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绞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23087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矿、洗煤厂、电厂、水泥厂、港口等场所调度列车的绞车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的调车绞车系统布置,其布置简单,占用场地小,使用设备少,操作方便可靠,钢丝绳的寿命得到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包括绞车A、绞车B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绞车A的卷筒A上,另一端固定在绞车B的卷筒B上,待调火车挂接在钢丝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煤矿、洗煤厂、电厂、水泥厂、港口等铁路列车在运输场所装卸货物时调度列车的绞车系统布置,属于轨道车辆调车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调车绞车系统中使用的绞车为无极绳式结构,即绞车带动一条封闭的没有极头的钢丝绳循环运转,钢丝绳连接火车拉动其沿轨道滑动,无极钢丝绳在绞车的卷筒上缠绕31圈,卷筒在电机的带动下始终旋转,钢丝绳缠绕部分与卷筒间的摩擦力构成绞车对火车的牵引力。这种结构的调车绞车系统在布置时比较复杂,因钢丝绳为一条封闭的无极绳,在·通过它与卷筒的摩擦力提供牵引力时,就必须保证钢丝绳始终处于张紧状态,由此便需要设置张紧装置、尾轮装置、导向轮、压绳轮、托绳轮、牵引铁牛等多种装置,占用场地较大,故障点多,且钢丝绳因一直在各尾轮、压绳轮、托绳轮及卷筒上摩擦,损坏严重,寿命低,由于其为封闭循环的,其使用长度是运距的2倍以上,钢丝绳与卷筒之间还容易因各种原因打滑,造成拉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调车绞车系统布置,其布置简单,占用场地小,使用设备少,操作方便可靠,钢丝绳的寿命得到提高。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包括绞车A、绞车B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绞车A的卷筒A上,另一端固定在绞车B的卷筒B上,待调火车挂接在钢丝绳上。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其中绞车A、B可采用功率及转速均相等的,也可设计绞车B的功率小于绞车A的功率且转速大于绞车A转速,当设计绞车B的功率小于绞车A的功率且转速大于绞车A转速时,绞车A上设置副轴A,绞车A通过副轴A带动卷筒A转动,所述副轴A上设有自动离合装置,副轴A通过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向卷筒A的动力传递;在所述卷筒A的端面上设有摩擦片与其端面形成接触干涉;设置排绳装置A,所述排绳装置A位于钢丝绳的行走轨迹上,距离绞车A 5飞米处。当设计绞车A和绞车B功率及转速均相等时,绞车A、B上分别设置副轴A、B,绞车A通过副轴A带动卷筒A转动,绞车B通过副轴B带动卷筒B转动,所述副轴A和副轴B上分别设有自动离合装置,副轴A、B分别通过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向卷筒A、B的动力传递;在所述卷筒A和卷筒B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摩擦片与其端面形成接触干涉;设置排绳装置A和排绳装置B,所述排绳装置A、B均位于钢丝绳的行走轨迹上,排绳装置A位于距离绞车A 5飞米处,排绳装置B位于距离绞车B5飞米处。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在火车滑行轨道旁边设置两辆绞车,为绞车A和绞车B,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绞车A、B的卷筒上,使其可随卷筒旋转缠绕到卷筒上或从其上脱离,以此带动挂接在钢丝绳上的火车跟随钢丝绳移动,这种布置是通过卷筒卷绕钢丝绳提供的牵引力,不同于无极绳式通过钢丝绳与卷筒的摩擦力提供牵引力,无需众多的张紧装置等辅助设备,占用场地小,不会出现松垮导致牵引力不足的现象,操作方便可靠,对钢丝绳的摩擦损耗大大降低,使钢丝绳的寿命得到提闻。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中,绞车A、B可采用功率、转速均相等的,也可设计绞车B的功率小于绞车A的功率且转速大于绞车A的转速,在仅需要进行单向调车的工作场所时,绞车B仅承担将绞车A牵引火车时卷绕过去的钢丝绳拉回的工作,选用较小功率的绞车可降低能源消耗,在需要进行双向调车的工作场所时,绞车A、B采用相同大功率的,可快捷的进行双向来回调运;通过设置副轴并在副轴上设置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副轴向卷筒的动力传递,这样在卷筒松脱钢丝绳时,可使自动离合装置分离,停止电机运转,卷筒处于在钢丝绳拉力下自由回转,而无需通过电机反转带动卷筒回转,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在卷筒端面处设置摩擦片,使摩擦片与其相接触干涉,在拉动钢丝绳,卷筒反转释放钢丝绳时,摩擦片对卷筒形成一定的摩擦阻碍,使其旋转速度不会过快导致大量钢丝绳同时松脱造成凌乱;在距离卷筒5飞米处钢丝绳的行走轨迹上设置排绳装置,使钢丝绳规律的缠绕到卷筒上,防止卷筒较宽时,造成钢丝绳错乱。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调车绞车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包括绞车All、绞车B12和钢丝绳13,钢丝绳13的一端固定在绞车A的卷筒A15上,另一端固定在绞车B的卷筒B16上,钢丝绳13还通过挂钩与火车挂接。