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306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其于座体的对接部上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插入的对接空间,并于座体后方容室内部收容有光元件,而座体的对接空间前方顶部开口二侧内壁面处纵向剖设有嵌置槽,且二嵌置槽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并于卡持部下方处皆设有横向贯通至座体外部的逃孔,即可将防尘门由开口处向下穿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其基部二侧处的轴柱便会沿着嵌置槽跨过且位于卡持部下方处呈一枢接定位,以此逃孔结构设计,可提供座体成型时仅需一套模具即可在嵌置槽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使防尘门的轴柱组装上更为便利,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模具设计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廉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尤其指座体开口 二侧壁面处的嵌置槽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并于卡持部下方处设有逃孔,可提供座体成型时在嵌置槽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使防尘门的轴柱组装上更为便利,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模具设计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廉的效果的防尘门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通讯科技日新月异,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设备的架设,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而通讯设备的传输将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缆线作为信号传输线路,其中又以光信号传输介质为光纤(Fiber Optics)缆线的传输方式最为快速,由于光纤由塑料或玻璃等非金属材质所制成,并具有极佳的抗电磁、噪声干扰的能力及带宽高、重量轻、信号传输距离远与保密性良好等优点,使得光纤已有逐渐取代传统金属传输线路的趋势。而目前市面上可供光纤缆线插接作为发射或接收光信号的光纤连接器型式很多,请参阅图9、10所示,分别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光纤连接器包括有第一壳件A、第二壳件B及防尘盖C,其中该第一壳件A顶部设有插设部Al,并于第一壳件A底部设有扣合部A2及扣合部A2内部所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A3,而第二壳件B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BI,并于第二容置空间BI外部的壳体上设有凹设部B2及位于凹设部B2上的开口 B3,且第二壳件B内部延伸设有导轨槽B4,另防尘盖C顶部设有相对的卡榫Cl,并于卡榫Cl上套设有一弹簧件C2。然而,现有光纤连接器组装时,先将防尘盖C由第二壳件B的第二容置空间BI穿入,并使防尘盖C的卡榫Cl沿着第二壳件B的导轨槽B4推入至定位,且电子元件D置入于第一壳件A的第一容置空间A3内后,再将第一壳件A卡合于第二壳件B上,并利用第一壳件A的插设部Al推顶防尘盖C的卡榫Cl来抵压于第二壳件B的导轨槽B4内呈一定位,而第一壳件A的扣合部A2则扣持于第二壳件B的凹设部B2,便可通过第一壳件A与第二壳件B来夹抵于电子元件D上呈一定位,另第二壳件B底部穿设有可与电路板焊固的固定用接脚E。但该第一壳件A与第二壳件B生产时必须使用至少二套模具才可分别进行制造,并利用第一壳件A的插设部Al推顶防尘盖C的卡榫Cl来抵压于第二壳件B的导轨槽B4内呈一定位,这种防尘盖C组装时利用第一壳件A与第二壳件B分开组构的结构设计,无法在单一壳体上成型出可供防尘盖C的卡榫Cl定位的结构,而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生产,使整体结构变得相当的复杂且构件较多,并造成模具设计上的不便与困难,从而衍生出模具数量增加、整体构件较多且复杂以及成本昂贵的缺点,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光纤连接器的问题与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座体的对接部上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插入的对接空间,并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前方顶部开口二侧内壁面处纵向剖设有相对的嵌置槽,且二嵌置槽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再于卡持部下方处皆设有横向贯通至座体外部的逃孔,即可将防尘门由开口处向下穿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其基部二侧处的轴柱便会沿着嵌置槽跨过且位于卡持部下方处呈一枢接定位,以此逃孔结构设计,可提供座体成型时仅需使用一套模具,即可在嵌置槽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使防尘门的轴柱组装上更为便利,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模具设计容易且制造成本更为低廉的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当座体成型时,模具上便需要增加成型结构,即可将公模仁中的二滑块分别穿设于嵌置槽及逃孔位置作为成型的结构,并与母模仁相靠合模后,再将塑料注入模具内一体成型出座体,且待模具开模后使公模仁与母模仁分离,并将公模仁中的二滑块脱模使嵌置槽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以有效解决防尘门组装时座体结构需要分开组构才可进行组装所衍生模具数量增加、整体构件较多且复杂以及成本昂贵的缺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及防尘门,其中该座体所具有的对接部上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插入的对接空间,并于座体后方容室内部收容有光元件,而座体的对接空间前方顶部所形成的开口二侧内壁面处则纵向剖设有相对的嵌置槽,且二嵌置槽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并于卡持部下方处皆设有横向贯通至座体外部的逃孔,且逃孔为连通至嵌置槽处形成一垂直;该防尘门位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而防尘门所具有的基部二侧处则设有沿着嵌置槽跨过且位于卡持部下方处呈一枢接定位的轴柱,且基部相邻于轴柱的另一侧处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推顶使防尘门呈一预定角度旋动的延伸部,并于防尘门的轴柱上套设有弹性元件。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组装上便利,结构简单、模具设计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组装时的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组装后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座体10、对接空间120、透孔101、开口121、扣槽102、凹部13、光元件11、对接部131、光源收发部111、嵌置槽132、焊接部112、卡持部14、固定盖1121、导斜面141、穿孔113、逃孔142、侧板12、容室143、凸扣2、防尘门21、基部23、弹性元件211、轴柱230、套接孔22、延伸部231、第一抵持部221、挡止块232、第二抵持部3、光纤接头31、校准支柱321、光纤芯32、缆线A、第一壳件Al、插设部A3、第一容置空间A2、扣合部B、第二壳件B1、第二容置空间B3、开口B2、凹设部B4、导轨槽C、防尘盖Cl、卡榫C2、弹簧件D、电子元件E、固定用接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2、3、7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有座体I及防尘门2,其中该座体I具有对接部11,并于对接部11上横向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3插入的对接空间10,且座体I后方底部所向上凹设的容室12内部依序收容有光元件13及固定盖14,而座体I的对接空间10前方顶部处则形成有镂空状的开口 101,并于开口 101 二侧内壁面处纵向剖设有相对的嵌置槽111,且二嵌置槽111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凸出的卡持部112,其卡持部112上朝对接空间10由上向下斜伸有导斜面1121,再于卡持部112下方处皆设有横向贯通至座体I外部的逃孔113,且逃孔113为连通至嵌置槽111处形成一垂直。另外,座体I的容室12前方壁面处设有可与对接空间10相连通的透孔120,并于透孔120下方处设有扣槽121,而光元件13具有对正于透孔120处的光源收发部131,且光元件13—侧处设有向下穿出于容室12外部的多个焊接部132,另固定盖14上具有可供光元件13的焊接部132穿出的多个穿孔141,并于固定盖14 二侧处设有向上抵持于光元件13底部呈一定位的侧板142,且固定盖14相邻于侧板142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器的防尘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及防尘门,其中:该座体所具有的对接部上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插入的对接空间,并于座体后方容室内部收容有光元件,而座体的对接空间前方顶部所形成的开口二侧内壁面处则纵向剖设有相对的嵌置槽,且二嵌置槽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卡持部,并于卡持部下方处皆设有横向贯通至座体外部的逃孔,且逃孔为连通至嵌置槽处形成一垂直;该防尘门位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而防尘门所具有的基部二侧处则设有沿着嵌置槽跨过且位于卡持部下方处呈一枢接定位的轴柱,且基部相邻于轴柱的另一侧处设有可供外部光纤接头推顶使防尘门呈一预定角度旋动的延伸部,并于防尘门的轴柱上套设有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晋丰杨玉以张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捷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