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2064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点胶或灌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混合搅拌阀和分流板,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阀侧面,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中所述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分别经分流板上的主剂分流孔和硬化剂分流孔与混合阀中所述主阀体内的回转轴轴孔和硬化剂出孔以及所述吐胶头内的主剂出胶孔和硬化剂出液孔相连通,通过动静双混合系统的转换,是胶液定量吐出,并且避免了化学废液排放造成污染环境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等现象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无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确、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胶或灌封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点胶或灌封的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点胶机或灌封机的点胶阀通常都采用单一的电机驱动回转混合阀或者是单一的静态胶水自流混合阀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的不足是对于胶液粘度大、两种胶液比率相差大、固化速度快、相对难混合,并且易产生局部不固化的胶液,则需要对点胶阀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清洗,导致化学废液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工作人员的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无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确、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混合搅拌阀和分流板, 所述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包括气缸体、阀杆1、阀杆I1、阀体、行程锁定螺母1、行程锁定螺母I1、行程调节螺母1、行程调节螺母I1、弹簧1、弹簧I1、密封调节螺母1、密封调节螺母I1、V型密封组件1、V型密封组件I1、阀头密封垫1、阀头密封垫I1、阀头1、阀头I1、导流板和凸出头,气缸体内设有两个独立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进口,左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和弹簧I,弹簧I上端与活塞I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右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I和弹簧II,弹簧II上端与活塞II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气缸体上端分别与气缸上盖I和气缸上盖II固定连接,下端与阀体固定连接,阀体下端经导流板与吐出头相连接,对应气缸体的两个独立腔体下端的阀体内分别设有阀杆穿孔和胶液出口,阀体两侧分别设有胶液进口,胶液进口和胶液出口相连通,阀杆I穿过气缸上盖1、气缸体内的活塞1、弹簧1、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I和行程锁定螺母I固定连接,下端经阀体内的阀头密封垫I与阀头I固定连接,阀体内的阀杆I上套设有密封调节螺母I和V型密封组件I,以防止胶液出口的胶液返流,阀体内两个胶液出口分别对应导流板内的两个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以使胶液经胶液进口、阀体内的胶液出口、导流板内的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出胶孔而流出,阀杆II穿过气缸上盖I1、气缸体内的活塞I1、弹簧I1、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II和行程锁定螺母II固定连接,下端经阀头密封垫II与阀体内的阀头II固定连接,阀体内的阀杆II上套设有密封调节螺母II和V型密封组件II,以防止胶液出口的胶液返流, 所述混合阀包括主阀体、伺服电机、电机座保护罩、联轴器、驱动轴、弹簧定位螺母、弹簧组件、轴承、机械密封、回转轴、液体导流板、吐胶头、混合管螺母和混合桨叶挂钩,主阀体上端经电机座保护罩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下端经液体导流板与吐胶头相连接,主阀体上设有回转轴轴孔和硬化剂出孔,主阀体侧面设有主剂进孔和硬化剂进孔,吐胶头内设有主剂出胶孔和硬化剂出液孔,主剂进孔经回转轴轴孔与主剂出胶孔相连通,硬化剂进孔经硬化剂出孔与硬化剂出液孔相连通,电机座保护罩内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端经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输出轴相连接,下端经轴承与主阀体固定连接,驱动轴上设有弹簧组件和弹簧定位螺母,弹簧组件上端与弹簧定位螺母相抵触,下端与轴承相抵触,回转轴轴孔内设有回转轴和机械密封,回转轴上设有胶液挡台,以利于阻止胶液上窜,回转轴穿过机械密封上部与驱动轴固定连接,下端经混合桨叶挂钩与混胶管的螺旋桨叶相连接, 