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装置及选针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464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具体为螺线管装置及选针器,能够在将螺线管安装在选针器中时,节省调整螺线管位置的时间。螺线管装置,包括:多个螺线管,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所述多个螺线管分别穿过每一个所述空隙,且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选针器,包括多个刀头和永磁体,每一个刀头吸附连接一个永磁体,还包括框架和上述所述的螺线管装置;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限位构件,且该框架通过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螺线管装置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螺线管装置及选针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选针器,包括多个刀头,多个永磁体,支架和多个螺线管;每一个刀头吸附连接有一个永磁体,且均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螺线管包括线圈和磁棒,线圈缠绕在磁棒的 外周壁上;每一个螺线管的周围均包围着导磁构件(如铁片);每一个螺线管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上的相应位置,与一个永磁体对应放置,且与该永磁体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当螺线管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进而给磁棒充磁,当磁棒的磁场强度达到足够牵引永磁体的额定磁场强度时,则牵引永磁体,进而联动永磁体上吸附的刀头,以实现选针。为了使得螺线管达到较佳的牵引永磁体的效果,在将螺线管安装到支架中时,一般都需要调整螺线管的位置,以使得螺线管与永磁体之间的距离达到较佳距离。然而,传统的选针器中,所有螺线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需要分别将其安装在支架上的相应位置;这样,每安装一个螺线管时,就需要对该螺线管与相应的永磁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则,对应每一个螺线管的安装过程,都需要进行一次位置的调整,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选针器,能够在将螺线管安装在选针器中时,节省调整螺线管位置的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螺线管装置,包括多个螺线管,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每个螺线管对应穿过一个所述空隙,且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磁构件的空隙,将所述螺线管的外周壁部分包围或全部包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构件形成多个卡槽,每一个插入所述第一导磁构件上的空隙中的螺线管,其磁棒的一端插入一个所述卡槽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印制电路板,该印制电路板与所有插入所述空隙中的螺线管的线圈的两端电连接,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磁构件上;该印制电路板的顶部,抵靠在线圈的靠近第二导磁构件的端部上,以使得该线圈的端部未与第二导磁构件接触。优选地,所述空隙的两个端部中,靠近第二导磁构件的端部呈两级阶梯状,其中一级阶梯与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接触,另一级阶梯与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且该级阶梯的一端超出第二导磁构件的侧壁所在的平面;所述印制电路板的顶部,与所述空隙上靠近第二导磁构件的端部中,所述与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的一级阶梯平齐,且抵靠在该级阶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磁构件包括两排间隔分布的所述空隙,每一个空隙插入一个所述螺线管。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两个印制电路板,该两个印制电路板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一排空隙中插入的螺线管的线圈的两端电连接,且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磁构件上;每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顶部,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空隙上,靠近第二导磁构件的端部中,所述与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的一级阶梯平齐,且抵靠在该级阶梯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形成槽口,所述第一导磁构件上的所述连接件形成凸起;所述第一导磁构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槽口相配合,与所述第二导磁构架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构件的顶部的所述槽口的断面的形状为燕尾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上的所述凸起的断面的形状为燕尾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通过所述燕尾状的凸起与所述燕尾状的槽口相配合,与所述第二导磁构架卡接。本技术还提供了选针器,包括多个刀头和永磁体,每一个刀头吸附连接一个永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和上述螺线管装置;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限位构件,且该框架通过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螺线管装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螺线管装置及选针器,螺线管装置设置有第一导磁构件,该第一导磁构件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这样,每个螺线管就可以对应插入一个空隙中;同时,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且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第二导磁构件连接;这样,第一导磁构件与第二导磁构架就形成一体结构;而且,螺线管在插入到空隙之后,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第二导磁构件连接;至此,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和螺线管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可将这个整体一次安装到选针器的框架中,具体地,通过框架上的限位构件与这个整体连接,这就实现了将这个整体安装到框架中的过程;此时,则可以调整这个整体的位置,以实现调整每一个螺线管的位置,而不需要分别去调整每一个螺线管的位置,从而在将螺线管安装在选针器中时,节省了调整螺线管位置的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中第一导磁构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中第一导磁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中第二导磁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中第二导磁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中第二导磁构件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螺线管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螺线管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螺线管装置,包括多个螺线管,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每个螺线管对应穿过一个所述空隙,且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螺线管装置,设置有第一导磁构件,该第一导磁构件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这样,每个螺线管就可以对应插入一个空隙中;同时,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且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第二导磁构件连接;这样,第一导磁构件与第二导磁构架就形成一体结构;而且,螺线管在插入到空隙之后,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第二导磁构件连接;至此,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和螺线管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可将这个整体一次安装到选针器的框架中;此时,则可以调整这个整体的位置,以实现调整每一个螺线管的位置,而不需要分别去调整每一个螺线管的位置,从而在将螺线管安装在选针器中时,节省了调整螺线管位置的时间。为了使得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螺线管装置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给出选针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来说明该螺线管装置的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二。实施例二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优选的螺线管装置,参见图1至图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构件包括两排间隔分布的空隙,且每一排包括八个空隙;相应地,每一个空隙插入一个螺线管,即十六个空隙对应十六个螺线管;具体地,该螺线管结构包括十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螺线管装置,包括:多个螺线管,第一导磁构件,第二导磁构件;所述第一导磁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用于插入螺线管的空隙;相邻的空隙之间的部分的底部形成连接件,第一导磁构件通过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每个螺线管对应穿过一个所述空隙,且螺线管的磁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嘉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