动导纱器的前端部的轨道的方式配置成大致圆弧状。引导框架通过在横动中与纱线接触而将该纱线朝横动位置引导。然而,在纱线卷取机中,在纱线的卷取作业开始时、将满卷的卷装从纱线卷取机卸下后等,在新供给的卷取管形成帯状卷绕(包头纱),并将该纱线固定于卷取管。为了在卷取管形成包头纱,需要以纱线不在卷装的卷绕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在卷取管多次卷绕纱线。在例如日本特开2006-298499号公报所公开的纱线卷取机中,当在卷取管形成包头纱的情况下,考虑ー边将纱线朝引导框架引导ー边使该卷取管旋转的方式。但是,由于引导框架呈大致圆弧状,因此存在纱线在卷装的卷绕宽度方向移动而包头纱失败、或者形成卷绕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大的包头纱的情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包头纱的失败、且在卷取管形成卷绕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小的整洁的包头纱的卷取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卷取单元具备接触罗拉、横动装置以及包头纱导纱器。上述接触罗拉与卷取管或者卷装接触而旋转。上述横动装置相对于上述接触罗拉独立设置。当在上述卷取管形成包头纱时,上述包头纱导纱器对纱线进行引导,以免卷绕于上述卷取管的纱线沿卷绕宽度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在纱线的卷取作业开始时、将满卷的卷装排出之后等一边将纱线引导至包头纱导纱器ー边将纱线卷取于卷取管,能够防止包头纱卷绕失败。并且,进行包头纱卷绕的装置或者操作者能够在卷取管形成在卷绕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少的整洁的包头纱。上述横动装置还具备横动导纱器驱动部。横动导纱器驱动部具有驱动轴,且对上述纱线引导件进行往复驱动,上述横动臂的基端侧固定于上述驱动轴。由此,在具备这种横动装置的卷取单元中,能够在卷取管的期望的位置形成包头纱。在上述的卷取单元中,优选形成为,上述包头纱导纱器是用于手动地进行包头纱卷绕的部件。由此,即便是在通过手动作业进行包头纱卷绕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包头纱卷绕失败,且能够简单地在卷取管形成整洁的包头纱。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形成为,上述包头纱导纱器配置在上述卷取管或者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的接触区域的区域端部附近。由此,能够在通常形成包头纱的位置亦即卷取管的端部形成包头纱。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形成为,上述包头纱导纱器配置在横动装置的运动区域之外。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横动装置与包头纱导纱器接触。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上述横动装置具备纱线引导件和臂状的横动臂。上述纱线引导件与横动的纱线卡合。上述臂状的横动臂在前端对上述纱线引导件进行支承。由此,在臂式的横动装置中,能够防止包头纱卷绕失败。并且,进行包头纱卷绕的装置或者操作者能够在卷取管形成在卷绕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少的整洁的包头纱。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形成为,在上述横动臂的上述前端所描绘的轨迹的端部,上述包头纱导纱器配置在上述横动臂与上述接触罗拉之间。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横动臂与包头纱导纱器之间的接触。并且,由于能够将包头纱导纱器配置在接触罗拉的附近,因此能够减轻纱线的摆动等的影响,能够形成更整洁的包头纱。在上述卷取单元中,在上述包头纱导纱器形成有多个引导部,当在上述卷取管形成包头纱时,上述多个引导部与纱线接触。上述多个引导部形成为,使得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包头纱卷绕。由此,通过选择使纱线接触的引导部而进行包头纱卷绕,能够调整卷取管上的包头纱所形成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上述卷取单元。由此,能够利用多个卷取单元高效地形成卷装。并且,由于能够利用上述结构防止包头纱卷绕的失败,因此能够将时间的损耗防范于未然。因而,能够提高纱线的卷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络纱单元的主视图以及框图。图3是横动装置附近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横动装置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包头纱导纱器的形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利用包头纱导纱器手动地进行包头纱卷绕的情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其次,对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參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I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中,所谓“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进行纱线卷取作业时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即,如图2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喂纱部16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由卷取部17卷取,因此,喂纱部16侧为上游,卷取部17侧为下游。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机)I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卷取单元)10、自动落纱装置8、以及机体控制装置90。各个络纱单元10 —边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横动(往复移动)ー边将其卷取于卷取筒管22,从而能够形成卷装30。当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满卷时,自动落纱装置8行进至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然后,自动落纱装置8回收满卷的卷装30,并供给未卷绕纱线20的卷取筒管(空的卷取筒管)22,在该卷取筒管22形成包头纱,从而将纱线20固定于卷取筒管22。另外,自动落纱装置8也可以并不进行满卷的卷装30的回收,而仅进行空的卷取筒管22的供给。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操作部91以及显示部92。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操作部91进行操作而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由此,能够进行针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示部92能够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取状况以及发生的故障的内容坐寸o其次,參照图2至图4对络纱単元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各络纱单元10具备卷取单元主体11以及单元控制部50。单元控制部50例如具备中央处理单元(CPU)以及只读存储器(ROM)。在上述ROM存储有用于对卷取単元主体11的各结构进行控制的程序。CPU执行存储于上述ROM的程序。上述卷取单元主体11形成为,在从喂纱筒管21到卷取筒管(卷取管、纸管、芯管)22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喂纱筒管21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喂纱部16、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カ赋予装置13、捻接装置14、清纱器(纱线品质測定器)15以及卷取部17。喂纱部16配置于卷取単元主体11的下部。喂纱部16能够将由未图示的筒管输送系统、纡库式筒管供给装置供给的喂纱筒管21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使限制部件40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摆动而在喂纱筒管21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将该气圈控制在适当的大小而对纱线20的退绕进行辅助。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设置有检测上述喂纱筒管21的管纱上部锥面部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时,追随所检测到的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而利用例如气缸(省略图示)使上述限制部件40下降。张カ赋予装置13对行进的纱线20赋予规定的张力。作为张カ赋予装置13,例如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单元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与卷取管或者卷装接触而旋转;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具有与纱线卡合的纱线引导件以及利用前端支承所述纱线引导件的臂状的横动臂,所述横动装置相对于所述接触罗拉独立设置,使所述纱线横动;以及包头纱导纱器,当在所述卷取管形成包头纱时,该包头纱导纱器限制卷绕于所述卷取管的纱线沿卷绕宽度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0 JP 2011-2045501.一种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单元具备接触罗拉,该接触罗拉与卷取管或者卷装接触而旋转;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具有与纱线卡合的纱线引导件以及利用前端支承所述纱线引导件的臂状的横动臂,所述横动装置相对于所述接触罗拉独立设置,使所述纱线横动;以及包头纱导纱器,当在所述卷取管形成包头纱时,该包头纱导纱器限制卷绕于所述卷取管的纱线沿卷绕宽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装置还具备横动导纱器驱动部,该横动导纱器驱动部具有驱动轴,且对所述纱线引导件进行往复驱动,所述横动臂的基端侧固定于所述驱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头纱导纱器是用于手动地进行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保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