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主剂分流孔和硬化剂分流孔,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阀侧面,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中所述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分别经分流板上的主剂分流孔和硬化剂分流孔与混合阀中所述主阀体内的回转轴轴孔和硬化剂出孔以及所述吐胶头内的主剂出胶孔和硬化剂出液孔相连通,通过动静双混合系统的转换,是胶液定量吐出,并且避免了化学废液排放造成污染环境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等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阀头I和阀头II上端分别为锥形面,阀头密封垫I和阀头密封垫II中心孔下端分别设有锥形孔,阀头I的锥形面和阀头密封垫I的锥形孔相配合,阀头II的锥形面和阀头密封垫II的锥形孔相配合,以达到密封胶液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应对各种比率的胶液,特别是粘度大、两种胶液比率相差大、固化速度快、相对难混合,并且易产生局部不固化的胶液,不需要对点胶阀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清洗,达到了无化学废液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工作人员的造成伤害,起到环保的作用,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无需清洗、避免二次污染、流量控制精确、灵敏度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混合阀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3中分流板A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气缸体1、阀杆I 2、阀杆II 3、阀体4、行程锁定螺母I 5、行程锁定螺母II 6、行程调节螺母I 7、行程调节螺母II 8、弹簧I 9、弹簧II 10、密封调节螺母I 11、密封调节螺母II 12、V型密封组件I 13、V型密封组件II 14、阀头密封垫I 15、阀头密封垫II 16、阀头I 17、阀头II 18、导流板19、凸出头20、活塞I 21、活塞II 22、气缸上盖I 23、气缸上盖II 24、胶液进口 25、阀杆穿孔26、胶液出口 27、导流孔28、出胶孔29、主阀体30、伺服电机31、电机座保护罩32、联轴器33、驱动轴34、弹簧定位螺母35、弹簧组件36、轴承37、机械密封38、回转轴39、吐胶头41、混合管螺母42、混合桨叶挂钩43、回转轴轴孔44、硬化剂出孔45、主剂进孔46、主剂出胶孔48、胶液挡台50、分流板51、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52、混合搅拌阀53、主剂分流孔54、硬化剂分流孔5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52、混合搅拌阀53和分流板51, 所述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52包括气缸体1、阀杆I 2、阀杆II 3、阀体4、行程锁定螺母I5、行程锁定螺母II 6、行程调节螺母I 7、行程调节螺母II 8、弹簧I 9、弹簧II 10、密封调节螺母I 11、密封调节螺母II 12、v型密封组件I 13、V型密封组件II 14、阀头密封垫I 15、阀头密封垫II 16、阀头I 17、阀头II 18、导流板19和凸出头20,气缸体I内设有两个独立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进口,左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 21和弹簧I 9,弹簧I 9上端与活塞I 21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右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I 22和弹簧II 10,弹簧II 10上端与活塞II 22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气缸体I上端分别与气缸上盖I 23和气缸上盖II 24固定连接,下端与阀体4固定连接,阀体4下端经导流板19与吐出头20相连接,对应气缸体I的两个独立腔体下端的阀体4内分别设有阀杆穿孔26和胶液出口 27,阀体4两侧分别设有胶液进口 25,胶液进口 25和胶液出口 27相连通,阀杆I 2穿过气缸上盖I 23、气缸体I内的活塞I 21、弹簧I 