绞车B采用功率小于绞车A的功率且转速大于绞车A转速的绞车,绞车A设有副轴A14,绞车A通过副轴A带动卷筒A转动,并在副轴A上设置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其向卷筒A的动力传递。在距离绞车A 5飞米处设置排绳装置A17,排绳装置A位于钢丝绳13的行走轨迹上。卷筒A的端面处还设置有摩擦片,与其端面形成接触干涉。本实施例调车绞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初始状态,钢丝绳13卷绕在卷筒B上,火车通过牵引挂钩挂接到钢丝绳13上,先启动绞车B电机反转,带动卷筒B反转,再启动绞车A电机正转,副轴A上的自动离合装置接合,副轴A带动卷筒A旋转,从卷筒B上脱离下来的钢丝绳13经排绳装置A排列,规律的卷绕到卷筒A上,带动火车逐渐靠近卷筒A端。火车到达目的地后,解除火车与钢丝绳之间的挂接,使副轴A上的自动离合装置分离,副轴A不再向卷筒A传递动力,关闭绞车A电机,卷筒A处于自由状态,启动绞车B电机正转,副轴B带动卷筒B旋转,牵拉钢丝绳13带动卷筒A反转,使钢丝绳13从卷筒A上脱离并卷绕到卷筒B上,最终使钢丝绳13完全归位以备再次调车使用,拉动钢丝绳13时,在摩擦片与卷筒A端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卷筒A的旋转速度不会过快使大量钢丝绳13同时松脱造成凌乱。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调车绞车系统包括绞车A21、绞车B22和钢丝绳23,钢丝绳23的一端固定在卷筒A上,另一端固定在卷筒B26上,钢丝绳23还通过挂钩与火车挂接。绞车B采用与绞车A同等功率及转速的绞车,绞车A上设置副轴A24,绞车A通过副轴A带动卷筒A25转动,并在副轴A上设置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其向卷筒A的动力传递,绞车B上设置副轴B28,绞车B通过副轴B带动卷筒B转动,并在副轴B上设置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其向卷筒B的动力传递。在距离绞车A 5飞米处设置排绳装置A27,距离绞车B 5飞米处设置排绳装置B29,排绳装置A、B均位于钢丝绳23的行走轨迹上。卷筒A、B的端面处分别设置摩擦片,与其端面形成接触干涉。本实施例调车绞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初始状态,钢丝绳23卷绕在卷筒B上,火车通过牵引挂钩挂接到钢丝绳23上,先使副轴B上的自动离合装置分离,绞车B电机关闭,卷筒B处于自由状态,再启动绞车A电机,副轴A上的自动离合装置接合,副轴A带动卷筒A旋转,牵拉钢丝绳23带动卷筒B反转,使钢丝绳23从卷筒B上脱离并卷绕到卷筒A上,钢丝绳23经排绳装置A28排列后被规律的卷绕到卷筒A上,带动火车逐渐靠近卷筒A端,在摩擦片与卷筒B端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卷筒B的旋转速度不会过快使大量钢丝绳23同时松脱造成凌乱。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变更钢丝绳挂接车辆或变更火车装载货物,使副轴A上的自动离合装置分离,绞车A电机关闭,卷筒A处于自由状态,启动绞车B电机,副轴B带动卷筒B旋转,牵拉钢丝绳23带动卷筒A反转,使钢丝绳23从卷筒A上脱离并卷绕到卷筒B上,钢丝绳23经排绳装置B排列后被规律的卷绕到卷筒B上,带动火车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车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绞车A(11、21)、绞车B(12、22)和钢丝绳(13、23),所述钢丝绳(13、23)的一端固定在绞车A的卷筒A(15、25)上,另一端固定在绞车B的卷筒B(16、26)上,待调火车挂接在钢丝绳(13、2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车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绞车A(ll、21)、绞车B(12、22)和钢丝绳(13、23),所述钢丝绳(13、23)的一端固定在绞车A的卷筒A (15、25)上,另一端固定在绞车B的卷筒B (16,26)上,待调火车挂接在钢丝绳(13、2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车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B(12)的功率小于绞车A (11)的功率,且绞车B (12)的转速大于绞车A (11)的转速,绞车A上设有副轴A (14),绞车A (11)通过副轴A (14)带动卷筒A (15)转动,所述副轴A (14)上设有自动离合装置,副轴A (14)通过自动离合装置控制向卷筒A (15)的动力传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车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A(15)的端面上设有摩擦片与其端面形成接触干涉。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车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绳装置A(17),所述排绳装置A (17)位于钢丝绳(13)的行走轨迹上,距离绞车A (11)5飞米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永芹程东平黄涛张钦郑礼成
申请(专利权)人: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