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361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尘装置,设置在可相对俯仰运动和/或回转运动的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防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输料体上的上盖体和设置在第二输料体上的下壳体,上盖体与下壳体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通过设置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的上盖体与下壳体,使得在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相对俯仰运动过程中,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始终处于相对密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粉尘飞扬,从而消除粉尘污染,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输料体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粉尘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堆取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
技术介绍
堆取料机在堆料工况下,物料从地面传送带经尾车传送带进入中心料斗,然后从安装于臂架末端的导料槽中落到臂架传送带上,经臂架传送带输送到料堆所在位置。一般地,中心料斗固定在尾车上,导料槽固定在臂架上,为了防止臂架在俯仰及回转过程中导料槽与中心料斗发生干涉,中心料斗与导料槽之间一般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导致物料从中心料斗下落至导料槽的过程中,存在粉尘飞扬的现象,造成一定的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污染的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设置在可相对俯仰运动和/或回转运动的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防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输料体上的上盖体和设置在第二输料体上的下壳体,上盖体与下壳体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进一步地,第二输料体绕第一转动中心可俯仰运动地设置,上盖体设置在第一输料体下部,下壳体固定设置在第二输料体上部;上盖体与下壳体贴合且二者沿圆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圆弧轨迹可相对滑动地设置。进一步地,上盖体具有圆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一圆弧面,下壳体具有圆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贴合且可相对滑动地设置。进一步地,上盖体包括圆柱形套筒和设置在圆柱形套筒下部的第一圆弧形板,第一圆弧形板具有第一下料口 ;圆柱形套筒沿其轴线可转动地与第一输料体连接,第一圆弧形板的下表面为第一圆弧面。进一步地,下壳体包括第二圆弧形板以及设置在第二圆弧形板两侧的侧板,第二圆弧形板具有与第一下料口配合的第二下料口 ;第二圆弧形板的上表面为第二圆弧面。进一步地,第一下料口呈圆孔状;第二下料口呈长孔状,且其长度方向沿上盖体与下壳体的相对滑动方向延伸以使第二输料体俯仰过程中第一下料口始终位于第二下料口的范围内;第二下料口的宽度不小于第一下料口的直径。进一步地,第一圆弧形板沿上盖体与下壳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圆弧形板沿该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地,防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圆弧形板与第二圆弧形板之间的滑动组件。进一步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圆弧形板下表面的第一滑条和与第一滑条相对且设置在第二圆弧形板上表面的第二滑条;第一滑条和第二滑条沿上盖体与下壳体的相对滑动方向延伸。进一步地,上盖体具有球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一球面,下壳体具有球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二球面,第一球面与第二球面贴合且可相对滑动地设置。进一步地,上盖体包括圆柱形套筒和设置在圆柱形套筒下部的第一半球形壳体,第一半球形壳体的下表面为第一球面,第一半球形壳体具有第一下料口 ;圆柱形套筒与第一输料体固定连接,或者沿圆柱形套筒的轴线可转动地与第一输料体连接。进一步地,下壳体包括第二半球形壳体,第二半球形壳体具有与第一下料口配合的第二下料口 ;第二半球形壳体的上表面为第二球面。进一步地,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均为圆孔,且第二下料口直径大于第一下料口的直径以使第二输料体俯仰和回转过程中第一下料口始终位于第二下料口的范围内;第一半球形壳体的面积小于第二半球形壳体的面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堆取料机,包括尾车、臂架以及支撑臂架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能够使臂架绕臂架铰点俯仰运动,尾车上设置有中心料斗,臂架上设置有位于中心料斗下部的导料槽,中心料斗与导料槽之间设置有前述的防尘装置,防尘装置的上盖体设置在中心料斗下部,防尘装置的下壳体固定设置在导料槽上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堆取料机,通过设置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的上盖体与下壳体,使得在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相对俯仰运动过程中,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始终处于相对密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粉尘飞扬,从而消除粉尘污染,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输料体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粉尘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B-B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标号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上盖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上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俯仰过程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C-C向的剖视示意图;图9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上盖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上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O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O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堆取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防尘装置的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可相对俯仰运动和/或回转运动的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防尘装置,防尘装置30包括设置在第一输料体上的上盖体31和设置在第二输料体上的下壳体32,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使得在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相对俯仰运动过程中,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始终处于相对密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粉尘飞扬,从而消除粉尘污染,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输料体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粉尘污染的问题。当第二输料体可绕第一转动中心俯仰运动时,上盖体31设置在第一输料体下部,下壳体32固定设置在第二输料体上部;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贴合且二者沿圆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圆弧轨迹可相对滑动地设置,从而在第二输料体在俯仰运动过程中,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沿圆心为第一转动中心的圆弧轨迹相对滑动,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之间始终保持相对密封状态,从而防止粉尘污染。具体地,如图1所示,同样结合防尘装置具体运用到堆取料机中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防尘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堆料机包括尾车、臂架以及支撑臂架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能够使臂架绕臂架铰点A俯仰运动,尾车上设置有中心料斗10,臂架上设置有位于中心料斗10下部的导料槽20,上盖体31设在中心料斗10的下部,下壳体32设置在导料槽20的上部。即第一输料体为堆取料机的中心料斗10,第二输料体为堆取料机的导料槽20,第一转动中心为臂架铰点A。堆取料机的臂架在俯仰工况下,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能够沿圆心为臂架铰点A的圆弧轨迹线相对滑动,从而使得中心料斗10与导料槽20之间始终处于相对密封状态,有效地防止了粉尘飞扬,消除粉尘污染,解决现有中心料斗10与导料槽20之间留有间隙而导致粉尘污染的问题。在第一实施例中,上盖体31具有圆心为臂架铰点A的第一圆弧面,下壳体32具有圆心为臂架铰点A的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贴合,从而使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贴合且能够沿圆心为臂架铰点A的圆弧轨迹线相对滑动,既防止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在臂架俯仰过程中相互干涉,又能够使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之间相对密封,从而防止粉尘飞扬,消除污染。更具体地,如图4a和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装置,设置在可相对俯仰运动和/或回转运动的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体上的上盖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料体上的下壳体(32),所述上盖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装置,设置在可相对俯仰运动和/或回转运动的第一输料体和第二输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体上的上盖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料体上的下壳体(32),所述上盖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可相对运动地贴合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料体绕第一转动中心可俯仰运动地设置,所述上盖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体下部,所述下壳体(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料体上部;所述上盖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贴合且二者沿圆心为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的圆弧轨迹可相对滑动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31)具有圆心为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一圆弧面,所述下壳体(32)具有圆心为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贴合且可相对滑动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31)包括圆柱形套筒(31a)和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套筒(31a)下部的第一圆弧形板(31b),所述第一圆弧形板(31b)具有第一下料口(31c);所述圆柱形套筒(31a)沿其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输料体连接,所述第一圆弧形板 (31b)的下表面为所述第一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2)包括第二圆弧形板(32a)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形板(32a)两侧的侧板(32b),所述第二圆弧形板(32a)具有与所述第一下料口(31c)配合的第二下料口 (32c);所述第二圆弧形板(32a)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二圆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口(31c)呈圆孔状;所述第二下料口(32c)呈长孔状,且其长度方向沿所述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的相对滑动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二输料体俯仰过程中第一下料口(31c)始终位于第二下料口 (32c)的范围内;所述第二下料口(32c)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下料口(31c)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板(31b)沿所述上盖体(31)与下壳体(32)的相对滑动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圆弧形板(32a)沿该方向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形板(31b)与所述第二圆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绍伦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物料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