9、阀体4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混合搅拌阀和分流板,所述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包括气缸体、阀杆Ⅰ、阀杆Ⅱ、阀体、行程锁定螺母Ⅰ、行程锁定螺母Ⅱ、行程调节螺母Ⅰ、行程调节螺母Ⅱ、弹簧Ⅰ、弹簧Ⅱ、密封调节螺母Ⅰ、密封调节螺母Ⅱ、V型密封组件Ⅰ、V型密封组件Ⅱ、阀头密封垫Ⅰ、阀头密封垫Ⅱ、阀头Ⅰ、阀头Ⅱ、导流板和凸出头,气缸体内设有两个独立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进口,左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Ⅰ和弹簧Ⅰ,弹簧Ⅰ上端与活塞Ⅰ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右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Ⅱ和弹簧Ⅱ,弹簧Ⅱ上端与活塞Ⅱ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气缸体上端分别与气缸上盖Ⅰ和气缸上盖Ⅱ固定连接,下端与阀体固定连接,阀体下端经导流板与吐出头相连接,对应气缸体的两个独立腔体下端的阀体内分别设有阀杆穿孔和胶液出口,阀体两侧分别设有胶液进口,胶液进口和胶液出口相连通,阀杆Ⅰ穿过气缸上盖Ⅰ、气缸体内的活塞Ⅰ、弹簧Ⅰ、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Ⅰ和行程锁定螺母Ⅰ固定连接,下端经阀体内的阀头密封垫Ⅰ与阀头Ⅰ固定连接,阀体内的阀杆Ⅰ上套设有密封调节螺母Ⅰ和V型密封组件Ⅰ,阀体内两个胶液出口分别对应导流板内的两个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以使胶液经胶液进口、阀体内的胶液出口、导流板内的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出胶孔而流出,阀杆Ⅱ穿过气缸上盖Ⅱ、气缸体内的活塞Ⅱ、弹簧Ⅱ、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Ⅱ和行程锁定螺母Ⅱ固定连接,下端经阀头密封垫Ⅱ与阀体内的阀头Ⅱ固定连接,阀体内的阀杆Ⅱ上套设有密封调节螺母Ⅱ和V型密封组件Ⅱ,所述混合阀包括主阀体、伺服电机、电机座保护罩、联轴器、驱动轴、弹簧定位螺母、弹簧组件、轴承、机械密封、回转轴、液体导流板、吐胶头、混合管螺母和混合桨叶挂钩,主阀体上端经电机座保护罩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下端经液体导流板与吐胶头相连接,主阀体上设有回转轴轴孔和硬化剂出孔,主阀体侧面设有主剂进孔和硬化剂进孔,吐胶头内设有主剂出胶孔和硬化剂出液孔,主剂进孔经回转轴轴孔与主剂出胶孔相连通,硬化剂进孔经硬化剂出孔与硬化剂出液孔相连通,电机座保护罩内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端经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输出轴相连接,下端经轴承与主阀体固定连接,驱动轴上设有弹簧组件和弹簧定位螺母,弹簧组件上端与弹簧定位螺母相抵触,下端与轴承相抵触,回转轴轴孔内设有回转轴和机械密封,回转轴上设有胶液挡台,回转轴穿过机械密封上部与驱动轴固定连接,下端经混合桨叶挂钩与混胶管的螺旋桨叶相连接,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主剂分流孔和硬化剂分流孔,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下端固定在分流板上,分流板固定在混合阀侧面,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中所述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分别经分流板上的主剂分流孔和硬化剂分流孔与混合阀中所述主阀体内的回转轴轴孔和硬化剂出孔以及所述吐胶头内的主剂出胶孔和硬化剂出液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液动静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混合搅拌阀和分流板, 所述双动式自补偿双液阀包括气缸体、阀杆1、阀杆I1、阀体、行程锁定螺母1、行程锁定螺母I1、行程调节螺母1、行程调节螺母I1、弹簧1、弹簧I1、密封调节螺母1、密封调节螺母I1、V型密封组件1、V型密封组件I1、阀头密封垫1、阀头密封垫I1、阀头1、阀头I1、导流板和凸出头,气缸体内设有两个独立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侧面分别设有气体进口,左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和弹簧I,弹簧I上端与活塞I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右腔体内分别设有活塞II和弹簧II,弹簧II上端与活塞II相抵触,下端与左腔体底部相抵触,气缸体上端分别与气缸上盖I和气缸上盖II固定连接,下端与阀体固定连接,阀体下端经导流板与吐出头相连接,对应气缸体的两个独立腔体下端的阀体内分别设有阀杆穿孔和胶液出口,阀体两侧分别设有胶液进口,胶液进口和胶液出口相连通,阀杆I穿过气缸上盖1、气缸体内的活塞1、弹簧1、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I和行程锁定螺母I固定连接,下端经阀体内的阀头密封垫I与阀头I固定连接,阀体内的阀杆I上套设有密封调节螺母I和V型密封组件I,阀体内两个胶液出口分别对应导流板内的两个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两个出胶孔,以使胶液经胶液进口、阀体内的胶液出口、导流板内的导流孔和吐出头内的出胶孔而流出,阀杆II穿过气缸上盖I1、气缸体内的活塞I1、弹簧I1、阀体内的阀杆穿孔、胶液出口上端与行程调节螺母II和行程锁定螺母II固定连接,下端经阀头密封垫II与阀体内的阀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龙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