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373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摸屏,其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可视区以及围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装饰边框,装饰边框设置在透明基板的装饰区上,装饰边框上设有边缘金属引线组;透明电极,透明电极设置在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上;透明导电连接线组,透明导电连接线组连接透明电极与边缘金属引线组;以及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透明电极、边缘金属引线组和透明导电连接线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电容触摸屏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具有直观、简单、快捷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上。目前,触摸屏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电阻式、红外式、表面声波式以及新兴的光学式、压力感应式及电容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透光率和清晰度较好且支持多点触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上触摸屏走向超薄化,而0GS(0ne Glass Solution)触摸屏由于其结构简单、透光性好,且相比G/G触摸屏少一块玻璃基板,能够做的更薄,进而成为市场主流。目前OGS触摸屏一般采用Glass+BM+OC+ITO (即玻璃基板+黑色边框+保护层+透明电极,BM内部为可视区,BM为装饰区)镀膜结构;即在玻璃基板上设置BM框,然后填充OC层,再在OC层上制作ITO层。ITO层设置在可视区,ITO电极需与边缘金属引线组连接,而边缘金属引线组通常设置在装饰区,为了实现ITO电极与边缘金属引线组的搭接,ITO电极须延伸至装饰区边框。而ITO膜层很薄,BM框有一定的厚度,如果直接将ITO膜层延伸至装饰区,ITO膜层在跨越BM框与玻璃基板的高度差时,很容易断裂,实用性很低,因此,BM与玻璃之间的断差不得不用OC填充,且OC的填充性有限,因此要求装饰层厚度也不能太高,使得电容触摸屏的制作工序变得复杂,成本增加,不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电容触摸屏的制作工序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作工序简单、成本低的电容触摸屏。一种电容触摸屏,其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可视区以及围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装饰边框,所述装饰边框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装饰区上,所述装饰边框上设有边缘金属引线组;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上;透明导电连接线组,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连接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边缘金属引线组;以及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透明电极、边缘金属引线组和透明导电连接线组。进一步,所述透明电极具有电极引脚组,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将所述电极引脚组与边缘金属弓I线组对应连接。进一步,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与所述电极引脚组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可视区上。进一步,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与所述边缘金属引线组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装饰边框上。进一步,还包括覆盖所述透明电极、边缘金属引线组和透明导电连接线组的保护膜。进一步,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为纳米银线组、导电油墨线组或碳纳米管线组。进一步,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的厚度为1-20微米。进一步,所述透明电极的材料为ΙΤ0、ΑΤ0或ΑΖ0。进一步,所述透明电极的厚度为O. 1-1微米。进一步,所述边缘金属引线组为钥铝钥线组、铜线组、银浆线组或碳浆线组。·进一步,所述装饰边框的厚度为4-20微米。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容触摸屏,与传统的电容触摸屏相比减少了 OC填充层,通过透明导电连接线组实现透明电极上的电极与装饰边框上的边缘金属引线组之间的连通,其制备工序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摸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触摸屏,其包括透明基板1,透明基板I具有可视区11以及围绕该可视区11的装饰区12 ;装饰边框2,装饰边框2设置在透明基板I的装饰区12上,装饰边框2上设有边缘金属引线组5 ;透明电极3,透明电极3设置在透明基板I的可视区11上;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连接透明电极3与边缘金属引线组5 ;以及保护膜6,所述保护膜6覆盖所述透明电极3、边缘金属引线组5和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在本技术中,透明基板I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为玻璃、PMMA、PC或PMMA和PC的复合板,本技术优选为玻璃,其透光率高。在本技术中,装饰边框2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只要能满足不透光即可,本技术优选油墨或黑色光刻胶,厚度优选4-20微米,在此范围内能起到较好的遮光作用。在本技术中,透明电极3的材质可以为ITO(氧化铟锡)、ATO(氧化锑锡)、AZO (氧化锌铝),透明电极3的厚度优选为O. 1-1微米,既能满足一定的导电能力,又能保证透明电极3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在本技术中,所述透明电极3可以具有多个电极引脚组31,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将所述电极引脚组31与边缘金属引线组5对应连接。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为透明材质,因此,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与所述电极引脚组31的连接点可位于所述可视区11上,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又能够实现透明电极3和边缘金属引线组5的导通。由于边缘金属引线组5通常为不透明金属线,因此,将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与所述边缘金属引线组5的连接点设于所述装饰边框2上,可避免影响视觉效果。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为纳米银线组、导电油墨线组或碳纳米管线组。优选的,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的厚度为1-20微米,在此范围内透明导电连接线组4具有较高的导电能力。在本技术中,边缘金属引线组5没有特殊限定,只要满足一定导电率即可,如边缘金属引线组5可以是钥铝钥线组、铜线组、银浆线组或碳浆线组。本技术的电容触摸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包括以下步骤SI,提供一导电玻璃,在所述导电玻璃制作可视区和装饰区,在可视区上通过蚀刻制作透明电极;导电玻璃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上一层导电膜(如氧化铟锡,俗称ΙΤ0)加工制作成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导电玻璃制作可视区和装饰区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一般采用蚀刻法,即在导电玻璃的层上丝印蚀刻膏,将可视区和装饰区交界处的蚀刻掉从而形成可视区和装饰区。对于触摸屏透明电极的制作方法,本技术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一般采用蚀刻法,即将蚀刻膏丝印在导电玻璃的可视区上,然后通过烘烤,使导电膜与蚀刻膏发生反应,以蚀刻掉不需要的导电膜,形成导电图案。导电图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S2,在装饰区上制作装饰边框,并在装饰边框上制作边缘金属引线组;本技术提供的电容触摸屏为带有装饰边框的电容触摸屏,装饰边框一般为绝缘材料,其制备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技术中装饰边框的制作方法优选为在导电玻璃的装饰区上丝印油墨,并进行烘烤至黑色油墨固化。装饰边框上设有边缘金属引线组,触摸屏的透明电极通过边缘金属引线组与FPC连接,进而连接到外部其他部件上。边缘金属引线组的制作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可以是钥铝钥线、铜线、银浆线或碳浆线,本技术优选丝印法,即在装饰边框上丝印银浆线路,然后进行烘烤,使银浆线路固化,即制得边缘金属引线组。S3,制作透明导电连接线组,将透明电极与边缘金属引线组导通。透明导电连接线组可以用丝印的方法制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电容触摸屏,透明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可视区以及围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装饰边框,所述装饰边框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装饰区上,所述装饰边框上设有边缘金属引线组;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可视区上;透明导电连接线组,所述透明导电连接线组连接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边缘金属引线组;以及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所述透明电极、边缘金属引线组和透明导电连接线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