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276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推动装置和限位机构,底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相互平行的导轨座和输送槽,导轨座上安装有直线导轨,在导轨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一主动同步轮,该主动同步轮与所述的从动轮通过皮带轮连接;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组成直线导轨的滑块上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推杆座,以及安装于导轨座和输送槽之间的复位挡块,所述的皮带轮固定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杆座与复位挡块的配合实现测试样本的传送,避免传统传动方式中电磁铁控制线路易折断的缺陷,使得整个传动装置稳定性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中传送测试样本或在多台医疗器械联机使用时传送测试样本的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多台仪器联机使用时,需要将测试样本(测试样本置于试管中,试管置于试管架内)从其中的一台仪器传送到另一台仪器(单向传动)上。传统的传动方式是通过导轨(需润滑脂)结合电磁铁控制方式实现传送功能,润滑脂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凝固,从而导致传动不顺畅,尤其是在低温环境更加严重。另外,电磁铁连同传送机构一起移动,在长期使用的条件下容易出现控制线路折断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该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无须润滑,故障点少,稳定性更高。本技术所述的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推动装置和限位机构,底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相互平行的导轨座和输送槽,导轨座上安装有直线导轨,在导轨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一主动同步轮,该主动同步轮与所述的从动轮通过皮带轮连接;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组成直线导轨的滑块上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推杆座,以及安装于导轨座和输送槽之间的复位挡块,所述的皮带轮固定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在推杆座靠近输送槽的侧壁上横向开有一道凹槽,在凹槽内安装有一推杆,该推杆的另一端伸出凹槽外位于输送槽的上方;在凹槽内推杆的安装位置处与凹槽的开口端之间的底面上开设有一朝远离输送槽方向延伸的盲孔,该盲孔内置有弹簧,弹簧伸出盲孔的一端上设有一弹簧顶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安装于推杆座上的光耦挡片和安装于导轨座上与所述光耦挡片相配合的光耦。所述的驱动电机通常为步进电机。通常在底座上设置导轨支撑座,将所述的输送槽、导轨座和复位挡块安装于所述的导轨支撑座上,使得输送槽的高度与其它检测仪器上的传送槽高度大致平齐。为了使推杆座上的推杆的弹出角度可调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在推杆座上安装一限位螺钉,该限位螺钉的杆部末端伸入推杆座上的凹槽内。通过调节限位螺钉的杆部末端与推杆之间的距离实现推杆弹出角度的控制,为了防止限位螺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还可在限位螺钉的杆部增加一防松螺母。从节约空间方面考虑,可在底座上导轨座的下方安装电机座,将所述的驱动电机安装于该电机座上。当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于导轨座下方时,从增加皮带轮的包夹力考虑,最好是在电机座上安装两个从动轮(两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与主动同步轮所成夹角以皮带不打滑为佳),所述的皮带轮分别通过该两个从动轮和导轨座两端的从动轮。也可以直接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导轨座的一侧,但这样的设计使得传动装置的空间尺寸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为了使整个传动装置能够实现高度的调节,可以在底座的底端设置可调节机脚,从而将传动装置的输送槽与其它检测仪器上的传送槽的高度能够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具有自润滑功能的导轨,避免了传统方式中润滑脂凝固导致传动不畅的缺陷;采用弹簧弹出以顶出推杆的方式实现测试样本的传送,避免传统传动方式中电磁铁控制线路易折断的缺陷,使得整个传动装置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装配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推杆座在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推杆座在复位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在工作时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I皮带轮;2从动轮;3导轨座;4导轨支撑座;5可调节机脚;6电机座;7主动同步轮;8底座;9光耦;10光耦挡片;11推杆座;12复位挡块;13推杆;14输送槽;15弹簧顶套;16弹簧;17第二压板;18第一压板;19滑块;20导轨;21限位螺钉;22防松螺母;23驱动电机;24凹槽;25试管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4,本技术所述的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8、推动装置和限位机构,在底座8的底端设置有可调节机脚5,实现将整个传动装置的高度调节;在底座8上安装有导轨支撑座4,在导轨支撑座4上安装有输送槽14和导轨座3,所述的输送槽14和导轨座3相互平行;在导轨座3上安装有直线导轨20,在导轨座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从动轮2 ;在底座8上导轨座3的下方安装有电机座6,该电机座6上安装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一主动同步轮7,在电机座6上还安装有两个从动轮2,所述的主动同步轮7和电机座6上的两个从动轮2以及导轨座3两端的从动轮2通过皮带轮I连接。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组成直线导轨20的滑块19上的第一压板18、第二压板17和推杆座11,以及安装于导轨支撑座4上位于导轨座3和输送槽14之间且靠近导轨座3 —侧的复位挡块12,所述的皮带轮I用螺钉固定于第一压板18和第二压板17之间。所述推杆座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4所示,在推杆座11靠近输送槽14的侧壁上横向开有一道凹槽24,在凹槽24内通过螺钉安装有一推杆13,该推杆13的另一端伸出凹槽24外位于输送槽14的上方,该推杆13的弹出与收回由复位挡块12的设置位置决定;在凹槽24内推杆13的安装位置处与凹槽24的开口端之间的底面上开设有一朝远离输送槽14方向延伸的盲孔,该盲孔内置有弹簧16,弹簧16伸出盲孔的一端上设有一弹簧顶套15,所述推杆13在受到复位挡块12挤压时与弹簧16上的弹簧顶套15接触,弹簧16被压缩,从而使推杆13陷入推杆13座11上的凹槽24内。在推杆座11上还安装一限位螺钉21,该限位螺钉21的杆部末端伸入推杆座11上的凹槽24内,通过调节限位螺钉21的杆部末端与推杆13之间的距离实现推杆13弹出角度的控制;为了防止限位螺钉2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还可在限位螺钉21的杆部增加一防松螺母22。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安装于推杆座11上的光耦挡片10和安装于导轨座3上与所述光稱挡片10相配合的光f禹9。从外形美观及保护传动装置中各部件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底座8上设置外壳,将底座8上的驱动电机23、导轨支撑座4部件包括在其中。在该装置中,为减小复位挡块12与推杆13的相对滑动摩擦,可在复位挡块12上安装转动轴承。本技术所述传动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推杆13在工作状态时其完全弹出于推杆座11的凹槽24,如图3所示;推杆13不工作状态下,处于推杆座11的凹槽24内,如图4所示。推杆13处于弹出或收于凹槽24内与复位挡块12的相对位置有关。当推杆13靠近复位挡块12时,复位挡块12与推杆13的斜面发生相对滑动接触,从而迫使推杆13通过弹簧16顶套15压缩弹簧16向凹槽24内收回,直至推杆13处于传送槽之外,此时固定于导轨座3上的光耦9检测到与推杆座11同步移动的光耦挡片10,控制电路向驱动电机23发送停止信号,驱动电机23停机。此时与本传送装置联机的仪器将装有测试样本的试管架25从复位挡块12的一侧向推杆13的复位方向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推杆13再移动一段距离(约10mm,该距离是为了使推杆13作用于试管架25之前处于完全弹出凹槽24的状态)。此时,开启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驱动推杆座11向试管架25移动方向移动,推杆13逐渐离开复位挡块12,在弹簧16的作用下,推杆13逐渐弹出凹槽24,推杆座11移动一定距离(约8mm)后,推杆13将完全弹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仪器联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8)、推动装置和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底座(8)上安装有驱动电机(23)、相互平行的导轨座(3)和输送槽(14),导轨座(3)上安装有直线导轨(20),在导轨座(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从动轮(2);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一主动同步轮(7),该主动同步轮(7)与所述的从动轮(2)通过皮带轮(1)连接;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组成直线导轨(20)的滑块(19)上的第一压板(18)、第二压板(17)和推杆座(11),以及安装于导轨座(3)和输送槽(14)之间的复位挡块(12),所述的皮带轮(1)固定于第一压板(18)和第二压板(17)之间,在推杆座(11)靠近输送槽(14)的侧壁上横向开有一道凹槽(24),在凹槽(24)内安装有一推杆(13),该推杆(13)的另一端伸出凹槽(24)外位于输送槽(14)的上方;在凹槽(24)内推杆(13)的安装位置处与凹槽(24)的开口端之间的底面上开设有一朝远离输送槽(14)方向延伸的盲孔,该盲孔内置有弹簧(16),弹簧(16)伸出盲孔的一端上设有一弹簧顶套(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利芬农柳华郑彬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