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榫头的装置和加工榫头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2279 阅读:317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4-04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分别能够向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第一刀片设置于第一刀轴上,第二刀片设置于第二刀轴上;驱动第一刀轴旋转的第一驱动部件;和驱动第二刀轴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将加工榫头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分别设置于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使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能够先后铣削待加工件,减小了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了刀片的修复时间,进而提高了榫头的加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榫头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榫头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榫卯结构,是木构架结构的一种结构方式。通过榫卯结构相连的部件可以形成特殊柔性结构体,富有弹性,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因此榫卯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合木梳领域,梳把和梳齿部分通常采用榫卯结构相连。一般在形成梳齿部分的齿块上设置榫头,在形成梳背的背条上设置榫槽。 目前,榫头的加工采用成型铣刀铣削而成,成型铣刀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设置在铣刀轴上,即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同心设置。则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同时加工待加工件,在待加工件上加工出榫头。但是,随着铣削数量的增加,第一刀片(或者第二刀片)会出现磨损,导致第一刀片(或者第二刀片)不够锋利,需要对第一刀片(或者第二刀片)进行修复,导致第一刀片(或者第二刀片)直径减小,由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同心设置,还需要对第二刀片(或者第一刀片)进行处理,使得第二刀片与第一刀片的直径关系满足要求。这样,使得修复刀片的工作量较大,导致刀片的修复时间较长,使得榫头的加工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如何减小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刀片的修复时间,以提高榫头的加工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减小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刀片的修复时间,以提高榫头的加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榫头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分别能够向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所述第一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刀轴上,所述第二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刀轴上;驱动所述第一刀轴旋转的第一驱动部件;和驱动所述第二刀轴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优选的,上述加工榫头的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刀轴向所述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刀轴向所述待加工件移动的第四驱动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将加工榫头的两个刀片,即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分别设置于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使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能够先后铣削待加工件。例如,当第一刀片出现磨损需要修复时,由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设置在不同的刀轴上,只需对第一刀片进行修复,无需对第二刀片进行处理,只需使第二刀轴向待加工件移动,调整第二刀轴的位置即可,很显然,减小了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了刀片的修复时间,进而提高了榫头的加工效率。基于上述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榫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I)将待加工件移至第一工位,加工出榫头的结合弧面和榫头的厚度;2)将所述待加工件移至第二工位,加工出榫头的高度,获得榫头。优选的,上述加工榫头的方法中,所述待加工件为合木梳齿块。基于上述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加工榫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I)将待加工件移至第一工位,加工出榫头的高度;2)将所述待加工件移至第二工位,加工出榫头的结合弧面和榫头的厚度,获得榫头。 优选的,上述加工榫头的方法中,所述待加工件为合木梳齿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的加工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中第一刀片的铣削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中第二刀片的铣削示意图。上图1-3 中第一刀片1、第二刀片2、待加工件3、工作台4、第一铣除部分5、第一刀轴6、第二铣除部分7、第二刀轴8。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减小了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了刀片的修复时间,进而提高了榫头的加工效率。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的加工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中第一刀片的铣削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中第二刀片的铣削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I,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2 ;第一刀轴6和第二刀轴8,第一刀片I设置于第一刀轴6上,第二刀片2设置于第二刀轴8上;驱动第一刀轴6旋转的第一驱动部件;和驱动第二刀轴8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将加工榫头的两个刀片,即第一刀片I和第二刀片2,分别设置于第一刀轴6和第二刀轴8,使得第一刀片I和第二刀片2能够先后铣削待加工件3。例如,当第一刀片I出现磨损需要修复时,由于第一刀片I和第二刀片2设置在不同的刀轴上,只需对第一刀片I进行修复,无需对第二刀片2进行处理,只需使第二刀轴8向待加工件3移动,调整第二刀轴8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二刀片2的移动;当第二刀片2出现磨损需要修复时,由于第一刀片I和第二刀片2设置在不同的刀轴上,只需对第二刀片2进行修复,无需对第一刀片I进行处理,只需使第一刀轴6向待加工件3移动,调整第一刀轴6的位置,实现第一刀片I的移动即可。很显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减小了修复刀片的工作量,缩短了刀片的修复时间,进而提高了榫头的加工效率。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一般将待加工件3设置在工作台4上,如图1所示。第一刀片I的半径为R1,第二刀片2的半径为R2,榫头的结合弧面的半径为R3,第一刀片I的旋转中心距待加工件3的旋转中心O的距离为B1,第二刀片2的旋转中心距待加工件3的旋转中心O的距离为B2,则榫头的结合弧面的半径为R3=B1-R1,榫头的高度为T=B2-R3-R2。第一刀片I铣除第一铣除部分5,如2所示,第二刀片2铣除第二铣除部分7,如图3所示。在第一刀片I和第二刀片2的半径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一刀片I与待加工件3的旋转中心O的距离B1和第二刀片2与待加工件3的旋转中心O的距离B2,铣出不同的榫头结合弧面和榫头高度。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中,一般第一刀轴6设置在第一支座上,第二刀轴8需要设置在第二支座上,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刀轴6和第二刀轴8的移动看,一般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设置在滑轨上,通过滑轨实现第一支座以及第二支座的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刀轴6以及第二刀轴8的移动。为了便于第一支座以及第二支座的移动,优先选择,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通过丝杠机构与滑轨相连。当然,实现第一刀轴6和第二刀轴8的移动,还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为了便于第一刀片I或者第二刀片2的位置调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榫头的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第一刀轴6向待加工件3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能够驱动第二刀轴8向待加工件3移动的第四驱动部件。例如,当第一刀片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能够向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所述第一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刀轴上,所述第二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刀轴上;驱动所述第一刀轴旋转的第一驱动部件;和驱动所述第二刀轴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榫头的装置,包括铣削榫头的结合弧面和厚度的第一刀片,和铣削榫头高度的第二刀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能够向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所述第一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刀轴上,所述第二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刀轴上;驱动所述第一刀轴旋转的第一驱动部件;和驱动所述第二刀轴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榫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刀轴向所述待加工件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刀轴向所述待加工件移动的第四驱动部件。3.—种加工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5日 23:40
    和家声1921年6月出生广西宾阳人祖籍山东鹞鸭塘宋狄青和赋二将征依智高时先祖和就落籍广西固定居壮族地区故填壮族1938年参加广西学生军后入夏大学中文系学习历任辎重兵学校驾驶兵教育团团部及军委会水陆交通检查处图云关检查所上尉书记贵州望谟县国民兵团少校团附望谟县政府秘书湘桂黔铁路局秘书室统计课课员代理广西来宾县初级中学校长广西日报及贵阳明道报特约记者等职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