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547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具有用于连接导通的前端,所述母端子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前端的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弹片的复合外壳及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外壳的护套,所述接触弹片安装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复合外壳位于护套内,所述复合外壳设有用于接触弹片与所述前端接触的插口,与所述插口相邻的复合外壳的侧壁设有用于止退的倒钩,所述倒钩包括与接触弹片接触的贴合部及由贴合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贴合部抵靠在所述接触弹片,通过贴合部抵靠在接触弹片上,在公端子与弹片插接的时候,可以增强接触弹片的机械强度,不容易受力发生屈服变形,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连接更稳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在汽车整车线束当中,线束与线束或者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链接都是采用终端连接器连接的方式。连接器包含护套和金属端子。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线束性能要求的提高。复合端子具有整体结构强度好等优点,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金属端子结构示意图,该端子结构是复合结构。整体的结构有两部分组成,具有复合外壳I’的母端子2’和公端子3’,复合外壳I’安装在护套内。其中母端子2’内设有接触弹片5’,与公端子3’的前端4’配合,起到链接导通作用,当接线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使 用环境等因素,导致公端子3’的前端4’退出母端子2’,此时位于复合外壳I’上的自锁弹片6’将会顶住护套结构中的锁止台阶,从而达到自锁目的,确保接线端子在线束连接中功能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整车线束的功能得以实现。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弹片5’并没有保护结构,过于简单,容易屈服变形。当汽车在行驶中,使用环境非常复杂,汽车线束对装配结构产生拉扯,或者装配件之间的震动,或者公端子3’弯斜等都会对接触弹片5’再次产生挤压,容易导致接触弹片5’产生屈服失效,大大降低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容易产生线束的导通不良、信号中断或者接触不良等不良后果,甚至会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的接触弹片不易屈服的接线端子。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具有用于连接导通的前端,所述母端子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前端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至少设有两片且相对设置,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弹片的复合外壳及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外壳的护套,所述护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复合外壳的安装槽,所述接触弹片安装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复合外壳位于护套内,所述复合外壳的侧壁设有用于止退的倒钩,所述倒钩包括与接触弹片接触的贴合部及由贴合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贴合部抵靠在所述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的厚度,所述接触弹片可在所述前端挤压下带动所述倒钩朝背离前端方向张开。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弹片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弹片具有第二弯折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第一直板,第二弯折部具有第二直板,所述贴合部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抵靠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第二贴合部抵靠第二直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为弧形且相向弯折。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具有与弯钩配合的锁止台阶,所述锁止台阶朝向与所述插口同向,所示倒钩朝背离前端方向张开时弯钩可抵靠锁止台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具有用于连接导通的前端,所述母端子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前端的接触弹片,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弹片的复合外壳及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外壳的护套,所述接触弹片安装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复合外壳位于护套内,所述复合外壳设有用于接触弹片与所述前端接触的插口,与所述插口相邻的复合外壳的侧壁设有用于止退的倒钩,所述倒钩包括与接触弹片接触的贴合部及由贴合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贴合部抵靠在所述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的厚度,所述接触弹片可在所述前端挤压下带动所述倒钩朝背离前端方向张开,通过贴合部抵靠在接触弹片上,在公端子与弹片插接的时候,可以增强接触弹片的机械强度,不容易受力发生屈服变形,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连接更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接线端子的一种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接线端子的一种实施例的母端子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接线端子的一种实施例的公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接线端子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母端子I ;复合外壳2 ;护套3 ;公端子4 ;前端5 ;接触弹片6 ;第一贴合部7 ;第二贴合部8 ;第一直板9 ;第二直板10,锁止台阶11 ;第一弯钩12 ;第二弯钩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4和母端子1,所述公端子4具有用于连接导通的前端5,所述母端子I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前端5的接触弹片6,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弹片6的复合外壳2及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外壳2的护套3,所述接触弹片6具有至少两片相对设置的金属片且安装在复合外壳2内,所述复合外壳2位于护套3内。为了使得公端子4的前端5与母端子I的接触弹片6插合,所述复合外壳2设有用于接触弹片6与所述前端5接触的插口,前端5通过插口与接触弹片6连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母端子I由护套3中脱出,与所述插口相邻的复合外壳2的侧壁设有用于止退的倒钩,所述倒钩包括与接触弹片6接触的贴合部6及由贴合部6延伸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贴合部6抵靠在所述接触弹片6,所述接触弹片6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5的厚度,所述接触弹片6可在所述前端5挤压下带动所述倒钩朝背离前端5方向张开,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弹片6为相对放置的两条钢片,当前端5插入接触两条接触弹片6之间,由于钢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前端5的厚度使得接触弹片6向两侧扩张,接触弹片6推动贴合部6运动进而带动弯钩张开,使得弯钩卡接在护套3内,通过贴合部6抵靠在接触弹片6上,在公端子4与弹片插接的时候,可以增强接触弹片6的机械强度,不容易受力发生屈服变形,使得公端子4与母端子I连接更稳固。结合图2所示,下面介绍一下接触弹片6的结构,所述接触弹片6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相对平行设置在复合外壳2内,所述第一弹片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弹片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第一直板9,第二弯折部具有第二直板10,所述贴合部6包括第一贴合部7和第一贴合部8,所述弯钩包括第一弯钩12和第二弯钩13,所述第一贴合部7抵靠所述第一直板9,所述第一贴合部8抵靠第二直板10,第一直板9可以带动第一贴合部7运动,第二直板10可以带动第一贴合部8运动。结合图5所示,为了使得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夹紧所述前端5,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为弧形且朝向前端5方向弯折,使得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夹紧前端5,防止前端5脱出。结合图5所示,作为复合端子需要包括多个插口,以便完成多个线路的插接要求,所述护套3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复合外壳2的安装槽,每一个复合外壳2对应一个母端子I,在本实施例中,护套3具有三个安装槽。结合图6所示,为了与复合外壳2上的倒钩结构相配合,所述安装槽内具有与弯钩配合的锁止台阶11,所述锁止台阶11朝向与所述插口同向,所示倒钩朝背离前端5方向张开时弯钩可抵靠锁止台阶11。下面介绍一下公端子4和母端子I配合的工作原理将公端子4的前端5由插口插入母端子1,前端5与接触弹片6接触连接,由于有公端子4的装配插入,挤压接触弹片6,使得接触弹片6向两边弯曲变形,在接触弹片6变形的过程当中,第一贴合部7和第一直板9相互抵靠、第一贴合部8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具有用于连接导通的前端,所述母端子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前端的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至少设有两片且相对设置,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弹片的复合外壳及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外壳的护套,所述护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复合外壳的安装槽,所述接触弹片安装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复合外壳位于护套内,所述复合外壳的侧壁设有用于止退的倒钩,所述倒钩包括与接触弹片接触的贴合部及由贴合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贴合部抵靠在所述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的厚度,所述接触弹片可在所述前端挤压下带动所述倒钩朝背离前端方向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林曾葵郭雷雨苏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